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白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2018-04-12  本文已影响6人  碧晴天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王阳明。

王阳明认为,人心就是天理。世界上那还有存在于人心之外的事物和道理呢?古人天:“向由心生。”意思是说,人的心思会呈现在其外在表征之中。

只有当内心达到了至善的境界,即外在的言行举止才能表现出善的一面。

据史料记载,有一个贪泉,贪泉地处广州北郊30里的石门镇。传说人饮此水,便变得贪得无厌,故名。西晋时,朝廷派往广州的几任官员差不多都以经济犯罪而被撤职查办。

人们传说他们是因为喝了贪泉的水,后来朝廷派去一位廉洁的名利吴隐之任广州刺史,到任之时,他来到贪泉边,从中取水而饮,随从劝他说:“以往进入广州的官员都要饮上一杯,以示风雅,但是这些官员都贪赃枉法,爱钱如命,此泉饮不得。”吴隐之问随从说:“那些不喝泉水的老爷们是否清廉的呢?”随从说:“还不是一丘之貉。”吴隐之连饮三瓢后动情地说:“贪财与否,取决于人的品质,我今天喝了贪泉水,是否玷污了平时为官清廉的名声,请父老乡亲们拭目以待吧。”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果然,在他在任期间为政清廉,留下了饮“贪泉”而不贪的千古美淡。

王阳明用一生的经验总结出一句。“心”左右一切做好事来源于内心,做坏事也来源于内心。心中所想会影响我们的行为。一颗平静而宽容的心,能够令人体会到生活的快乐,而一颗躁动而沉重的心则令人陷入黑暗之中,找不到方向。只有以修心为先,才能更通透的知晓世间的道理,才能更真切的把握为人处事之道。

然而,对于身处纷繁事件中的大多数人而言,即便知道理应如此,但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甚至要用一生的时间去琢磨。修心并不难。只要我们能够日日更新、时时自省。不断净化内心的污垢,便能摆脱俗事的困扰。

一 、看破繁花,不动于气

人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求心安。心若安定了。那外面的风吹雨打便都可看作过眼云烟。心安,既保持一颗安定、清净的心。才能将世情看破,身处繁华闹市而不为所动。

人世间最可怕的不是做错事,而是心中动了歪念。一位佛学大师曾说,心是最有反应,最有感觉的器官,我们看大自然的山川鸟兽,花开花落。我们看人生的生老病死,苦空无常,我们看世间的生住异灭,轮回流转等待,都会因心的触动,而有喜怒哀乐的表现。世间的风动幡动,其实都是因为心动罢了。

生活中更高的山在我们心里,只有心中无我时,才能攀越这座高山。唯有秉持一颗安定、清净之心,才能身处繁华闹市而不为所动。

二 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忙碌是现在社会的一种生活状态,不幸的是,还有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堪。所谓“身之主宰便是心。”

要做到“虽酬酢万变,常是从容自在”,便要有一颗不忙不乱、不焦不躁的“主宰”之心。具体到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就是要用心去体悟繁杂中的快乐,学会用一颗平静的心去享受忙碌的价值。

将自己的心放到天地间,去体悟自我的渺小与天地的光大。正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放慢脚步。静下心来沿途欣赏风光。将是一种别样的感受,更是一种忙而不乱的人生。

智者以一颗闲静淡泊之心,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三、身处泥泞,遥看满山花开

“此心安处是吾乡”,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都能安之若素。方可心无烦忧。一心做自己应做或爱做之事。即便身处泥泞之中,仍能遥控满山花开。王明阳说:“读书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

“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四、空心,才能容万物

宇宙万物,因为虚空而包容,能拥有日月星河的环绕。高山因为不拣择沙石草木,所以成其崇峻伟大。所谓心空,即内心无外物羁绊,修养内心的最高境界,便是将心腾空,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包容万物。

空才能容万物,既便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需要给彼此一定的空间,才能畅所欲言,和平相处,与其用金钱权力名誉地位,将内心填满。何不全部放下,将心腾空,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简单,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它是安定,是率直,是单纯。圣人做学问,追求一种,“大道至简”的境界,人活一生也应如此。

内心单纯想法简单的人更能打动世界的心。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像水,随着地势的起伏,改变着自己的形态;另一种人则像水晶,内心晶莹透彻,但却锐利坚硬。第一种人只能让自己随着世界而改变,第二种人则能令世界因他而改变。因为一颗简单的心,往往能令人们美好的梦想和执着的信念,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对于心如水晶的人而已。一切都只不过是听从了内心的召唤,并随着善良的灵魂高歌起舞罢了,那一支心灵的舞蹈,将令整个世界为之倾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