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帝事》之大清(八)清仁宗颙琰

2020-12-18  本文已影响0人  邓育

作者:邓育

《皇朝帝事》之大清(八)清仁宗颙琰

    颙琰,原名永琰,清朝第七帝(未算追封多尔衮,下同)。乾隆帝第十五子,母亲“令贵妃”。史称“嘉庆帝”。少年时期的颙琰好学,成绩颇佳。乾隆“内禅”成太上皇,嘉庆登基,政事却由太上皇把持。乾隆帝崩,颙琰开始亲政。登基即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黜奢崇俭,祛邪扶正。嘉庆九年,颙琰终于彻底镇压白莲教起义余部,此战事迁延九年,清廷耗军费白银二亿两。相当于四年财政收入,使清朝元气大伤。曾拒绝英国提出建立外交关系、开辟通商口岸、割让浙江沿海岛屿的要求。而闭关锁国造成对新鲜事物盲目拒绝使己落伍,也使东南沿海部分民众被迫下海为盗,后发展为反清起义。颙琰懂得"文教治天下"、"以孝治天下",道理,在位竭力提倡尊孔礼教,可赞的是结束父辈的“文字狱”。

    嘉庆年间颙琰多次重申和进一步严格鸦片禁令,对抑制鸦片泛滥有一定作用。嘉庆朝是上承"康乾盛世",下启"道咸衰世",清朝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积累180年。史说嘉庆帝的廿五年,是位既没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的平庸天子,而嘉庆的平庸,不是他的性情所致,而是历史的必然。在乾隆晚期,清朝已经出现了多种社会矛盾积重难返。扮演大清帝国由极盛转为衰败的历史角色。嘉庆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在位年25年,终年61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