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之下的虚空(1)
我们从小被教导,要找寻生命的意义。
我们会背诵: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因此,我们害怕虚度年华,害怕碌碌无为,可是我们的环境没有给我们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机会,我们便以为人生的意义就藏在有所作所为里。但是,怎么定义有所作所为?我们翻过一座又一座山丘,依然焦虑,依旧茫然。
唐代颜真卿的《劝学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我们以为生命的意义,就在勤学苦读里。可是,为什么而学,为什么而读?有人为更好的生活而学,为赚更多的钱而读。但在更好的生活,更多的钱里面,我们仍然没有找到“意义”的影子,我们的内心变得更艰难,因为人总在追求还没有拥有的,我们想要的越来越难得,越来越不可捉摸。
所罗门王历经世间繁华,道出“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日光之下,有什么意义可言?不过是一场空。
仿佛《红楼梦》的结局: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如果仅此,“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所经历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富贵如云烟,帝王将相也不过“荒冢一堆草没了”。
现在网络常提到一个词:人设,意思是:就是“人物设定”的简称,包括姓名、年龄等基本设定,还有出生背景成长背景设定等,从而创造一个完整的人物。人物形象设定负责设计登场角色的人物造型、身材比例、服装样式、不同的眼神以及表情,并表示出角色的外貌特征、个性特点等。
还有一个词叫“人设崩塌”,人物形象设定是极好的,结果这个人物形象没有扮演好,不得人心,或者因为某件事情而声名俱毁!
我们的心里对世界也有一个设定,也许可以称为“世设”。我们的世设也许灯红酒绿,也许风光无限,也许波澜壮阔,气壮山河,也许小桥流水人家……
等四十年、五十年经历下来,才发现不过是“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万事令人厌烦,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乃知 神叫世人所经练的是极重的劳苦。我见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原来这才是世设的基调。
如果只有日光之下的“世设”,人生没有意义可言,“世设崩塌”,“人死如灯灭”便如“凤凰涅槃”,是难得的境界。
倒推,若是如此,活着便只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醉生梦死,任意妄为”……
享尽荣华的君王所罗门用智慧和知识探究出的人生是如此虚空,何况我们。
如此,自杀好象也是可以理解的行为。既然没有意义,多活几十年和少活几十年,仿佛也没有多大的差别,何况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何必为那区区一二而苦熬?
然而,事实却是:人仍然怕死,人生有可恋。人仍在努力找寻意义,因为意义存在。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以。”
孔子终其一生沒有寻见的道,存在,到底在哪里?
所罗门王的《传道书》并不消极,它从虚空开始,却不止于此,他在“虚空的虚空”之外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附传道书第一章
在耶路撒冷作王、大卫的儿子、传道者的言语。
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
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人一切的劳碌,
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
地却永远长存。
日头出来,日头落下,
急归所出之地。
风往南刮,又向北转,
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
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
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
万事令人厌烦(或译:万物满有困乏),
人不能说尽。
眼看,看不饱;
耳听,听不足。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
已行的事后必再行。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
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
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记念。
传道者的经验
我传道者在耶路撒冷作过以色列的王。我专心用智慧寻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乃知 神叫世人所经练的是极重的劳苦。我见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弯曲的,不能变直;
缺少的,不能足数。
我心里议论说:我得了大智慧,胜过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而且我心中多经历智慧和知识的事。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这也是捕风。
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
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
(传道书 1:1-18 和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