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篇读书笔记5
书里关于父亲着墨不多,只有简短的两页纸,就是一开始,男孩放弃原本安稳富足的生活,和父亲说想看外面的世界,想云游四方,父亲虽不赞同却也没说什么,只掏出仅有的三枚金币,支持男孩的梦想。众多书评也鲜少人谈论父亲这个角色,就像生活中的每一位父亲一样,寡言少语却无私的爱着子女。
父亲寥寥几句告诫,男孩却下决心要当个牧羊人,最后父亲也只是妥协并祝福了男孩。试想一下,如果是一个固执己见的父亲,他强烈制止男孩去追寻梦想,那后面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甚至这部经典名著也会胎死腹中,想想就不寒而栗。但凡男孩的父亲不开明的尊重男孩的想法,那就全剧终了啊……
总有一天,你会懂得,我们的家园才最有价值,我们这儿的女人才最漂亮。
而这一句是父亲决意支持男孩做一个牧羊人的无奈感慨,也是男孩在经历了三百多天的艰难困苦之后悟出的真谛,而父亲却在一开始就预知了结局。真是个妥妥的预言家啊。
说到父亲,肯定少不了鲜少交流 任劳任怨 令人尊敬 父爱如山这类的形容词,我爸也不例外。
我四五岁我爸就离开家了,虽然我妈常说我从出生就是我爸带大的,但我完全没有实感,只记得小时候我妈带刚出生的弟弟,我爸带着我晚上一起睡觉,他把我的被子盖得严严实实的,经常半夜热醒。之后的几年我和我弟都是妥妥的留守儿童,初中我爸把我和我弟接到他工作的城市一起生活,那个暑假他跑东跑西找学校搬家租房子,好不容易一切安稳下来了,他也晒的黑了好几个度。
可能此前的我对父亲这个名词一知半解,可从那一刻起,我有了更深的感受。那是高中晚自习之前全班正准备看新闻的时候,我还记得是中文国际频道播的新闻,班主任走上了讲台,他先是小声说,我知道大家学习紧张,但我必须占用大家几分钟。接着他从包里拿出个u盘,今天是父亲节,我想给大家看个视频。话音刚落,全班人就盯着教室前面白板,上面放着筷子兄弟的父亲。那不是我第一次听《父亲》这首歌,却是第一次全神贯注的看mv,好多人都哭了,我也红了眼眶。主要是午休的时候,我们在宿舍还聊到父亲节,有个姐妹说父母离婚了,她见不到父亲,捂着被子哭了好久。我看到她偷偷抹眼泪,鼻子突然泛酸。原来只要爸爸在那儿,哪怕就只是个背景,都安心。
昨天我想起这首歌,就去找了视频看,早已找寻不到原版mv,置顶的是《风犬少年的天空》里彭昱畅演的儿子和卖猪肉的爸爸之间的虐心混剪,爸爸顺手抄起腊肉追着儿子打,爸爸骑着电动车倒在大雨里,葬礼上彭彭一脸苍白又勉强的笑……心都碎了
关于父亲的文字也不少,最有名的就莫过于朱自清的《背影》了,他笔下的父亲笨拙又可爱越过铁路去买橘子的背影,那个画面深深印在多少人的脑海里。我印象中的父亲也多是背影,我中学学校离我家刚好有直达的公交车,可他也总是接送我上学,就是高中那么频繁的上下课,他也总在校门口等我放学,然后我就跟在他身后往家走,他不善言辞,只沉默地走在前面,我有点怕他,也不敢贸然开口说什么,就偷偷看着他的背影,他不高还偏瘦,阳光照射下他的头发根根分明,有很多已经白了,特别是后脑勺的头发,很短却根根竖着。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歪歪扭扭的。
不管是男孩的父亲,还是我的父亲,都沉默寡言,却给人一种特别的力量,无可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