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王兴文老师
王老师是我读研期间的导师,第一眼见到老师的时候,给我的印象是沉稳、大气、严肃、认真。
他平时总爱带着一副茶色近视镜,梳着背头,操着一口东北普通话,很有带头大哥的气场,让人很难把他同学术、研究之类的文雅词汇联系在一起。我们背地里总爱叫他“老王”。
当我们熟悉了之后,对老王最初的印象也有所改变,那就是他确实有种匪气在身上,对领导的做法看不惯了直接就当着领导的面指责。还教育我们不要怕事儿,被欺负了就要勇敢打回去,有要求就要提出来,“会叫的孩子有奶吃”是他总挂在嘴边的话。这样的人活的坦荡,活的舒心,不好的地方就是被领导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不过老王也有处的好的领导,都是和他“臭味相投”的那些人,爱抽烟、爱喝酒、爱吹牛、爱指点江山、爱打乒乓球。
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师门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也都很团结,不怕事儿,谁被欺负了大家伙一块帮着出头,不管男孩女孩都成了刺头儿,不好惹。而且让老王熏陶的也都能喝点酒。
老王有个流传了好几届的传统,那就是每当收了男徒弟,都会在他们入学之后请到家里来,让师母炒几个菜,再打开一瓶他自酿的杨梅酒。那酒尝着甜丝丝的,其实都是高度酒,只不过被杨梅掩盖了真实的酒味,初喝不觉得怎么样,喝到后来才明白自己已经晕了,这时候老王就大体知道我们的酒量了。我在里面算好的,能喝个七八两,有师弟喝一杯就撂倒的,直接就在老王家里睡了。
老王是东北人,之前在东北某大学教书,因为不满足于那里的待遇和现状,毅然决然地来了个雁南飞,跑到遥远的南方,过起了软糯细腻的江南水乡生活。这么豪放的一个东北大汉也着实难为他了,不过他也有办法,经常跑去东北饭馆打打牙祭,吹一瓶正宗的哈尔滨,找找年轻时候的感觉。
听老王自己讲述,他年轻的时候学习极其刻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没事的时候常常在本子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搞得他想要当国家主席似的。他的勤奋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不说别的,单是他当年为了评教授,就因为看书、写论文一只耳朵聋了,眼镜度数加深了好几百度,就让我们这些徒弟刮目相看。再就是他粗犷的外表之下有一颗细腻的内心,对我们的作业、论文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的修改,看了他的密密麻麻的修改稿,我真的是无地自容。
在老王身边求学三年,同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这个人是那种和他在一起的时候经常被他气到,但是有事求他帮忙他义无反顾,而且极重感情的人。他曾几次说想我,让我回去看看,我都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没有成行。
希望再见到老王的时候他还是以前那样,不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