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性格分析(二)

2018-10-17  本文已影响0人  银草

也许是老天保佑吧,虽然有各种艰难险阻但总归是有惊无险地长大的韩信,毅然决然地去参军了。他的首选是项梁。因为韩信是楚地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他当然要投奔老乡。然而韩信当兵是不出众的,他的武力并不高强,因此在项梁麾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战死后,他归属了日后的西楚霸王,项羽,当了一个执戟郎中。

执戟郎中,放在现在就是看大门的警卫员。史记里说韩信长得很好看,这大概是他能成为门面担当的原因。虽然执戟郎中的职务很低,但有个最大的好处是能经常在上级面前刷存在感。韩信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天到晚都在项羽面前各种献策。然而作为“勇战派”代表的项羽是很看不起计谋的,他打仗就是靠平A。不过项羽麾下有个将领很赏识这个小小的执戟郎中,和他成为了好朋友,这位将领就是钟离眛。他和韩信真的是一段孽缘呐,具体的之后再说。

在楚军中待了两年后,韩信终于忍无可忍,逃跑了。这时候他24岁。

我认为这两年非常重要。韩信从小没上过学,没读过书,没有老师教过她,他也没有张良“圯上受书”的奇缘,我困惑了很久他是怎么做到刚上任就锋芒毕露、成为“功高无二,略不世出”的兵仙,后来翻了下年表,感觉22-24岁的这两年是他的实习期。他在军中没有忙着磨练武艺,而是忙着磨炼脑子。天下大势风云变幻,韩信这颗聪明的脑袋瓜就在不停地思考和推演。也幸好项羽是当时最为突出的一股势力,让他能第一时间地获得诸多军事消息,准确了解当时的形势。他也是真心实意地想帮助项羽打下江山。

然而项羽的傲慢让他失去了韩信,失去了这个原本能成为他盟友、最后却在垓下将他逼死的军事奇才。

 逃到汉军的韩信依旧默默无闻,只当了连敖,也就是管理仓库的小官。没当几天,又因为犯了罪,要被处死。史书没记载犯了什么罪,我也实在想不出这个一心只想当将军的小兵能犯什么死罪,想必就是稀里糊涂地被拖去搞事情,然后就倒霉了。行刑时,跟他一起犯罪的13个人都被斩首了,马上轮到韩信时,夏侯婴刚好路过。韩信大声说:“汉王不是想得天下吗?为什么要杀掉壮士?”

夏侯婴是刘邦的专职司机,是日后西汉的开国功臣。听了韩信这句话,夏侯婴心头一动,再定睛一看,韩信长得很好看,是个壮士的样子,于是命令士兵给他松绑。由此可见颜值真的很重要啊,如果是个一脸猥琐的矮穷矬,也许夏侯婴就真的只是路过了。

然后两人开始聊天,聊着聊着夏侯婴觉得此人真是不简单,于是屁颠屁颠跑去找刘邦进言。刘邦大概根本没听进去,只是碍于老部下的面子,封了韩信一个治粟都尉,也就是管粮食的。

当时刘邦50岁左右,对这个年纪还没自己一半大的小孩很是不以为然。

韩信又开始蠢蠢欲动了,经常跑去找萧何聊天。萧何作为后勤总管,日理万机,也不知道他哪来的空听这个无名小卒说话。我推测韩信此人挺招人喜欢,总能轻而易举地勾搭到上级。萧何和他聊着聊着,越聊越觉得这是个人才啊,就跟夏侯婴一样,跑到刘邦面前进言。刘邦依旧不以为然。

于是没过几天,韩信又跑了。

在项家军那边能待两年的韩信,在刘邦这里就只待了几个月。其中一个原因是他觉得自己已经不需要实习了、可以直接转正领兵上战场,然而刘邦迟迟不给他机会。时不我待,渴望崭露头角的韩信掉头就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像他这种ssr,每个玩家都缺。

萧何一听韩信跑了,急得要死,拔腿就追,甚至来不及向刘邦汇报一下。在这儿有个故事,说当时有条河叫寒溪,刚好那几天涨水,韩信到了河边发现过不去,这才被萧何追上了,后来这条河改名韩溪。这故事是真是假不知道,总之不知是萧何的幸运还是韩信的幸运,萧何还是追上了他,成就了一段“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佳话。

这中间有几个疑点。首先,从韩信跑路,到被人发现(他应该不会主动给身边的人说我要跑路了你们快去通知丞相啊),到被人报告,到萧何动身去追,中间至少几个小时的时间差,但硬是被萧何追上了。追上之后,没劝几句,韩信又乖乖地回来了。让我不禁怀疑韩信是不是玩的欲擒故纵,摆明了就是要让萧何追。就像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让刘备三顾茅庐一样。不过这样做风险也很大,他哪来的信心认为萧何一定会追他呢?如果没人追,他跑路成功另寻他处,又得从头做起。所以我认为,韩信是真心想跑,但也没有很急迫很匆忙,给了萧何一个追他的时间。幸好萧何很懂得起,当了这匹千里马的伯乐。

带着这匹千里马回家的萧何遭到了刘邦的一顿臭骂。刘邦说你跑啥跑,萧何说我没跑,我去追人了。刘邦问你追谁啊?萧何说追韩信啊。刘邦更生气了,说你撒谎,别的将领跑了你不去追,偏偏追这个韩信。萧何说,那些人跑了就跑了吧,只有韩信,国士无双,你要是想得天下的话,一定要留下他。刘邦说那看在你的面子上,封他个将军吧。萧何说不行,将军哪配得上啊,他还是要跑。刘邦说那就封他大将军。萧何很开心。刘邦打算马上把韩信叫进来封将,萧何说不行不行,必须斋戒沐浴,搞个大仪式。刘邦说好嘛。由此可见,萧何真是把韩信高傲的心性摸得透透的。

后人说韩信“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说他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倒觉得过分夸大萧何发挥的作用了。诚然,他去追、去进言,为了让刘邦相信估计还以自己的身家性命做了担保,但最后拍板的还是刘邦。试想从古至今,有几个当老大的能敢下这么大的赌注,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放到现在,相当于省级的大企业直接空降一个简历空白的人当二把手。而且韩信的简历还不如空白呢,他是个从项羽那儿跑过来的逃兵。

刘邦敢赌,一方面是他相信萧何的眼光,另一方面就是他的勇气和魄力确实惊人。

他赌对了。这是整个西汉集团,包括韩信本人的大幸运。刘邦、韩信、萧何,他们三个人互相成就,缺一不可。

于是,选了个黄道吉日,搞了个很大的阵势,登台拜将。韩信,这个年仅24岁的、没几个人看得起的年轻人,成为了大将军。我常想象那一刻的情境,他野心勃勃,风华正茂,像一柄天下无双的宝剑,终于等到了出鞘的这一天,从此,再也不愿意掩盖自己的锋芒,再也不愿意还剑入鞘,即使面对的是死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