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帧都美爆了,这部爱尔兰动画太赞了
来吧,人间的孩子,到溪水边和荒野中去吧
和精灵 手拉着手
这世上的哭声太多,你还不懂……
这首爱尔兰大诗人叶芝的诗,被导演汤姆·摩尔将诗句擎于了《海洋之歌》的片首,可谓是再合适不过了,影片本身就是取源于爱尔兰关于塞尔奇小精灵的民间传说,而整个电影的呈现又堪称完美,是和这首诗一样充满美感的。
今天推荐的便是这部汤姆·摩尔十年磨一剑的手绘作品佳作:《海洋之歌》
豆瓣的评分高达8.8分,好于93%动画片,和96%奇幻片。
整个电影画面极美,犹如行走的壁纸,让人惊叹。
毫不夸张的说,每一帧都美爆了,随手一截,便是这般。
除了精美绝伦的画面,电影在听觉上也很吸引人,爱尔兰悠悠然悦耳的音乐太迷人,而剧情也是耐人寻味。
即便是我们不太了解爱尔兰的神话,依然会被这个故事打动。
一部优秀的作品,能够打破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以其强烈的情感共鸣,打动人心。
所以,这部片子直到今天都获得了许多人的喜欢,也在当时获得了第72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并荣获了第18届上海电影节最佳动画片。
其实,在笔者看来,这个电影很出彩的一点在于将一个悲伤的故事用童话的外衣进行了温柔轻盈的表达,整个观看是轻松舒服的,但其忧伤的悲剧部分让它更加丰富隽永。
据说,导演汤姆·摩尔在一次度假中看见有人捕杀海豹而感到痛心,想到了爱尔兰传说中海豹象征逝者的灵魂,从而构思了这个故事。
《海洋之歌》讲述了一个关于失去与回归的故事。
失去了妈妈的男孩本,变得自私讨厌,他将负面情绪放在了妹妹身上,虽然他曾经说过要做最好的哥哥。
失去了爱人的爸爸康纳,迷上了酗酒封闭自己的感情,也忽视了自己的孩子。
一出生就失去了妈妈的女儿西尔莎,一直都无法说话。
失去了爱人和家人的妈妈布朗娜,放不下也见不到,天知道她的悲伤。
同样失去了爱人的巨人,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将眼泪哭成了海洋。
巫婆母亲为了缓解巨人儿子的伤痛,将其感情放人瓶中封印,没有了情感的巨人化为了石头。
失去了儿子的巫婆,不断重复着剥夺别人感情的事,但她也会在痛苦和挣扎中无法自拔......
失去了从前快乐生活的儿子的外婆,将本和西尔莎带回了城市,但不喜欢城市生活的兄妹俩逃走了。
因为吹响了海螺唤醒了精灵的妹妹西尔莎,遭受了巫婆的绑架,而从冷漠的城市历经艰险回到海岛的过程中,哥哥本逐渐重拾了对妹妹的责任和爱,他不惜性命地寻找和保护妹妹,并找到了妹妹所需要的白色外衣。
最终,妹妹终于发出了声音,唱起了妈妈教给他们的精灵之歌,一切石化的精灵和人都被解救了,海豹女布朗娜也出现了,完成了与心爱的人的最后告别。
其实,妈妈一开始没有唱歌,是因为她眷恋人间的爱,一旦唱歌她和所有的精灵都将要消失......
随着西尔莎的诞生,她知道这种生活迎来了终结,但是不唱歌亦会死去。
而西尔莎是半人半精灵,所以歌必须由她唱,才有了这个故事。
但唱歌是海豹女的使命,唱完歌所有精灵消失在人间....
最终,西尔莎因为是半人半精灵得以留在人间陪伴爸爸和哥哥。
每个人都释放了心中那块叫情感的石头。
爸爸从从失去的阴影中走出来,哥哥从失去中释怀,妹妹从失去中回归...
但一切是建立在失去母亲并真正接纳这件事情的基础上的,让人觉得有一丝悲伤。
正如网友评价的那样:实际上这是一个黑暗的童话故事,以往童话故事都是大团圆结局,因为童话主要是给孩子的,因此影片比较含蓄,用另一种方式“终结”精灵和神话时代。而所谓精灵的故事,只是对逝去之人的怀念,以及对活着之人的鼓励,算是个念想,童话故事写成这样,很高级了。
其实,妹妹这个角色比较可爱,让人看着就燃起疼爱的冲动,但哥哥虽然调皮自私,同样也招人喜欢,他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所以变得自私顽皮,以至于会经常厌恶和欺负妹妹,其实内心也是矛盾的、别扭的、委屈的。
哥哥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虽然不完美,但是足够真实。
哥哥的身上的缺点和女巫的瓶子一样,里面装得都是一些悲伤、愤怒、嫉妒等负面情绪一样,而负面情绪从人的灵魂中被抽走了,没有了悲伤,便化成了石头,快乐也将不复存在。
而有痛苦和悲伤,才能够有感知快乐的能力,人才成为完整的人。
再联想到导演的创作初衷,我们就不难明白汤姆·摩尔对于人类不能与海豹精灵共存亡的感慨。但正是因为他以本民族神话故事中汲取养分,讲述自己的文化和故事,更让这部作品显得可贵。
在《海洋之歌》上我们也看到了汤姆·摩尔对于自己文化上的自信。相比较而言,其实我国的文化底蕴和神话故事更加丰富,可以发挥和发掘的空间也更多,真心期待我们也能出现更多这样优秀的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