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煮道德经》感悟笔记

读书的方式

2023-01-28  本文已影响0人  觉之光

为谁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摘自《道德经》

“唯”是唯唯诺诺,代表一种尊重,唯恐不够恭敬;“阿”是轻描淡写的一种应答语。两者在态度上的差别是巨大的。

面对长辈,不同的应答方式代表了不同的态度和尊重的程度,虽然在别人来说这没有丝毫损失,但对应答的本人来说,其实正是他对待自己的态度。一个人或一件事在其心目中的地位如何,可以看出他的追求是什么,他注重的是什么。

对一个修道的人,正法难遇,明师难求,如果遇到了却不够尊重、不加珍惜,说明法在他心中的地位并不是至高无上的。

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都是非常感天动地的典范。付出什么,对方未必在意,但关键是,自己的态度会决定收获的多少。在解脱的路上,只想做个油渣子,不愿认真求法,不愿跟着善知识老老实实地走,必然是浪费时间,虚耗了生命。

这一年多来,我邀请了不少人加入读书会,有些人参加了一两次就玩消失,有些人半途而废,有些人则一次也不参加。而一直跟随下来的人,却进步巨大。付出一分必然会得到一分。

时常看到有的人说想读很多书,却茫然没有目标。我不禁疑惑:读书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我们仅仅是为了增长知识,广闻博览?非也。读书是为了明理,作用于实践,增长智慧,让自己的烦恼痛苦越来越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进而实现生命的升华和究竟的解脱。

因此,读好书才是明智之举。而要让书中的智慧进入自己的生命程序,一定要精读而不是泛读,让好书的精髓进入灵魂,彻底改变生命的基因。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延伸和博览。我认为这才是良好的读书方法。

所以,对待读书的态度,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追求。诚恳的人收获的是切实的利益,这不是金钱能衡量的。从今天读书会的分享来看,虽然大家来自天南海北,但在我们读书会坚持了几个月的人,都发生了让人惊喜的变化:人格越来越完善,遇事不再向外找理由,懂得自省、自觉、自律、自强。报团成长让我们更懂得珍惜,在相互监督中大家坚持打卡和日更,用文字同内心沟通,通过自省让缺点和执著越来越少,并在他人的精进照见下不断地对治自己的懒惰。

读书,不一定每天一定要读多少书。其实真正的书本是自己,是自己的这颗心。不断向内心挖掘,以文字为媒,向潜意识挺进。学会用书中的理论,让烦恼裂变为正见,以知识为柴火,铸造出智慧的宝剑。在人生这本奥妙无穷的书里,读出自己的真心,并始终安住在清明中,这可谓最高级的读书。

当然,读书的状态如何,看我们是用“唯”的态度,还是用“阿”的态度。因为世界如何,全在我们用了几分力,用什么眼光来发现属于自己的独特之处。

愿大家都能读到好书,读透人生这本天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