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根源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84569/16f0d271cf245254.jpg)
敏说:“当老师的时候没发现你焦虑啊,怎么当妈妈这么焦虑?”
当她第二次说这句话时,我终于有所警觉。
一直还以为自己是个躺平的妈呢,原来——
不是不焦虑,而是自以为不焦虑,朋友视角一望而知;或者说,不是没有焦虑,只是焦虑等级算不上极高,和别的妈妈相比却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区别。
近些日子见到不少与豹子狮子年龄相仿的孩子,不由自主在心里处处比较。
C,7岁,小学一年级。坐标:太原。
学校作业包括听说读写录视频,每天最少七八样。除此之外,妈妈有额外的英语读物安排,每天再朗读几页中文故事,发到视频号——已不间断地坚持了376天。
印象很深的细节是:学校布置的每天一面计算题,包括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要求是三秒钟一道题,计时完成。
孩子知识面宽,表达尤其出色,对长辈有礼貌,与同伴相处谦让友爱。
L,6岁,幼儿园大班。坐标:深圳。
爸爸给布置的练习包括且不限于每日两面算术题——每面80题,共160道题;做完之后爸爸检查,发现错误不指出,要求孩子自己复查;未查出错误则每道题用戒尺打手心一下。
孩子很乖,虽不多言语,但是小小年纪已懂得爱护幼弟,零食主动与人分享。
X,6岁,幼儿园大班。坐标:北京。
4岁开始学习滑冰,半年后练习冰球并参加比赛,“职业生涯”开始时还不到五周岁。大提琴和钢琴在持续进步中,对画画写字参观博物馆制作标本等均有广泛兴趣。
孩子乐观坚韧,收得住又放得开,长势喜人。
这些孩子所处的家庭都和我们一样普通,哪个娃也不是含着金汤匙银汤匙出生的。但是孩子的爸妈拿得定主意,下得了功夫,给孩子的引导和督促是用心且持续的。因此孩子虽不过六七岁,已呈现出不容小觑的态势。
我观察着这些孩子的神情举止,也留意娃们遇到不同情况时的应对方式,感触很深。
说实话,我并不太在意孩子对于知识和某些技能的掌握是早一点还是晚一点,学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对排名更无执念。
但是,我的确欣赏上述孩子身上显露出的韧性和求知欲,更欣赏她们待人接物的落落大方、彬彬有礼,欣赏她们对兄弟姐妹的亲厚情意。
而这些,显然是豹子狮子所欠缺的。
豹子十岁半,狮子快九岁,他们身上本应已经具备而尚未具备的基本品质,都是我教子过程中的缺失。
别人总喜欢说:你是老师,你的孩子肯定如何如何。
其实不尽然。
我曾是老师,但是关于教育,关于亲子关系,没有哪个老师敢说自己手握绝对真理。
更何况,面对孩子,我的身份就变成了妈妈;而我和其他所有妈妈一样,都是从原生家庭走出,带有各自鲜明烙印的“初学者”。
我的原生家庭管教甚严,父母在我们的教育方面竭尽心力,现在看来也颇有章法。
可惜儿时烙印太深,让我对“严”字产生了强烈的逆反。
无论是当老师还是当妈妈,我都选择站在“严”字的反面——“严厉”“严苛”固然被我摒弃在教育词典之外,就连“严格”“严肃”也操作得不甚到位。
我带出的班级自由(不无散漫)、跳脱(不够严谨);
我自己的孩子,没有强烈的进取心,事事随心所欲,容易半途而废,豹子狮子在行为规范方面更是连我自己也看不过眼……
凡此种种,实在由不得我不焦虑。
若只是这个方面,孩子尚未长成,家长大有可为,矫正纠偏来得及,焦虑等级也还算不上有多高。
更关键的是,近来我才意识到:
长久以来,我似乎刻意站立在自己父母的反面——这种“刻意”的反对,让我失去了教育的中正立场。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宽和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享有充分的自由度和自主选择权,担心儿时心内淤积的东西会在成年后反噬,让他们像我一样似乎永远处在过也过不完的叛逆期——
却忽视了自主与自由永远都是相对概念。
为反对而反对的行为选择,必然是盲目的。
对于自己深层教育理念的反思与质疑,也许才是我焦虑的根源之所在。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84569/323eb09c42fa3fe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