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年庆|给猫老师的一封信
亲爱的猫老师:
您好!
我是今年四月中旬加入竹桃苑这个文字之家的,虽然也看过您的一些文章,但是从没想过要给您写一封信的想法。这次借着周年庆的东风,向您那带着人性温暖的文字致以敬意,期待您更多的这样带着穿透力量的文字。
虽然不能完全覆盖您所有的文字,但是通过阅读自我进入竹桃苑之后的这些文字,已经足够我逐步被您“圈粉”了!
首先,通过描绘您的作家朋友邓新军的两种角度的成长故事中,所用的平实却又洋溢着成长律动感的文字,让一个带着向往自主、坚毅、勤劳等个性成长而付出苦痛代价后幡然醒悟的青年作家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的脑海里。他在面对可爱的小学生提出那些稚嫩却又值得认真应对的问题时,将自己真实的经历和最真挚的感悟以及祝愿留给他们!
而你的感悟“有理想是很好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拥有一颗踏实、平和、稳步又积极进取的心灵比理想更重要。”真的像是给现在的我的一句提醒——年轻人,理想有,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你暂时没有一个确定的理想,那就按照心灵的召唤,踏实、平稳地日拱一卒吧。也许,当你突破自己的楚河汉界的那一刻,你也就能够自在地追求你所期待的理想了!
也就是在告诉我,踏实地日有寸进,才是年轻人应该注重的;那所谓的理想,如果真的暂时不能明晰,就让迷雾再将它雪藏一段时日吧!这并不会影响你完成你所要达到的此生目标的!毕竟这都是在为你未来能明晰那个不曾清晰地理想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高度和视野能更好地看清它原本的样子,而不至于忽而明晰,忽而又隐身而去啊!
其次,在写到“母亲”的时候,我仿佛看到的不是一个个文字,而是一幅幅画面,像幻灯片一样流动在我的眼前!
我自己也体会过一些和您相似的经历,不过更多的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偶尔也有自己的亲身体会。何出此言呢?
结合您的大致语言信息,您和我父母差不多是一个年龄段的。而我爸爸所处的家庭结构和您也有着差不多境况,在我爷爷所生养的孩子里,有五个兄弟(不包括一个我夭亡的伯伯)和一个姐姐(也就是我姑妈),我老爸排行第四,不是最小的,刚好隔在中间,没有幺儿的得宠,也没有前两个那样让父母操碎了心肝。但是,这儿离让我有着相似体会的不是我爷爷这边的境况,而更多的是我外婆这边的境况更和您的情况相似。
因为,我外公外婆算是和您父母那样白手起家,一点点靠背朝黄土面朝天地经年累月耕作做起来的人家!尤其是土地家庭承包制出台之后,人家才渐渐做起来了!外婆虽然不信佛,但是却也深得众人敬慕,与人为善!外婆的作风就是和那个年代的吃苦耐劳、干活麻利,外能下地干活,内能持家应对进退自如,在那一片小地方也是远近皆知的好媳妇,但她自己从来不多说什么,好像这些话从来没有听到过一样,依然保持她自己应该保有的风格。
我从小,一放假、或者遇到农忙时节,都会下地、下田帮忙做力所能及的农务,所以在外婆身边耳濡目染她的这些行为作风。今年过年,我和外婆像小时候一样平行而卧(只是她不用再帮我检查被子是不是掖好了这样的小事儿),几乎彻夜长谈,我静静地听着她讲述她年轻时候的一些经历,从她的只言片语中,我知道她这些话里面有很多都是从没和人讲过的,更多的是回首往事时候的感受和觉悟,让我受益匪浅。(虽然有太多我听不懂的,也还不能明白的部分,但是会从心里面敬佩这样的我不曾熟悉过的外婆。)
另外,就是在《娘在,家就在》里面,我也有过类似的感受。老爸曾经和我说过,奶奶去世前几天,他帮奶奶擦拭过身体,因为当时是炎热的夏天,这样能让奶奶能够舒服一些,虽然当时奶奶已经没有意识了。我是在奶奶昏迷的第二天凌晨,妈妈才打电话到我宿舍告诉我的,一开始怕影响我高三的备考,就没有第一时间告诉我。我当时都忘了自己是怎么度过等车、搭公汽还有回到乡下那个家的了。
爸爸他是很久之后才告诉我,他当时很后悔,为什么没多找机会给奶奶洗洗脚,孝敬孝敬她老人家。妈妈也问过我,等她老了行动不方便了,我会管她,好好照顾她的起居吗?我好好设想了一下,然后点点头,坚定地告诉他,我会的!我还告诉她,老爸需要的时候,我也会的。
但是设想终归只是设想,猫老师您的这些真切的体会,更加清晰了我将来如果碰到类似的情形,我要怎样做!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德”,这是值得我们好好反思的!
谢谢您的这些文字,每一篇都能给我一些重要的启示和发悟。也让我“未走过,已些许懂得”!
如果有下一封信写给您,可能我会向您请教一些我现在困惑的一些问题,比如,
“如何帮助向往城市生活的农村小孩更好地走进大学、走进城市?”
“ 教育人具体可以做些什么? ”
“我们这些还在城市里磨练(摸爬滚打)的年轻人又可以做些什么?”
向您请教这些,也许不能一下子得到清晰的答案。但是,您见多识广,相信也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能够给我类似以上这封信的启发。
再次感谢您给我诸多加持的文字!
您的小读者
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