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六年级days10——古诗教学听、评、上
2023-09-12 本文已影响0人
轻酌浅笑
总以为,对比较长的现代文,我一直觉得更喜欢进行古诗教学。
今日,该第一单元第三课三首古诗的学习了,从听课、评课,再到自己上课检验,我发现古诗教学仍然值得探索。
先从听的那节课说起。一首诗《宿建德江》,教师按照预设,35分钟完成,读、悟、理解、拓展练习、交流、分享,各个环节似乎都有,学生时而沉默,时而也举手参与课堂,老师也及时评价引领了,似乎目标也达成了。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师生的相融?课堂重难点的聚焦突破?自己也好久没上高年级的课了,赶紧修改完善自我的教学设计,力争自己上课避开雷区。
评课环节,大家可能都是虚心学习的多,肯定了执教者对于诗眼“愁”所蕴含的“新愁旧愁”的引导处理,结合诗人的背景资料的适时,对于“天低树”“月近人”的据图想象理解之妙,也有说到了孟浩然的羁旅之愁,孤独之愁,仕途不畅之愁,似乎重难点真的很好体现,我还是等自己上过再说。
可,等到自己真正实践了,才发现其实的确不简单。根据古诗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四步教学,带着孩子们经过初读、再读、品读,总结拓展,似乎该有的环节都有,然而,对比之下,我的课堂改进了什么?可能聚焦重难点了,可能鼓励评价多了,但缺点也是课堂氛围不够,有的孩子你知道他会,他也没有积极举手参与,有的提问起来了,表达不够那么到位。备好课固然是上好课的前提,但不是一定,有时候觉得备的很用心了,很透彻了,但还是会有些想不到的生成导偏你,或者费了时间,不得不调整。那么,且不去计较那么多,我对于家长学生发自内心的承诺不误人子弟,对学生尽力往高处托举,实在不行那就等等看。真正意义上教给学生的东西,有时候并不能在眼前凸显出来。
课,总是有遗憾的,别人有,自己也有,看谁都是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