(二). 教你学会用产品经理的视角来看人

2018-10-09  本文已影响18人  沈正方

在我们开始一段长期关系之前,比如结婚,创业找合伙人,如何有框架地去观察一个人,进行是否适配的判断,是很关键的。改变一个人,是非常难的事情。

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产品,大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如果没有精力过专业的训练,那么所有的感受是混杂的,是混沌的。你的情绪一定会被你最有感觉的那个点牵制住,所以就会有强烈的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在你没有强烈感受的那些地方,还会有大面积的认知盲点和思维遮蔽。
产品经理则是有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来看一个产品,不管你的第一直觉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你都可以用这套框架,相对完整地度量你对一个人的认识到底有多少。

人和产品的五个层次
第一层:感知层

一个产品,你拿到它,它涉及的美不美,质感怎么样。一个人,你看到他的第一眼,这个人的身材、相貌,说话什么口音,穿衣服怎么搭配,这个就是最外层的感知层。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

每个人在生活中处在每个角色下都会不自主的被角色驯化,呈现出社会对角色要求的样子。比如一个银行职员,一个军人,或者是一个公务员,你在和这些角色的人打交道的时候,能明显看到他们身上角色的痕迹。
在办公室和同事交往,大家首先就是角色的对接。我们谈什么内容,知道哪些东西,都会被你的角色控制。

所以基于表面的感知,基于角色化的接触,都是非常浅层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日常和人的接触多半都是浅层的关系,因为大家上班都是基于角色在做彼此的交流。在接受各种服务,为你提供服务的那个人,其实也是角色所设定好的沟通方式和交付内容,然后再与你进行沟通、交割和讨论。

如果你和别人在角色扮演里对接,你就会被牢牢地捆在设定的角色中。如果两个人只是角色的对接关系,是没有办法达到彼此的深入了解和深层关系的。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

从第三层开始就是一个人的深层部分了。它包括一个人的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每个人其实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的人生历程,前半部分大多数人都是处在同一个角色里,比如说我们都曾经是学生,或者说毕业刚工作的时候,我们都是小职员。但是接下来,每个人的资源不一样,大家的精神资源不一样,出身背景、家庭的人脉资源不一样等等。资源结构会推动每个人,去往不同的地方。曾经都是学生或者都是小职员的我们未来会进入到不同系统的不同角色中。

好多女孩看一个男生,在资源结构层这个层面就已经不会观察,不会判断了。很多女孩会看一个男生的外表、穿着,或者问一些非常表面化的问题,比如你存款有多少钱?你有房有车吗?
用产品经理的专业视角看,这个叫只抓表面数据,这种用户研究行为是非常低级的。一个只能抓表面数据的产品经理,肯定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就好像说一个女孩,如果她只能基于一个人的感知层、角色层进行交流,或者基于表面数据的存款和房车去对一个人进行判断,那这个人也是没有办法和别人建立深层关系的。

第四层:能力圈
第五层:一个人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

一个人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决定了一个人的能力圈。

先说存在感。一个人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就是他对自己为什么而存在,到底是怎么感知的。什么状态下,他的存在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什么时候让他不爽或者烦躁?存在感之于人就好像生存之于动物一样,是触发情绪和推动行动的开关。

观察一个动物,它的状态、情绪,其实都关乎它的生存需求是不是被满足。狮子为什么要去咬长颈鹿,其实狮子也很吃力、很勉强,但是必须厮杀下去。因为饿,因为生存条件不满足,生存的需求在驱动它。如果它吃饱了,它才不会这么费劲呢。
所以一个人为什么奔波、焦虑、不安、机关算尽,上窜下跳?其实都是因为他的存在感还没有被满足。动物其实只要生存条件满足,它就很愉快了,但是人和人又是不一样的。

所以就像生存在驱动动物奔波撕咬一样,对存在感的寻求,以及不安全感,也在驱动男人、女孩思前想后、废寝忘食、找人找事找钱,去满足自己,去确认自己的存在感。
动物在奔波和厮打中强健了自己的肌肉,一个人是为了不断强化自己的存在感,在左冲右突里扩充了自己的能力圈。如果一个人的存在感满足了,其实他的能力圈就不会再扩充了。这就好像说很多女人结了婚就不化妆了,男人事业成功了,满足了就不奋斗了一样!因为扩充能力圈其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你想狮子为了吃饭去杀长颈鹿,其实它挨打也是极其痛苦的。

如果你明确知道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你就会不断改变自己的能力圈,改变自己的资源,然后甚至改变自己外在的样子。

对于浅层关系,最表层的感知层就够了。就像是你只是打算购买一个产品,那你只要看到最表层就够了。如果你只是想谈个恋爱,并不打算和任何一个人的命运去深入勾连,那你看到最表层也就够了。但是如果你追求的是深度关系和长期关系,那你需要看到的就绝不仅仅是表面上已经呈现出来的结果。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适配另一个人的成熟产品,你需要看到的是一个人能够持续让自己变化的内在的动力。然后再漫长的不确定的未来里,明确你们两个人是不是能够一起拥抱不确定,拥抱变化,在变化中变得成熟,彼此适配。这才是一个人最关键的东西。

所以,如果你只是做用户,想短期关系、捡现成的,那你看到一个人的感知层和角色层就够了。但如果你是要结婚,你要投资一个人,或者你要选择和某个人成为长期的合伙人。那这个人对自己存在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自我设定和感知,他对自己的能力圈的建设和经营,他对自己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才是更重要的。

总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