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道ll断“善人”之门,开天国之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7572366/90f08d775e64e659.png)
Ⅰ
有一个人来见耶稣说:“夫子(有古卷作“良善的夫子”),我该作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以善事问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有古卷作“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神以外,没有一个良善的”)。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他说:“什么诫命?”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己。”那少年人说:“这一切我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呢?”耶稣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耶稣对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财主进天国是难的。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天国还容易呢!”门徒听见这话,就希奇得很,说:“这样谁能得救呢?”耶稣看着他们,说:“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彼得就对他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将来我们要得什么呢?”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这跟从我的人,到复兴的时候,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亲、母亲(有古卷添“妻子”)、儿女、田地的,必要得着百倍,并且承受永生。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 (太 19:16--30 )
经文的结构如下:
一、要永生么?
1.作善事——并不是善的;2.作到——但还缺少(其实做不到);3.我该作——跟从我(耶稣)。
因此,靠“我”作是难的,产业是个大阻碍。
二、谁能得救?在人是不能——在神凡事都能。
三、神如何能?跟从我——不论先后,都得永生。
耶稣在此处让青年财主变卖所有的产业,目的是什么?耶稣的目的不是为了让财主行善以便成为完全人,而是教育财主明白人做不全善事,成不了行善的完全人,凭自己的行善进不了永生得不了救,从而击溃“因行称义”的行善主义的骄傲。
这位青年财主的骄傲表现在:要做善事成为“善的”(如神一般),并以为“一切都遵守了”、“我从小都遵守了”(路18:21),不缺什么。虽然,马可福音相关的记载,这青年是跑来跪在耶稣面前请教的(可10:17),但这并不能说他在下意识里不骄傲。
经耶稣这么一番耐心地教训,他就忧忧愁愁地走了。这忧忧愁愁也可视为青年财主的骄傲被击溃了。在此,我们不能简单的理解,青年财主在垂头丧气。虽然,此时青年并没有跟随耶稣,但他在灵命上还是可能受教了,也说不定将来会跟随耶稣。税吏长撒该悔改跟主,愿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讹诈了的还给四倍。(路19:1-9))这撒该就是一位财主。因为,这个青年财主如撒该一样,也是一个官。(路18:18)由此似乎也可见,耶稣的本意不是要信他的人一定变卖所有的产业,除非是撒该讹诈了的还四倍刚好还掉财产的另一半(还有一半给穷人),但经上没有这么说。
现在的问题是,其他几处经文里,耶稣同样提到变卖所有财产,又做何理解呢,是否也是为了击溃行善主义的骄傲?
Ⅱ
1.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太6:24)
2.“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地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太13:44-46)
3.耶稣说:“这一切的话你们都明白吗?”他们说:“我明白了。”他说:“凡文士受教作天国的门徒,就像一个家主从他库里拿出新旧的东西来。”(太13:51、52)
以上1似乎是讲财富与神的对立、不兼容性。这种对立、不兼容,原于人把财利作为偶像崇拜,加以侍奉。这也可以理解为,是耶稣对世人财富骄傲的击溃:人对财利的侍奉与骄傲,恰恰是对天国的阻拦。2和3,表面上是讲天国的经济学,用一切财产、新旧东西可以换来。其实,可能不是这个意思,仍然是在讲天国与财富的对立、不兼容性;当然,也同时讲了天国的珍贵性,值得世人舍弃一切财利来追求。
这里的文士拿出的“新旧的东西”,还似乎强调文士受教作门徒更不容易。我们知道,文士是“知行不一”的律法师。要他们拿出”新旧的东西”,也可理解为要他们放下他们的“假冒为善”的骄傲,这更不容易。
因此,我们可以说,耶稣常说的“变卖一切所有的”并不是一项对基督徒的命令、要求(就如现在,我们受洗信主,也不是以变卖一切财产为条件),而是说,要信耶稣进天国,须要警戒人对财富、行善等偶像崇拜和骄傲。因为,这偶像崇拜而来的骄傲之心,是与天国对立、不兼容的。也就是说,财富与行善之偶像不破,进天国就无门。
神真是看准了世人之心!扪心自问:我们何时不以财富为存在的底气——财大气粗、钱壮人胆,都是世界的真实写照。虽然,有时候我们故作谦虚,但我们腕上的玉镯、项上的金链有意无意地透露出我们依靠和安全感的根底。什么“玉能养生”、“钻戒是爱情的象征”等,都是把财富偶像伪装成“科学”和“文化”。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要克服财富偶像及骄傲是非常难的,因为,我们生来就几乎沉浸在金钱偶像之下,大人鼓励小孩子做一点正事,都要用人民币奖励来刺激。所以耶稣才说:你们这财主——本质上我们人人都是——要进天国就如骆驼穿过针的眼一样难。所以,耶稣才说,永生得救之路,是窄门、小路,而灭亡之路是宽门、大路。(太7:13、14)
但是,耶稣并没有灭掉饥渴慕义者的天国信心,因为,以下比喻经文,透露出天国的奥秘。得此中奥秘,就因此能信,因为“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11:1)下面,我们就要查看这天国的实底与确据。
Ⅲ
1.耶稣又设一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像人撒好种在田里,及至人睡觉的时候,有仇敌来,将稗子撒在麦子里就走了。到长苗吐穗的时候,稗子也显出来。田主的仆人来告诉他说:“主啊,你不是撒好种在田里吗?从哪里来的稗子呢?’主人说:‘这是仇敌作的。’仆人说:‘你要我们去薅出来吗?’主人说:‘不必,恐怕薅稗子,连麦子也拔出来。容这两样一齐长,等着收割。当收割的时候,我要对收割的人说:先将稗子薅出来,捆成捆,留着烧,惟有麦子要收在仓里。’”(太13:24-30)
2.他又设一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像一粒芥菜种,有人拿去种在田里。这原是百种里最小的,等到长起来,却比各样的菜都大,且成了树,天上的飞鸟来宿在它的枝上。(太13:31、32)
3.他又对他们讲个比喻说:“天国好像面酵,有妇人拿来,藏在三斗面里,直到全团都发起来。”(太13:33)
以上三段经文是连续的,三个比喻——麦子、芥菜种、面酵——都在重复、强化天国的生长性、过程性。也就是说,这里强调的是天国的时间性,而不是空间性、空间版土。当然,这种生长、过程之时间性,最终我们在理解时,还得落实到空间上,否则,天国无空间存在,也就等于没有天国了。那么,天国在哪里呢?
第一,天国在世界。这是圣经明示的:
当下耶稣离开众人,进了房子。他的门徒前来,说:“请把田间稗子的比喻讲给我们听。”他回答说:“那撒种的就是人子,田地就是世界,好种就是天国之子,稗子就是那恶者之子,撒稗子的仇敌就是魔鬼,收割的人就是天使。将稗子薅出来用火焚烧,世界的末了也要如此。人子要差谴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恶的,从他国里挑出来,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那时,义人在他们父的国里,要发出光来,像太阳一样。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太13:36-43)
天国的种子,就是耶稣及他的道。这天国的道、福音,被人领受、相信,这人就成了天国之子。这也就是一粒麦子死了(耶稣上十字架),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的比喻。(约12:24)
天国在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争战过程。因为,人子在撒种麦子,魔鬼也在撒种稗子。魔鬼与人子作对,稗子也必与麦子争战。但是,神允许这种争战过程的存在,并且,神没有给他的仆人去消灭稗子的权利。(因为,仆人本身不足够有完全分解稗子的能力,为了保护麦子不被误伤,神容忍稗子存在相当长的时间,由此可见神的爱人之心。)分解和消灭稗子的权利只能是神的,完成这任务的是天使——在末日审判时来完成。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天国在世界上,是信耶稣十字架道路的人,与敌挡耶稣十字架道路的人争战。天国在世界的过程,也更是一个生长壮大过程。麦子结出许多子粒、芥菜种长成大树、面团发起来,都是在描述这个生长发展壮大过程。我们可以把这个生发过程,理解为信仰基督的人不断地增多,遍及世界各地的过程。
因此,天国在世界,是一个不断地属灵争战与不断地生长壮大的过程。
第二,天国在教会。天国的好种,既撒在世界,也必定撒在耶稣的教会。因此,天国在教会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地属灵争战与不断生长壮大的过程。这种争战表现就是假使徒在基督的教会里“行事诡诈,装作使徒的模样”,“另传一个耶稣”,另传一个福音。(林后11:13,4)
第三,天国在人心。天国的好种,既撒在世界,也撒在教会,也必撒在人心。因此,天国在人心里,也是一个不断地属灵争战与不断生长、壮大信心的过程。这也就是说,基督徒心里也不是没有撒但的灵进入。犹大出卖主这是撒但的灵在其心里的全然占领,彼得劝阻耶稣,不让上十字架(太16:22),立即被耶稣喝斥,这是撒但之灵在彼得心里的败退。保罗心中灵与肉两个律的交战,也可视为麦子与稗子的交战,只是靠着耶稣基督脱离了罪的捆绑。(罗7:23-25)
我们知道这些天国的奥秘,还可以有如下启示:
1.既然天国是一个过程,我们就不必急于求成,追求“立地成圣”,圣经里的使徒,有谁是一蹴而就的?殷勤、火热的保罗,也不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而是说还在“竭力追求”,“向着标杆直跑”。(腓3:12-14)
2.当我们自以为信心还小,也不必失去盼望,因为,耶稣说了,小如芥菜种子的信心,长起来之后,可以长成大树,天上的飞鸟可以宿在它的荫下。(可4:32)同理,我们看那信心还小的、捐款还少的弟兄,不应是苦劝多捐,或自夸能行善,而是“不自夸,不张狂”,“凡是包容,凡是相信,凡是盼望,凡是忍耐”。(林前13:4、7)
3.既然天国的在人的内心有争战过程,我们就要对自己警醒,“戴上救恩的头盔,拿着圣灵的宝剑”,“穿戴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就能抵挡魔鬼的诡计”(弗6:17、11)也要对主内的弟兄的软弱、挣扎同情。因为,我们都可称之为“病人”,同病相怜也合爱的总归命令。(提前1:5)
天国是窄门、小路,我们本如青年财主,又以行善为傲,但是,只要在抛弃财富之偶像,放下行善之骄傲,跟随耶稣基督之道路,我们也可如税吏撒该一样蒙受恩典之福, 那时,驼骆也就有望穿过针眼。2017/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