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影视综艺评论

关于教育:《无问西东》是对《优秀的绵羊》的最好回答

2018-02-09  本文已影响61人  茫然的蒲公英

去看电影《无问西东》时,正好刚读完《优秀的绵羊》。

《优秀的绵羊》批评了美国精英或者说名校教育,而《无问西东》则讲述了中国名校清华大学四代学子的故事,他们二者之间会有什么关联呢?

1

20年代的清华大学,一名叫做吴岭澜的学生因为物理挂科被通知要转系,他很苦恼,来到校长室,校长梅贻琦问他国文和英文那么好,为什么会选择学实科,他回答说:

“因为最优秀的学生都在读实科。”

我想起《优秀的绵羊》中,有关美国常春藤盟校学生的从众心理和选择趋同的阐述,如毕业后他们大多选择金融和咨询行业,不管是否喜欢,因为大家都做这个,选择当老师或者工匠之类的会被认为“简直就是浪费名校的教育”。

吴岭澜还说:

“我只知道,不管我将来做什么,在这个年纪读书、学习都是对的。我何用管我学什么,每天把自己交给书本就有种踏实。”

梅校长对他说:

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我想起《优秀的绵羊》中说到那些美国的名校生顶着巨大的压力努力学习和参加各种活动,他们

“聪明,有天分,斗志昂扬,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片茫然……他们非常擅于解决手头的问题,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

吴岭澜问:“什么是真实?”

梅校长回答:

“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我想起《优秀的绵羊》中说的

“要听从你的直觉,一定要选择一个让你能够兴奋四年的专业”。

梅校长这番话让吴岭澜受到很大启发,开始认真地反思,后来又有幸听到泰戈尔的演讲:

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

梅校长也在现场,投给他鼓励和意味深长的目光,他终于下决心听从内心,追寻自己心中所爱,最后成了一名文科教授。

梅校长这样的良师让我想起《优秀的绵羊》中所说的真正的导师,哈佛教授哈里.R路易斯认为,真正的导师会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帮助他们勇于面对抉择,并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吴岭澜是幸运的,他遇到了梅贻琦这样的良师,他也以自己的言行,影响了他的学生沈光耀的人生选择。

2

30年代的西南联大,一名叫做沈光耀的学生,阳光帅气的富二代,在老师关注真实自我的启迪下,认真学习之外,也关注着彼时战争中的昆明乃至整个中国,心里充满了忧思,一次眺望窗外,看到一队训练中的士兵经过,他萌生了参军报国的意愿,并在家书中与父母提及。

不想父亲为此病倒,母亲则亲自前来劝阻。这位母亲并不是《优秀的绵羊》中所说的“直升机”式父母(如直升机一般对孩子严加管控)或“溺爱”式父母,她给予儿子充分的自由,到此地念书就是儿子的选择,她赞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她反对儿子参军。

她认为儿子参军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功名不过是云烟,尤其是对他们这样一个出过 “三代五将”的家族来说,她惟愿儿子能享有平凡幸福的生活。她担心:

“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啊!”

面对如此情真意切之劝阻,沈光耀发誓自己永不参军。

但是,战乱中生灵涂炭的情景时时刺激着他,吴岭澜老师“哪有学生不走,老师先走的道理”的话,每次防空警报响起都来救白鸽走的行为更让他深受感染。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飞虎队长官的这番话让沈光耀热血沸腾。

在家与国的矛盾中,在个人生死与国家兴亡之间,他最终听从内心召唤,选择了后者。他清楚地明白自己并不是为了所谓功名或荣光,而是为了“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正是抱着这个信念,沈光耀冒着被敌机发现的危险,在战斗间隙,飞行固定线路为饥饿的孩子们送去救命的粮食,最后在与敌机搏斗中,放弃逃生机会,与敌机同归于尽。

当同学去他家里报告消息时,画外音传出沈光耀用家乡话说

“妈妈,对不起”

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想到《优秀的绵羊》中有专门章节阐述对学生道德和责任意识的培养,传统英式教育就是依托文学名著,培养人的道德品质,这正是书中倡导的博雅教育中所重申和强调的。

《优秀的绵羊》中认为真正的领导力应该是:

“他人利益先于自己,为理想奋斗,为整个体系健康发展尽责,以公共利益作为行为基础出发点。”

显然,道德和责任意识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

沈光耀的选择正是把他人利益,把公共利益放在了个人利益之前。

这在贯穿全剧的张果果身上也得到了体现。

3

《无问西东》开场和结尾的镜头都是张果果,一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当代青年,善良能干,因公司业务接触并救治了一个贫困的四胞胎家庭。

后因公司内部争斗,这项业务停止,张果果也去了另一家公司,他继续帮助他们。这时别人却提醒他,当心被纠缠被讹上,他有些迟疑。再没去看望他们,家属来公司找他,他也找理由拒绝见面。

这时,与张果果原公司上司有矛盾的人想挤掉对方,让他提供对方违规证据,并暗示事成后他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好处。

这也让他陷入矛盾中。毕竟他在事业上也有雄心,何况,这个原上司使计让他为其背黑锅,在他为此离职后还对他落井下石。

但是,最后,他还是作出了听从内心良知的选择,选择了继续帮助四胞胎家庭,选择了放弃职场竞争中的不义之举,即使对方曾经对他不义。

他选择了善良与宽容,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做人原则。

张果果之所以最后做出这个选择,与他父母讲述的一段支边经历有关。

4

张果果父母当年支边时,一次被困在雪地,是李想救了他们,还有尚在腹中的张果果。李想临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看到这儿时,眼泪再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

李想完成了他的自我救赎。

这句话正是在王敏佳坟前,陈鹏对哭泣的李想说的。

陈鹏是60年代的清华理工学霸,他与李想、王敏佳是中学同学加好友。

他心里一直暗恋着王敏佳,为此当校长问他是否愿去核研究所工作时,他回答说他有人要照顾。兴冲冲跑来找王敏佳,却看到她与李想亲密的样子,于是他掉头就跑,找到校长,表示愿意去能发挥他专长的研究所工作。

但不久之后王敏佳却成了审查批斗对象,导火索是她与李想共同为中学恩师打抱不平,她没有说出李想的名字,正积极请求参加支边的李想则不敢站出来。

在她被批斗得死去活来时,李想正在另一头接受鲜花和掌声。

陈鹏特地请假赶来守候,以为她死了,准备亲手送她入土,却发现她醒了过来。为了安全,坟包还是照样留着,王敏佳亲手在坟头插上了写有自己名字的墓碑。

陈鹏把她带到老家细心地安顿好,就回了北京,却在坟前遇见了忏悔哭泣的李想。

睡觉都要用面纱遮盖的王敏佳想拒绝陈鹏,觉得她现在的样子,会让别人笑话陈鹏,陈鹏说他不在乎她变成什么样子。她说她老是梦见自己坠入深渊,陈鹏说别怕,他会在下面给她托底,请她不要推开他。

在相隔两地的日子里,陈鹏还给她寄来了当时很珍贵的雪花膏和贝壳油。

陈鹏对感情的珍视,让我想到《优秀的绵羊》里所描述的相反一面,美国很多名校生因为过于看重成功,导致与人不动感情的交往。

陈鹏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影片中还有个细节也令人难忘。陈鹏无意中看到王敏佳的印章有破损,特意去刻了一个新的,在路上失手掉落在人群中,小心而耐心地寻找,后来还投入了大量时间和耐心为王敏佳雕刻精美的图章准备送给她

5

《优秀的绵羊》批评了以常春散盟校为主的美国精英教育,“优秀的绵羊”指的是那些名校生在耀眼光环背后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作为一名羡慕名校生的普通人,看到书的简介时有种吃不着葡萄的痛快感。

但在阅读过程中,我心里却不断地冒出一个疑问:如果他们是优秀的绵羊,那我们多数非名校毕业的普通人又是什么呢?

事实上,书中提出的很多问题都不只在名校生身上存在,如选择时的盲从,焦虑,茫然,道德与责任感的缺失,不动感情的交往等。书中指出这些现象后面的教育问题,也不只是名校教育,甚至不只是大学教育,而是所有的教育,无问西东的教育都应该思考的。

如家庭教育中的过度保护导致严加管控或者溺爱,参加各种活动提升素质变成只为给简历加分,还有施一公教授批评过的大学教育中过于注重就业和职业教育等。

读完书后,才知道本书不只批评,更谈如何建设。书中提出的建议值得所有的教育借鉴,如教育要首先关注学生作为人的成长需求,其次才是特定领域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识教育、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等。

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认为那些名校生身上存在的许多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他们缺少真正的自我。真正的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寻找并建立真实的自我。

这种倡导或者说理想在《无问西东》中得到了生动地体现,这部反映清华大学四代学子人生选择和经历的影片,其本质是讲述了四个关于“真实”的故事,这里的“真实”就是“真实的自我”。

《优秀的绵羊》引用哈佛学院前任院长哈里·R.路易斯的话指出,大学对大学生的成长所承担的更大的教育责任是帮助他们寻找自我,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使命。其实,这不只是大学教育的责任,也是所有教育应该担负起的责任。

正如《无问西东》所阐释的: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正是有了这种对真实自我的追寻和珍视,才让剧中四位名校生都没有成为书中所说的“优秀的绵羊”。

在我看来,《无问西东》是对《优秀的绵羊》中提出问题和建议的最好回答:愿我们的教育能如影片所展示的那样,帮助孩子们找到真实的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