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成硕简友广场

你真的了解孩子吗?(三)——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总是犹豫的原因

2021-06-25  本文已影响0人  静子说

前一篇讲到关于安全感如何获得,这期继续分享关于儿童早期孩子的一些典型特征。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1.5-3岁),这阶段的孩子主要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如果没有获得,孩子就会变得疑虑。

1岁半后的孩子,基本都已经学会走路,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双脚来探索这个世界,在这个阶段能正确引导好孩子,孩子能顺利通过该阶段的发展,那孩子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都会学会控制感,能懂得很好的自我控制,能自己做出决策。

相反,孩子就会对自己适应的环境的能力感到怀疑,思想、情感和行为会很刻板、严厉,经常容易过度自责、自我怀疑,更容易关注自我空虚。

现在这个年代也是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特别是隔代带出来的孩子。

这个阶段的孩子也正是对外界最好奇的时候,这个也会碰碰,那个也会摸摸,在他们的世界里,都是通过不断尝试去认识世界的。

很多爷爷奶奶带这个阶段的孩子,孩子在地上爬,会被制止;孩子玩自己的饭碗,会被制止;孩子爬滑滑梯,会被制止;等等。

而又有一些父母在眼看孩子就要拿到烫的水杯时,会真接拿走水杯,什么都不会说,既不会说水杯太烫不能摸,也不会说烫水杯很危险,只是静静地移开了孩子面前的危险物。

该怎么做,才好呢?

在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是通过自己自主的外在行为来认识世界的,通过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来探索这个世界,而父母要做的,其实只是在孩子感知这个世界后的同时告诉孩子,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从而让孩子获得自己对环境的掌控感,从而形成自己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力。

面对第一种情况,想通过自己尝试去感知世界总是被制止的孩子,以后就会对自己想去做的事就怕,不敢去尝试,更胆小,会形成一种羞怯。就比如你告诉他一起去做什么事,他总是会说,“我没有做过也,我不知道能不能行。”这就是孩子在这个阶段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在这个阶段培养好的孩子,就会获得对外在环境的控制能力,对自我行为的约束能力,那这个孩子将会获得一项美好的品质——意志。

这个意志和平时平日口中的意志不同,这个意志是指孩子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对自己的行为有个有效的约束,对周围的环境有很好的控制力,一个好的自主发展结果。

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这个阶段没有培养好,那就会出现疑虑,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对还是错,能不能做这件事。

像有的孩子,在学校遇到一些问题时,内心总是会纠结要不要跟老师讲,要怎样跟老师讲,是这样说好,还是那样说好,经常会不知道怎样做才行。总是对自己行为的不确定。

这就是他在这个阶段没有发展好,要不他想去做时父母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碰;要么是在他想做什么的时候,父母随着他做,他不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应该约束起来的。

这就是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的第二阶段,自主和羞怯阶段。

(侵 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