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故事

公孙衍能征惯战,擅长综合,却郁郁不得志

2023-05-05  本文已影响0人  萤火张

公孙衍是魏国人,战国时期合纵首创者、谋略家、纵横家、外交家、政治家、军事家。

其历史功绩永不磨灭,他倡导合众弱以抗强的谋略常用不衰,对后世产生深远巨大影响。

01、在魏国不被重用

公元前360年,公孙衍在魏国阴晋出生,他从小天资聪颖,酷爱读书。

他特别喜欢读历史和兵法,因此知识渊博,为他后来在各诸侯国进行合纵联盟打下基础。

他也擅长骑马射箭,喜欢舞刀弄剑,为他后来驰骋疆场,缕立战功,创造条件。

长大后的公孙衍能文能武,才能卓著,被魏王封为犀首之职,因而世人多以“犀首”指代公孙衍。

但公孙衍并没有得到魏王重用,他倡导改革,魏王并不听从,他在魏国郁郁不得志。

秦惠文王刚刚登基即位,亟需能臣辅政,渴求士子入秦,公孙衍听说了此事便离开了魏国,到了西边的秦国。

02、在秦国战功赫赫

公元前342年,公孙衍来到秦国,受到了秦惠文王的礼遇,并因功逐步晋升为将军。

公元前333年,公孙衍率领秦军向魏国发起了进攻。

魏国既缺精兵,又缺良将,根本抵挡不住秦国的强大攻势,只好割地求和与秦国修好。

公元前331年,秦国再次派公孙衍率军进攻魏国的河西要塞,两国军队在雕阴展开激烈交锋,秦军全歼魏军8万余人,俘虏主帅龙贾。

秦魏河西雕阴之战后,公孙衍率领秦军继续渡河向东,至前329年攻占了魏国腹地曲沃,汾阴,皮氏。

秦军还攻占了三门峡周边河东郡的焦等河西地区关中东部、黄河东岸、黄河西岸和陕北之地15城。

完成了对河西之地的全面占领,广阔的中原之地,门户洞开。

秦王强迫魏将秦所占上郡15城割与秦置换焦城、曲沃等地求和,取得了对魏战争的巨大胜利。

得知公孙衍率军班师还朝的消息后,秦惠文王亲率咸阳军民出城迎接公孙衍,对公孙衍大肆封赏。

公孙衍凭借雕阴之战的军功,获得了爵位大良造。

在商鞅死后,秦国几乎没有人比公孙衍更优秀,公孙衍几乎一个人把持了秦国的整个朝政。

02、失意离开秦国

公元前329年,魏惠王割让河西求和之后,派人重金贿赂公孙衍。

公孙衍以愧对母国魏故土的情怀,趁秦魏和好之机,向秦惠文公提出先暂缓进攻魏国的脚步,向西进攻别的国家。

张仪来到了秦国,告诉秦惠王,魏国四面受敌,正是伐魏的良机。公孙衍顾私利而忘公义,让秦国进攻西面的游牧民族,实属误国之举。

魏国虽然连吃败仗,但魏国毕竟曾经是天下第一霸主,实力依然强大。如果让魏国缓过劲来,秦国恐怕再也难攻破魏国。

秦惠王被说得如梦初醒,立即起用张仪为客卿,而身为大良造的公孙衍则彻底失去了秦王的信任。

此前,公孙衍因雕阴之功,已经封爵大良造,原本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任相邦。

然而,秦惠文王在相邦樛游去世之后,对公孙衍和张仪进行权衡后,任命张仪成为新一任相邦。

公孙衍大失所望,加之张仪在朝堂上对他的排挤,他不得已离开秦国,投奔魏国。

03、在魏国受到器重,首畅合纵

魏惠王得知公孙衍返魏,任命其为犀首,令其统领魏国军队。

此时,魏国已经千疮百孔,国力衰退。于是,公孙衍就想拉拢别的国家,靠联合出击取胜。

公孙衍和魏国国相惠施是好朋友,同时惠施也是合纵战略的坚定拥趸,于是公孙衍很快就得到了梁惠王的信任。

公元前325年,公孙衍找到齐国名将田朌,动员他出兵一起进攻赵国,还说只要出兵五万人,就可以很快打败赵国。

田朌认为他说得太容易了,恐怕以后会带来大麻烦。公孙衍说,如果说得太难了,两国的国君就不同意出了。

等出兵之后,两国国君见有危险,肯定会派兵增援的。后来果然如此,赵国被联军打得大败。

合纵首尝胜果,引起了秦国的高度警觉。为防止齐楚魏合纵对秦国带来的威胁,张仪软硬兼施,极力破坏公孙衍的合纵策略。

张仪亲自率兵攻打魏国,迫使魏国依附秦国,又与齐楚两国大臣相会,拉拢齐楚,成功地破解了三国合纵。

04、五国相王遭反对

公元前323年,魏臣犀首公孙衍为抵抗张仪秦齐楚联盟,遏秦扩张和连横以亲秦。

公孙衍开始拉拢魏、韩、赵、燕、中山五国,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五国相王”事件。

合纵以对抗秦国,五个小国都相互称王,这样秦国称王的地位就消解了。

但此做法遭到了齐、楚国等国的反对,秦国更是极力破坏。

齐国为反对中山称王,对中山国“闭关不通”,齐国还想割平邑之地给燕赵,与齐一起攻打中山。

燕赵认为这是齐离间燕赵与中山关系,想把中山置于齐国势力之下,燕赵坚决支持了中山称王。

而就赵国的君主赵武灵王,则认为赵国没有称王的实力,所以在国内未采用王号,仅称“君”。

05、张仪为魏相,公孙衍遭冷落

魏惠王用相邦惠施和犀首公孙衍之计,以魏合纵齐楚制约秦国。

秦惠王怒公孙衍五国相王事,派兵攻伐魏国腹地曲沃,平周,不久又攻占韩国的鄢陵及义渠郁郅,严重威胁到齐国安全。

前321年,合纵再次失败,魏国开始全面倒向秦国。魏惠王为了联合秦国对抗齐、楚的入侵,罢免了主张合纵的宰相惠施,改任张仪为魏国相邦。

魏惠王因公孙衍与齐合纵不敢用,公孙衍被冷落,成为边缘人。

06、再次被重用,被任魏相

秦国完全掌握了黄河天险,控制了东进中原的要道,进可攻,退可守,对各国威胁很大。

张仪当上魏国的宰相后,秦国便向魏国和韩国借道进攻齐国。齐威王派军应战,顽强抵抗,大胜秦军。

秦国的这场失败,使张仪的连横策略遭受挫折。魏国内部主张亲齐的势力再次抬头。

齐、楚两国要求驱逐张仪,魏国也派出使者到楚、赵、燕等国游说,争取合纵。

力主合纵的犀首公孙衍被魏襄王迎为相邦,而张仪则被逐回到秦国。

公孙衍出任魏国相邦之后,先后出访赵国、韩国、燕国、楚国,游说诸国与魏国联合,对抗秦国。

在得到列国首肯后,以抗秦为目标,以楚怀王为纵约长的合纵联盟再次形成。

公孙衍说服诸侯,组织起魏、赵、韩、燕、楚五个国家的兵马,联合出兵攻打秦国。

07、拉拢义渠,共同伐秦

公孙衍不仅注重联合东方各国,甚至把秦国西方的小国义渠,也拉进了合纵伐秦同盟。

义渠是西方游牧民族政权,多年来始终与秦国为敌。在公孙衍积极组织合纵之际,义渠的国君恰好来到魏国。

公孙衍求见义渠君,告诉他,秦国和东方各国交战时,就会奉上重礼讨好义渠。

与各国和平时,就会掠夺义渠,他希望义渠国君警惕这一点,不要被秦国所蒙蔽。

后来,秦国出动大军攻打韩国时,献上“文绣千匹、好女百人”与义渠修好。

义渠君果如公孙衍所言,趁机发兵攻打秦国,在李帛大破秦军。

08、佩五国印合纵攻秦,可惜失败

公元前318年,在犀首公孙衍的策划下,震惊天下的五国和匈奴义渠联军合纵攻秦之战气势汹汹展开。

以楚怀王为纵长,公孙衍佩戴楚、魏、韩、赵、燕五国相印,出兵20万叩关攻秦。

抵达至函谷关,全是魏、韩、赵三国军队,燕楚远离秦国消极观望,秦以左庶长樗里疾领兵22万迎战。

在函谷关逆之,大败联军,韩赵魏三国联军在函谷关遭秦军出击,战而溃败走,楚怀王见联军叩关失败,令途中楚军撤回。

公孙衍率领韩赵魏三国联军自函谷关且战且退,将秦军主力吸引到韩国的新郑附近,

秦军主将樗里疾得知义渠军南下攻关中,此时远离秦国的樗里疾无法回秦救援,以攻为守,派奇兵袭击联军后勤中心所在地修鱼。

联军反应过来,也向修鱼运动集中,魏军依托修鱼城外墙筑垒,将秦军东面包围起来,赵军沿黄河筑垒将秦军西北面包围起来。

韩军沿济水将秦军南面包围形成三角之势将秦军包围在中间相持。

公元前317年,秦军先进攻赵军,赵军败走,秦军接着对南岸韩军打击,不分胜负,但撕开两个口子被秦军控制。

公孙衍指挥魏军向秦军发起进攻,遭到秦军反击,结果竟不堪一击,一战而溃。韩赵率先撤退,仅剩魏军坚持。

秦败韩太子奂,韩将申差被俘,又败赵公子渴。联军败退至修泽,秦军追至修泽,再败联军。

魏国遭受损失较大,转而向秦国请求讲和,于是五国纷纷退兵。

秦国乘胜追击,攻打没有求和的赵国,齐国也落井下石,趁机进攻赵国。

赵国连遭惨败,大将几乎丧尽,秦斩首韩赵魏联军八万自损七万,联军惨败,“五国伐秦”宣告失败。

公元前314年,“五国伐秦”失利的四年后,秦国对其背后的义渠发起反击,调集重兵从东、南、西三面入侵义渠,

先后夺得义渠二十五城,义渠国土大大缩小,无力再参与公孙衍所组织的联合攻秦行动。

09、再任韩相,岸门之战失败,隐居

公孙衍发动五国合纵攻秦失败后,魏国大臣田需乘机指责、中伤公孙衍,魏襄王不再信任公孙衍。

公孙衍对中伤自己的田需十分不满,向魏襄王推荐齐国相邦田婴之子孟尝君田文接替自己为魏相邦,自己到韩国任相邦。

在公孙衍的策划下,新一轮的合纵运动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秦惠王为此深感不安,决定发兵攻打韩国。

公元前315年,秦国伐韩战争打响后,其它盟国无人出兵相救。韩国大臣公仲朋建议割地与秦求和,与秦一道伐楚。

楚怀王听后作出救韩的样子,让战车停满通向中原的大道,韩国见此取消了入秦求和和计划。

秦惠王怒令左庶长樗里疾向韩发起更加猛烈的进攻,秦韩两军相持一年多,不见楚军来。

至前314年,秦韩在最后的岸门之战中,秦斩韩军一万二千人,韩军大败,韩国只好派太子仓赴秦作人质才休战。

公孙衍在秦强韩弱态势下将损失减损到最小,但已无力回天。

岸门之战后,韩以公仲朋为相邦,魏以田需为相邦,形成秦韩魏三国结盟连横助秦态势。

作为合纵推动者的公孙衍便在魏国的政坛上逐渐被边缘化。

10、侠肝义胆,为夫人仗义执言

公孙衍的夫人貌美如花,但她原本是个乐伎,她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她与公孙衍相识相知。

公孙衍并不嫌弃她出身卑微,把她当红颜知己,处处维护她。

有一次,他带着夫人去参加孟尝君田文的宴会,在宴会上有个孟尝君的门客出言侮辱了他的夫人,耻笑她是乐妓。

公孙衍当即就杀了那个门客,他的夫人很不安,怕玷污他的名声,向离开他。

夫人说她配不上犀首,犀首告诉夫人:“能有一人随我远行,知我志向,以言加勉,以身相许,我之大幸。得一红颜,幸;得一知己,大幸。”

公孙衍真是一个侠肝义胆之人,作为声名赫赫的政治家,纵横家,不轻视妇女已经很难得,还为风尘女子维护尊严很难得。

这一点吴起远远不如他,吴起为了他的前程,嫌妻子是累赘,居然将其杀害!

11、积怨很深,被冤杀

公孙衍与魏国的官员张寿积怨很深,田震对公孙衍心怀怨恨,田震就派人将张寿杀了。

田震将杀人的罪扣在公孙衍的头上,魏王听信了小人的话,以为张寿就是公孙衍杀的,就把公孙衍杀了。

可叹公孙衍能征惯战,擅长合纵,才华横溢,曾为秦,魏和韩三国相帮,可惜却始终没有得到重用,最后落得被冤死的下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