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新发现

我心目中所吃过的那几个菜

2020-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晓地说
武汉美食街

                清 蒸 武 昌 鱼

    今年的新冠肺炎让我记住了湖北的武汉,也让我回忆起了湖北的武昌鱼。武昌鱼原产于湖北鄂州的樊口,樊口一带古称是武昌而由此得名。武昌鱼的头小体大,脂肪肥厚,是湖北的一道传统的名菜。制作时通常是选用鲜活的武昌鱼,配以姜丝,葱段,冬笋丝和红椒丝等。尤其是清蒸的武昌鱼,那真是别具一格。此鱼特点是,口感滑嫩,清香鲜美,色白明亮,晶莹似玉,汤汁清澈,原汁原味,香气扑鼻,是一道人见人爱的美食佳肴。

    武昌鱼的蒸制方法,其实是非常的简单,也是很容易操作的一道菜。将一条二斤左右的鱼去鳞,去鳃,去内脏,刮净黑膜后清洗,再斜刀在鱼的身上划上几刀,在鱼身再抹上少许盐和料酒,腌制十五分钟左右。将姜丝,葱段分成三份;一份垫盘底,一份塞鱼肚里,另一份就撒在鱼的身上。蒸锅加水,把鱼放入,大火烧开后,蒸十分钟左右即可。鱼蒸熟后取出,去掉鱼身上的姜丝和葱段,再淋上适量的蒸鱼豉油,码上京葱丝,姜丝,红辣椒丝,再用旺火熬制的少许热油,浇在鱼的身上冒出香气,一道正宗的清蒸武昌鱼就端到了你的桌上。

    据说,在东吴甘露元年,也就是公元265年,末帝孙皓欲从建业迀都武昌,左丞相陆凯上疏劝阻,便有了“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鱼”,极力要求还都,这段史实使得武昌鱼的名声大作,声名远扬。此后南北朝诗人庚信的,“还思建业水,终忆武昌鱼”;唐朝诗人岑参的“秋来倍忆武昌鱼,梦魂只是巴陵道”;宋朝诗人苏轼的“长江绕廊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范成大的“却笑护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俺留”;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也在他的诗词中写到,“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等,历朝历代文人所留下的诸多与武昌鱼相关的诗词。当然他们所吃的是最正宗的鄂州樊口所产的武昌鱼吧。

    据传有一天,王安石约苏轼一起填词赋诗,并托他代买几条武昌鱼以助酒兴。苏轼欣然答应,便上街在鱼摊买了几条鳊鱼。王安石见后连连摇头,唉声叹气,苏轼大惑不解,等鱼蒸好之后,只见王安石用筷子夹出一根鱼身上的刺,扔进一盘清水中,只见水中“咕哝”的一声冒出一个油花,再拈一条也是如此,当拈到最一条时,王安石喜上眉梢地说,“此乃是武昌鱼也”。果然,当最后一条鱼的刺仍进清水中后,只见水中接连冒出了三四个油花。原来武昌鱼油脂丰厚,为其它鳊鱼所不及,也是区别真假武昌鱼的最好方法。我在当地也吃过几次所谓的武昌鱼,食后也不知是真是假,那权当吃的是正宗的武昌鱼吧。

    据历史文字记载,湖北的鄂菜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之前,具有楚乡风味的菜就在广阔富饶的江汉平原上已具雏形。唐,宋两代鄂菜有了明显的发展,到了明,清时,就便趋于成熟了。

    我们都知道,湖北的地域广大,各地区的饮食文化差异也很大,大致可分为鄂东,鄂西南,鄂西北和回族四个饮食的风俗区域。鄂东主要以热干面,黄州烧卖,云梦鱼面和孝感米酒等为代表;鄂西南主要以锅贴鱼,懒豆腐,面筋肉茸和腊肉等为代表;鄂西北主要以襄樊糊辣汤,谷城空心魁面,郧阳高炉饼和随州牛肉面等为代表;那回族也有他自己独特的民族风味的菜肴,如,沔阳三蒸,黄庆记豆丝,金饼子和葱花饼等较为著名。一般在回族地区的婴儿出生,婚礼,吃丧饭前等,都要请阿訇念经,以喜庆和消灾来表示他们对真主的虔诚。

    当然了,也有着一百多年生产历史的江陵无铅的松花皮蛋,那也是我最喜欢吃的。皮蛋的色,香,味俱佳,食后美味清香,喉咙甘凉,优胜于有铅的皮蛋,是上乘中的绝品。

    也当然了,江陵的枇杷也是一绝,头年秋天开花结果,次年五月果实成熟。果实呈金黄色,叶子可入制中药。当你走在江陵的土地上,可以见到许多民居的前后院落,都栽满了这种常绿乔木的枇杷树。

    湖北是千湖之省,是伴随着我听着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歌曲一起成长的,那里的胖胖白白的洪湖的莲藕,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滋长。武汉作为九省通衢,那里有被称之为天下第一楼的黄鹤楼,即使没有机会上去,也要站在楼的底下去看看,看的不仅仅是楼,还要去看一桥飞架南北的武汉长江大桥的壮景和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气势。就像是在欣赏过往的荆楚文化中,所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漆器,南阳汉画石刻一样,从那飘逸夸张的表现技巧中,仿佛能找到古老艺术文化和饮食文化的源头。

    坐火车沿京广线一路走,有一个地方叫孝感。到了这个车站,我都会下车去走一走,去感受这个地方有一个大孝子叫董永,也就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给他找了一个天仙女做老婆的。董永是湖北的男人,老天爷都允许他找天仙般的女人做老婆,这说明湖北的男人有多么的好,多么的优秀。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但愿现在的武昌鱼还是像以前一样,是那么的好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