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勇气与坚持——2020年张文质教育写作研修班第二天活动记(

2020-10-05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尘老师

文/写作班学习组

10月5日,张文质教育写作研修班第二天活动在《行走之歌》中开启。

一、有所期待,更好地打开

唱完班歌后,根据不用颜色的心形姓名贴重新分组,并进行桌牌制作——写上自己的名字,并写下一句话,表达这一天对自己的期待。

一日之计在于晨,有了期待,一天便能更好地开启。

二、生命的觉醒与写作的勇气

上午的重头戏是张文质老师的讲座,主题是《生命的觉醒与写作的勇气》。

张老师认为,谈生命觉醒的时候,不能概念化,而是要回到一个又一个的人身上,它是每一个人的生命觉醒,是每一个人自己的理解。而且,这种理解也是不同的,与具体的年龄,生命所处的阶段,具体的境遇紧密联系在一起。接着,张老师以自己为例,谈了对“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理解。

张老师认为,他的“三十而立”与他的人生导师黄克剑先生有关。与黄老师的对话,让他产生了职业认同和人生的方向感。以此建立了自己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是生命发展到一定高度建立起来的,是一种内在性的生命刻度和生命坐标。

谈到“四十而不惑”,张老师认为,最重要的是对“什么”不惑。三十安生,四十立命,作为教师,应当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自己一生的追求,期待自己以教师这个身份被别人所承认。

张老师重点谈了“五十知天命”。他说,命业是对教师命运的安排。就是不管人生怎么折腾,都要以教师的身份作为生命的重要表达。教师要回到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的核心是保命教育,活命教育,保命是托底的责任。承认生命的价值,众生平等。教师要研究人的生命性、成长性、人性。

张老师的分享总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张老师的金句总能触动某些人心中的弱软处。

“你最喜欢的张老师金句接龙”在写作群中一开启,长龙便呈现……

张老师有哪句话对你的触动最大?可文后留言。

三、课间休息练身体

大家都知道教育行走活动,张老师有一个保留的节目就是做俯卧撑,因为强健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这次研修活动,这个节目也没落下。

张老师讲座结束课间休息,几位男老师进行了俯卧撑PK,几个老师都很棒。陈启华老师是坚持时间最久的,不过动作不是非常标准,最终老班长程锐刚老师以微弱优势获胜。张老师独立完成了挑战,这次又比上次多做了几次。只要坚持锻炼,年龄增长,体质不减。

四、为什么愿意来参加这次的活动?

稍作休息后,是论坛时间,这次论坛主题是:为什么愿意来参加这次的活动?

受邀请的三位老师是:

最早报名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电白学校总校长戴志强;最晚报名的国际蒙特梭利AMI3-6岁认证教师、国际蒙特梭利AMI管理者认证、中国第一届华德福受训教师、园长蓝淑荣;培训活动做得最好的国际亲子关系实战专家、19年资深亲子教育专家、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专家、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戴洁

戴志强校长认为,一位写作者应该从对生命的理解、体认中感悟,为自己的文字注入力量。如果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感悟,文字就会有深度,有味道;把出版一本书当成人生当中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而不是你人生的终极目标。

蓝淑荣,原来是数家民办园的总园长。她对幼儿教育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比如在她眼里,幼儿园建筑是有生命力的,她在参与幼儿园新园建设时,事无巨细地参与其中,她要赋予建筑更多的生命意义。转为公办园园长之后最大的心愿是在体制内的幼儿园继续进行蒙特梭利本土化实践,以打破蒙特梭利只能在高收费幼儿园生存的局面。

戴洁老师说:“我是张老师的铁杆粉丝,终于得以见面了!每年的国庆十一,我都在讲课 ,今年终于休假有时间来学习!昨天一天,收获就很大”她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自己天生属于讲台,讲台就是她的业命。要用自己生命成长的经历去影响身边的人,让他们能够看到在自己的生命也是可以发光的。

拥有成长式思维模式,随时做好自我成长,我们看到一个个更好的自己。他们仨就是这样的。

也许不了解的人以为他们是幸运,但实际上,他们一直保持着成长的心态,为了做强事情,他们会和自己的角色死磕,活在学习区,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极限。

五、我是怎样做民国教育研究的

下午王木春老师做了题为《看见另一种可能:我是怎样做民国教育研究的》讲座。

木春老师在大学时代就接触到了民国作家作品,开始关注民国大学教育以及知识分子。但真正把民国教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源于自身的两个困惑:一是写完《身为教师》这本书之后,面临着一个写什么的问题;一是对什么是好的教育教学产生了困惑。他想确认存在过一种美的教育,并证明我们曾经创造过这样一种教育。木春老师的选择,体现了他深刻的教育认知和深厚的教育情怀。

王木春老师结合自身经验,提炼出中小学教师做学术研究的五个要点:定位、选题、点面、去蔽和资料,并对此展开了阐释。

“定位”就是要认识自己,合理定位。在研究过程当中,中小学老师要有自己的眼光和视角,做大学教授不能做,也不愿意做的学术研究。

“选题”就是要确定范围。确定范围的时候要注意缩小范围,集中在与自身身份密切相关的中小学教育、家庭教育板块。他的民国教育研究就聚焦于特定的群体,如民国名家等。

“点面”就是从小题入手,由点到面。

“去蔽”就是不用现成结论写文章,不要盲从网红式的解读,要搜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以此进行批判性思考和独立思考,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木春老师最后总结到,自己做学术研究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资料获取的问题、专与博的问题、出版的问题。收获就是看见“洞穴”外的光,看见问题,看见人生。

六、教师如何做研究

木春老师讲座之后是许丽芬组织的论坛“教师如何做研究”。

各小组争抢着发言,积极热烈。

有的小组主要分享的是研究的流程 ,如问题——学习——探究——问题,强调始终在问题的路上,解决旧问题,产生新问题。有的小组结合每个成员具体的教学案例分享,阐述应关注儿童,关注生命化的教育研究。有的小组研究方式不一样,结合学科研究课题、以案例研究的等,努力做到人人有课题,个个做研究。有的小组体会不一样,发现学校的研究是可以与个人研究结合的。老师们大都表示:课题研究应该让教育回到生活,回到人的本身,回到生命本身,立足人的教育,真正服务于学生

七、不断生成的晚间沙龙活动

晚上是沙龙时间,主题是《写作与教育生活有什么关系?》

1.小组讨论时,老师用心地交流,并通过纸、电脑、手机等工具记下自己的思考及同伴的分享。

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 纸笔记录
电脑记录 电脑记
手机与键盘结合记

2.今晚的分享真的是生成不断呀。

分享环节今晚又变了模式:主动抢发言机会,先到先得,且分享时间缩为每人3分钟。(昨晚6分钟)

分享与排队 不断有新老师加入备讲队伍

深圳晓岚老师分享之前发了调查问卷,及时获取数据助力演讲。

边分享边发起的调查问卷

这位老师抢到一个机会,特别开心。原来他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小组的观点充分表达。因为分享时间从6分钟缩到3分钟,他们想到了一个补救的方法。

3.善花心思的张文质老师

最后是张文质老师点评时间

听了张老师的分享后来才知道,张老师是有意设计的,考验大家的现场应变与扭曲力。要大家时刻准备着,因为课堂活动变化多端,因为很多场合需灵活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