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鸡血的奖励机制是否完美

2018-11-06  本文已影响10人  小栗猫子

富兰克林的《穷查理年鉴》中提到过:如果你要说服别人,你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日常所理解的奖励:为了激励个体更好的创造价值,前面挂一颗胡萝卜。有了这个胡萝卜的存在,会有更大的动力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任务。

这个激励机制在一开始的初衷并没错,也引起不错的效果。但是奖励机制是不是就很完美呢?

【奖励机制的正向影响】

作为一个前银行风险部的员工,对此深有感触:在信用卡刚刚盛行之时,银行为了加大市场份额占有率、持卡人数,鼓励市场部去开拓市场,鼓励销售员去给客户开卡,一时间,大街小巷都是摆摊办信用卡的。

这期间,办卡的人数确实是提升非常快,基本在3-5年间,全国信用卡基本上达到人手3张,我自己就办了7-8家的信用卡,在一些卡奴手中甚至有20+张。

销售人员为了自己的业绩和奖金,使出十八班武艺:各种实用的小礼品,雨伞、水杯、茶具等等,当时的持卡人数非常漂亮。

【奖励机制的反向影响】

但是基于这个奖励机制的引导下,很多业务员为了完成任务,采取各种钻营的手段,有些去鼓励无业的人员虚报资料,告诉申办者如何应对银行的审核机制,在这一类人员的后期审核中没有办法完全辨识,坏账率比率持续上涨。

最终在某一年出现了大额的坏账资产剥离(敏感信息不透漏了哈~)。

当然这个坏账不是因为营销员单个原因,但是在那几年的大政策和奖励机制的影响下,确实是非常大助力因素。

由此可见,在做企业管理的时候,对于奖励机制的设置,要考虑到正负两方面的因素,如何降激励设置的更加合理,尽可能的规避单纯的利益诱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