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欧洲古典油画展》

2023-04-23  本文已影响0人  觀風䖏

一直喜欢国画,写意的意境,工笔的细腻,山水的灵气和人物的传神,是受了传统文化熏陶的缘故。于油画,竟也莫名的喜爱,见了写生的画稿和展览的作品,就挪不开脚步,手指总想摸摸它的质感。和朋友谈起,他们劝我开始画油画吧,我说没那个时间,耗不起那精力,费不起那材料,拖不动那画板。其实,是自己有自知之明,欣赏可以,动手可是另外一回事。一位朋友把画架和颜料送来,一年多我也没敢动,尽管心里痒痒。为了断念想,干脆又退回去。

那天去了盐城美术馆,适逢《时光的长河-欧洲古典油画特展》在这里展出,偌大的场馆内,只有我一人。在这些艺术原作珍品面前,我没有了孤独,忘记了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幸观览,心中莫名的喜欢,从头到尾细细瞧了个遍。个中意趣,不敢妄谈,费些功夫做个记录,闲暇时间整理出来,意在观览中学习,在平静中学会优雅。

从介绍中得知,这次展览是盐城美术馆与英国艺术收藏机构,经过长达一年的共同筹备推出的。展览分为“生生不息”和“时光之颜”两个板块,题材囊括肖像、风俗、风景和静物等,肖像画与风景画呈现了欧洲百年世风人情,也体现了油画艺术成就的最高峰。西方,一个个艺术丰碑式的人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鲁本斯、伦勃朗、安格尔莫奈、梵高、毕加索、达利、穆夏,他们延展了西方绘画艺术发展的脉络。艺术家运用色彩之美、笔法之妙、材质之优,缔造了跨越时空生生不息的力量。风景画家依靠对大自然丰富多彩和细腻光感的强烈感受进行创作,饱蘸对大自然的真情实感。

从景物、人物的精致描摹,到花园、到农田、到池塘、到山区、到大海,这些画家以独特的视角、斑斓的色彩、细致入微的明暗对比,展现了欧洲几个世纪的画卷。每一幅画作,我都久久凝视,仿佛置身于眼前。在那些或静谧或喧闹的空间,我仿佛听到画家的心跳,感受阳光的温暖、空气的流动和风雨海浪的悸动不安。

我们身处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艺术创作强调现代主义的手法,崇尚个性的自我表达。我们往往忽视古典的宁静,和它背后宁静的自然。他们的所处的时代特征与创作主题、创作内容、绘画技法,反映那个社会和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意趣,值得后世之人取法借鉴。对于他们来说,异国他乡的中国,国画创作也经历了延绵与更迭。如今,中西画的教学与采风、培训、展览活动早已层出不穷,创作风格多样化,一个传承、融合、创新的时代,愿我们的画家把握好时代脉搏,激扬精气神,深入生活,品味自然,感悟哲理,将所思所想所感,用手中的画笔尽情挥洒,呈现出更加精美的艺术作品。

2023.04.24

附录:展览方为了有助于观者的欣赏和理解,专门对欧洲各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进行了展板介绍。我从中整理出这段文字,也是为了解欧洲各艺术时期及油画的风格特点。

一、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于公元前12世纪﹣1世纪。古希腊艺术,通常指公元前12﹣前1世纪希腊及其殖民地的艺术。古希腊的鼎盛时期,社会繁荣,开放的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让古希腊时期的思想、文化方面都空前发展,哲学、文学、数学、艺术、建筑等等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一时期,也诞生了人类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阿基米德、泰肋斯、毕达哥拉斯、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等,他们共同促成了古希腊文明的繁荣。同时,古希腊艺术也愈发成熟。随着其对人体结构的熟悉和对数学比例的完美应用,在艺术上,古希腊人也追求极致、带有理想主义的,并且他们以黄金比例作为标尺的创作出完美人体。正是这样对美的极致追求和对标准的遵从,为后期西方古典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温克尔曼称古希腊的雕塑"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古希时期代表作品有《米洛斯的维纳斯》、《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拉奥孔》。古罗马人虽然征服了希腊,但在文化上却被希腊人征服。古罗马人崇拜和模仿希腊艺术,但罗马人的艺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规模巨大的科洛西姆竞技场和万神庙是古罗马建筑的杰出代表。二、中世纪艺术。公元5世纪﹣15世纪这一时期被称为中世纪( the Middle Ages ),中世纪艺术即是指5-15世纪这一时间段的欧洲艺术。这一时期,在艺术上不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精神世界的表现。建筑的高度发展是中世纪艺术的一大特点。比如:拜占廷式建筑、罗马式建筑和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就属于哥特式建筑。中世纪艺术属于多种文化交织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艺术,它一改之前希腊艺术、罗马艺术的传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形式和内容表现;中世纪艺术作为西方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之一,成为了特定时期人们生活、观念、思想和感情的表现。这一时期的艺术创作更加强调精神世界的表现而忽视真实的描绘,多采用夸张、变形来增强表现效果,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又各有不同,其中建筑取得了轻大的成就,此外雕刻、壁画、镶嵌画、抄本绘画、工艺等也在不同时期取得了不同形式的繁荣。三、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在14至16世纪影响遍及全欧的一种富有革新精神的人文主义艺术风格。"文艺复兴"一词来自法文,原意为"重新出生",在此指"古典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艺术的开端,可追溯到14世纪初期意大利人比萨诺父子的雕刻、契马部埃的绘画及其弟子乔托的绘画和建筑设计。他们的作品开始突出"人本主义"的思想,在内容上大胆肯定人生与自然,在形式和技巧上注重对人与自然的科学研究,并借"回到古代去"之口号来摄取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雕刻和绘画经验,在风格上则体现出哥特式艺术与古典艺术的结合及在此基础上的新突破。文艺复兴标志了中世纪的终结,以坚持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在追溯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神的旗帜下,创造了最符合现实人性的崭新艺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和作品主要有米开朗基罗《创世纪》,拉斐尔·桑西《圣母像》,达芬奇《蒙娜丽莎》等。四、巴洛克艺术。诞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起初是一场文化运动,之后扩展到其他艺术领域,并风靡全欧洲。巴洛克美术因热情奔放、运动强烈、装饰华丽而自成一体。其在文艺复兴美术之后,一定程度上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巴洛克艺术有如下的一些特点: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心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其代表艺术家和作品有:鲁本斯《阿玛戎之战》、《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等。五、洛可可艺术。18世纪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盛行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相较于前期的巴洛克与后期的新古典,洛可可反映出当时的社会享乐、奢华以及爱欲交织的风气。除此之外,此派画家受到当时外来文化的启发,在创作中添加不少富有异国风情的特色。1730年,洛可可在法国高度发展,并受到中国风的影响。这种风格从建筑和家具蔓延到油画和雕塑,表现在华托和佛朗索瓦.布歇的作品中。洛可可保留了巴洛克风格复杂的形像和精细的图腾。不过在这一点上,它已经开始与大量不同的特征融合,包括东方风格和不对称组合。洛可可的总体特征为轻快、华丽、精致、细腻、繁琐、纤弱、柔和,追求轻盈纤细的秀雅美,纤弱娇媚,纷繁琐细,精致典雅,甜腻温柔,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其工艺、结构和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的特点,其装饰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以回旋曲折的贝壳形曲线和精细纤巧的雕刻为主,造型的基调是凸曲线,常用 S 形弯角形式。其代表艺术家和作品有:布歇《蓬巴杜夫人肖像》、《维纳斯的胜利》,弗拉戈纳尔《秋千》、《狄德罗》等。六、新古典主义。兴起于18世纪,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繁琐的装饰的厌恶,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新古典主义遵循古典法则,选择严谨主题,追求塑造的完美,坚持严格和明朗的轮廓,极力减弱绘画的色彩要素。新古典主义艺术显示了启蒙运动以来新的美学思想和道德标准。其代表艺术家和作品有:安格尔《泉》、达维特《荷拉斯兄弟之誓》等。七、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初叶,兴起于法国。这一画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传说和文学名著等,有一定的进步性。浪漫主义强调主观、天才和灵感以及人性的自由和解放。在艺术创作中,浪漫主义强调艺术家的主观创造性,表现出对于历史的兴趣和对社会现实中重大事件的关注,另外在对历史怀念的同时又表现出对东方异国情调的向往。在艺术表现上,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学院派是完全对立的,反对类型化和一般化,主张表现个性化;反对用古代艺术法则来束缚艺术创作,主张自由奔放热情的主观描绘,使艺术家的感情在创作中得到充分的传达;反对刻板的雕刻般造型和过分强调素描为主要表现手段,竭力强调光和色彩的强烈对比上的饱和色调,以动荡的构图、奔放而流畅的笔触,有时以比喻或象征的手法塑造艺术形象,借以抒发画家的社会理想和美学理想。代表人物和作品有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欧仁·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八、现实主义。法国在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美术之后,于20世纪30~70年代掀起现实主义美术思潮。现实主义既反对僵化了的新古典主义,也反对追求抽象理想的浪漫主义。他们认为现实生活本身就是最适当的题材来源,无须进行粉饰。现实主义画家坚持表现当下生活,并往往以社会底层人物为作品的主人公,满怀同情地描绘他们的处境。现实主义在题材上抛弃了新古典主义的神话传说与古代英雄人物、浪漫主义的中世纪传奇、异国情调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既反对僵化了的新古典主义,也反对追求抽象理想的浪漫主义,把眼光指向现实生活,拓展了艺术创作的题材范围。在艺术表现上,它重视自然美和真实美,认为现实生活本身就是最适当的题材来源,无须进行粉饰。以追求写实手法为特点,如实地描绘大自然和反映现实生活,倡导对社会生活的评价,对普通人生活的关切,对大自然的亲切描绘。现实主义绘画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现实主义画家坚持表现当下生活,并往往以社会底层人物为作品的主人公,满怀同情地描绘他们的处境。代表人物和作品主要有库尔贝《碎石者》、米勒《拾穗者》、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九、印象派 。印象主义流派出现于1874年。这年4月,一些法国画家在巴黎卡普辛大街借用摄影师纳达尔的工作室举办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等无名艺术家展览会,参加展出的有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莫里素等人。在展品中有莫奈的油画《印象·日出》,其标题被一位艺术观点保守的记者勒鲁瓦借用,嘲讽地称这次画展是"印象主义画家的展览会",故产生印象主义或印象派之名。印象主义绘画理论的基本点是认为一切自然现象都应该从光的角度来观察,一切色彩皆发源于光。代表艺术家和作品有:莫奈《日出·印象》、德加《调整舞鞋的舞者》、雷诺阿《游艇上的午餐》、卡米耶.毕沙罗《塞纳河和卢浮宫》等。十、新印象派。或称新印象主义、点彩派,是继印象派之后在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19世纪80年代后期,一群受到印象主义强烈影响的画家掀起了一场技法革新。他们不用轮廓线划分形象,而用点状的小笔触,通过合乎科学的光色规律的并置,让无数小色点在观者视觉中混合,从而构成色点组成的形象,被一些艺术评论家称之为"点彩派"。新印象派画家们吸收了关于色彩对比以及颜色、色调并列所产生的混合效果的理论,认识到单纯色彩通过视觉的混合比色彩色素的混合更有艺术效果。代表人物和作品主要有乔治·修拉《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保罗·西涅克《菲尼翁肖像》等。十一、后印象派。后印象主义存在于19世纪80-90年代,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一样美术家,反对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片面追求客观表现、外光和色彩,主张重新重视美术中形成的观念,强调作者主观的重要性。他们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客观物象,要渗透作者的主观感情和情绪。后印象主义的艺术家通过形与色,将他们独特的思想与感受表现到极致。虽然后印象主义受到印象主义的启发,但两者在本质上完全不同。后印象主义对客观对象进行变形、想象,抛弃客观对象的本来面目,对其加以新的理解、感受和表达,重在表现画家对所见的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后印象主义是处于印象主义和现代艺术之间的艺术风格,是对于印象主义的艺术反思,是开启现代艺术乐章的序曲。代表人物和作品主要有保罗.塞尚《圣维克多山》、保罗·高更《黄色基督》、梵高《星月夜》、《向日葵》等。十二、现代主义。十九世纪末兴起至二十世纪中期,具有前卫特色并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文艺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伴随工业化而来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科技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世界的视野,他们尝试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他们开创的形形色色与传统美术迥然不同的新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美术。它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名样的复杂心理。野兽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等都是现代主义的一部分。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是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之一。他的作品《格尔尼卡》通过一系列变形的图案组合,控诉了法西斯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达达主义的马塞尔.杜尚是现代主义的标杆式的人物,他否定传统,戏谑传统作品,颠覆作品内容,甚至改变了艺术创作的手段和观念。杜尚喜爱用机器的形象和机械的描绘,而不是传统的写实或印象的画法来作画。这样的画法逐渐形成风格,最后产生了《火车上悲伤的男人》下楼梯的裸女:第二号》等具有明显杜尚风格的作品。在1917年,杜尚将一个从商店买来男用小便池起名为《泉》,匿名送到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览要求作为艺术品展出,成为现代艺术史上程碑式的事件。

附图:(共计68幅画作,6尊雕塑。)

雕塑,下同。 温克尔曼评古希腊雕塑 英国画家弗里达.马斯顿(1895-1949)《瓶中花》之一 之二 英国画家爱德华.莱德尔(1821-1886)《水果与鸟巢》。画中娇艳欲滴的颜色真实而诱人,其中的变化和搭配,显示出作者把控色彩的高超能力。枯枝与鸟蛋呼应,寓意生生不息与希望。 艾达.莫斯汀(1883-1952)《静物花卉》。她是英国艺术家托马斯.莫斯汀的女儿。简洁的画面和凝练的色彩是她带有女性视角的独特风格。 英国画家麦克斯韦.阿什比.阿姆菲尔德(1882-1972),他的绘画风格沉稳而内敛,以古法调制的淡彩颜料明亮而持久,水果和藤蔓、昆虫形态各异,细腻逼真,尤其是对剥开的石榴和大理石桌面的描绘,将其深厚的绘画功底 英国画家沃尔特.沃特森(1877-1963)《劳德湖畔》,他是英国大师级的风景画家,作品深受贵族阶层欢迎。画面中,表现了明媚的阳光和自然的主题,反映了画家超高的控制色彩和亮度的技巧。 荷兰画家伯纳德.詹姆普特(1826-1879)《兔子的一家》。兔子在欧洲作为好运的标志。这幅画展现的生活场景,惬意的神态,堪称动物肖像的佳作。 英国画家亨利.戴维斯(1833-1914)《丰收》表现了惬意而富足的生活状态,白色打底,细笔描摹,细节逼真,寓意欢快。 英国画家亚瑟.吉尔伯特(1819-1895)《夜》。画家以画月光和夜景闻名。 《国王的女儿》 埃德加.德加作品 《红、黄、蓝和黑的构图》 《朵拉.玛尔》 毕加索《梦》 《高山的夕阳》英国画家亚历山大.纳斯密斯,被誉为“苏格兰风景画之父。他的作品展示出高超的古典主义技法,色彩绚丽,光影灵动。” 英国画家帕特里克.纳斯密斯《橡树》 英国画家查尔斯.斯图亚特《夏日》 英国水彩画家托马斯.劳埃德(1849-1910)《花园.家人》 他作品的经典主题多为爱德华时期的优雅女士,通常带着孩子,在静心照料的花园中被鲜花包围,这样的作品在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和爱德华时期大受欢迎。 英国画家塞繆尔.拉莫纳.伯奇(1839-1955)《拉莫纳山谷》。作者精致描绘了最喜欢的田园风光-康沃郡拉莫纳山谷的景观。色彩清新明快,构图简洁大气。大景与细节都处理的很好。 英国雕塑家、画家查尔斯.赛克斯(1875-1950)《飞翔的女神》,被确定为劳斯莱斯的统一车标。 苏格兰风景画家约翰.麦克沃特《卡特琳湖》 苏格兰风景画家麦克.沃尔特(1839-1911)《阿尔卑斯山风景》。作者擅长描绘平静、富含诗意的自然景观。此画空间开阔、峰峦叠嶂、繁花似锦、意境深远。 英国画家约翰.吉尔伯特爵士(1817-1872)《耕犁暴风雨中》 荷兰风景画和动物画家萨泽尔.奥梅甘克(1755-1826)《阿特的乡村》作者对风景画的主要贡献是将17世纪荷兰与意大利画家作品中的光线与自然的详细观察相结合,在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找到平衡。作品空间透视和视角独特。 英国水彩画家恩斯特.斯图亚特(1860-1923)《海景》作品笔触细腻、色彩明亮,于宏大海景中有极其详尽的细节表现。 英国画家佛莱德里克.肖尔(1844-1916)《静谧的村落》肖尔是贵族,父亲曾担任印度总督,他也曾在印度服役。作品描绘克什米尔地区谢纳布河畔的一个村庄,大量暖色柔光,再现了当地的地貌和气候特征,表达了内心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法国风景画家莱昂.瑞奇(1843-1907)《池塘傍晚》作品细致入微、色调轻盈、空间开阔。难得有劳动者的形象。 英国画家亚瑟.考克斯(1840-1917)《海岸清晨》画作色调明快,油漆的厚度和激烈的笔法显示了大海的力量。 英国画家基利.霍尔斯韦尔(1831-1891)《东盎格鲁沼泽》他的一种松散的、极具戏剧性的方式描写了沼泽水草丰美,睡莲星星点点散落水中,清澈透亮的水面映衬蓝天,绘出一片鲜有人迹的河涧美景。 英国后印象派画家托马斯.布罗姆利.布莱克洛克(1863-1903)《泰恩河上》绘画色彩亮丽,充斥温暖与希望,灰色的运用,使画面清新脱俗、意味盎然。 英国画家布雷特.海因斯(1880-1940)《海景画》写实的手法展示了宏大场景,体现生命与大自然抗争进取的精神。 英国画家查尔斯.纳皮尔.海默(1841-1917)《托基海岸》。海默出生在作曲家家庭,学习过牧师。他的早期作品深受拉斐尔前派的影响,到了晚年,他的风格变得更加自由流畅。住在法尔茅斯,使他对海洋有深刻的理解与热爱。 《驶离暴风雨夜》 《海岸之夜》 《巴里河上的磨坊》 法国画家奥古斯特.巴赫(1842-1909)《启航》 《夏日河岸》 《群山》 《乡村过客》 之二 《峡湾》 苏格兰著名风景画家詹姆士.多卡蒂(1829-1878)《午后》。他的绘画笔触深沉、用色老熟。这幅作品描绘了苏格兰罗蒙德湖畔的午后风光,在群山环抱之中,远处阡陌纵横牛羊成群,近处湖面如镜渔人悠闲。大量使用暖色,避免了高饱和度对观者造成的视觉冲击,以一种柔和而渐进的方式让我们感受到那一刻的温暖和平静。 英国亨利.摩尔(1831-1895)《中流》。他建立了一种风格.色彩.构图的和谐,平衡比主题更为重要,他的绘画是对复杂色彩对比研究的杰作。在他看来,大海是所有户外色彩、光线和大气效果最好的事物,远处的帆船和近处大于远处波浪的细致刻画,将海绵多层次表现,虽然整幅画偏蓝灰色调,但波浪的蓝色都略有不同,粗犷的笔触将大海波涛汹涌表达出来,展现着大海的梦幻魅力。 英国杰姆斯.托马斯.林内尔(1820-1905)《母亲岩石》。这堆位于德文郡北部林顿附近的岩石谷的石头名字取自罗德.布莱克莫尔的浪漫小说《洛娜.杜恩》。画家笔下色彩的微小变化展示画功精妙之处,岩石的重量感和质感被细腻描绘,虚化的场景使得作为主角的岩石更引人注目,呈现出稳重、独树一帜的状态和氛围。 匈牙利著名画家詹农.卡帕西(1871-1950)《女孩与花》。画作展示出卡帕西偏印象派的绘画风格,尤其是大胆的使用逆光,如同莫奈的很多作品一样,这种反常规的技巧使得画面更加明亮耀眼,加之黄色为主的花海和前景右下角的两位白衣女孩,舞步让观者眼前一亮并在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意大利画家乔万.巴蒂斯塔.克雷马(1883-1964)《卡普里岛的岩石》。画家用透视角度捕捉了那不勒斯岛的一隅。以强烈的色彩对比,光影明暗变化来描绘岩石、波涛、植物这些自然元素。这种手法经常被20世纪初的画家所采用。 苏格兰威廉.布朗《原野黄昏》。威廉布朗少年时代就表现出对艺术的兴趣和天赋,曾做过玻璃染色学徒。他是苏格兰户外艺术家的先驱,他经常直接在大自然中完成他的画作,这种做法解释了他充满活力的笔触和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作品描绘了夕阳西下的苏格兰高地风光,画家以特殊的视角展示现实场景。穿过一片高大而茂盛的山毛榉树林,远方的天空红霞似火,照亮着山势云彩和辽阔而沧桑的土地。 西班牙安东尼.雷纳(1859-1937)《威尼斯风景》色彩构图收放有度,气韵自华。 之二 奥地利著名画家弗瑞兹.克瓦拉(1872-1936)《湖光山色》。画面清净明亮,阳光赋予了山脉、湖泊绿树和草场不同的光感和亮度,湖边一家三口安享午后时光,自得其乐,每一个元素都散发出温暖的气息,将欧洲乡村的清幽和静谧细致入微的展现。 法国画家A.Cardinal(1910-1988)《古镇一隅》。画家在力求表现自己的视觉感受,而不以主观的夸大变形来创造幻觉,街市的喧嚷声,熙熙攘攘的人流,远处的教堂构成法国小镇生动繁华的一幕。画家的水彩粉画与油画相比毫不逊色,色彩丰富,生动细腻。 荷兰风景画家马里努斯.阿德里安斯.库库克(1807-1868)《故乡风景》。 之二 美国著名画家伊利嘉.沃尔顿(1832-1880)《雪中冷杉》。作品描述了阿尔卑斯山冬季的一个角落,青松落雪,挺拔高洁,层层雪片均是以油彩逐一点染而成,色彩反映了画家的耐心和细心。一棵寻常的松树在大雪之下展现出蓬勃而顽强的生命原力,成为一种充满正念的视觉体验。 苏格兰著名风景画家James Docharty 詹姆斯.多卡蒂(1829-1878)《高地的河》。他的作品笔触深沉,用色老熟,充满着对故乡的痴情与敬意。兼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双重特点。苏格兰高地被称为欧洲风景最美的地区,这里是追寻民族精神的源泉。北部高地地区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污染。那里的山丘和原野,充满浪漫、粗犷、孤寂的自然美。这幅作品再现了苏格兰山区的初秋的宏大场景,苍劲豪迈,极富张力。 法国著名点彩画家亨利.奥伦斯(1873-1934)《普罗旺斯河畔》。他最著名的是晚年在家乡马赛周围的一系列风景画作。他的点彩技法是一种有节制的挥洒自如,加之对玫瑰色的独特使用而闻名于世。点彩绘画是那个时代全新的艺术形式,以使用小的圆形或方形的颜色并列组合的绘画技术,而不使用印象派那种大片的色块,这种技法从十六世纪就有人尝试。 苏格兰油水彩绘艺术家塞缪尔.里德(-1919)《渡口》。作品描绘了迷人的苏格兰郊外景色。画中有小船、灌木、森林和远处的楼房倒映,大约是1900年苏格兰印象派油画的主题,它的色彩和笔法特别吸引人。平静的森林与远处城市正在崛起的城市工业文明形成鲜明对比。 英国画家查尔斯.爱德华.哈雷(1846-1914)《青春泉》。这幅作品带给观者的神秘和美感并非只源于细节,而是构图和色彩搭配得当的整体效果,女子青春精致的面孔加上淡雅古典的服饰,美得自然而真实,绝无半点矫揉造作的刻意。色彩的选择则是摒弃了高饱和度的视觉冲击,以柔和安静的过度颜色取而代之,使画面温暖而明亮并保留着一丝神秘。“永葆青春的秘密,就是保持平静和优雅。” 西班牙画家约瑟夫.盖亚戈斯(1857-1917)《早春》。画家擅长描绘教堂的内容以及生活外景和自然风光。斑斓的色彩是画家的擅长技法,这类画作非常适合创作在木板上。画面分成上中下,粉白绿三个色块,结合女性、儿童劳动归来的场景。意大利乡间服饰考究的女性和早春明艳的色彩反差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 意大利画家史皮纳.万诺特利(1834-1894)《高歌》。画作展现了一场高贵典雅的小型音乐会,描绘逼真,这是一幅木板油画作品。 佚名《乔恰里亚的家庭场景》 英国画家爱德华.约翰.科拜特(1815-1899)《卖苹果的女孩》。画家是田园画派的代表人物,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尤其对乡村少女自信、欢快神情的捕捉。画中女孩,朴素的衣着,不施粉黛的姣好面孔,自信,妩媚,眼神灵动热烈。“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法国印象派画家马赛尔.德雷福斯(1899-1985)《花园里的克劳迪》。 意大利画家达妮埃莱.布恰雷利(1839-1911)《对弈》。 英国人物肖像画家沃尔特.韦伯斯特(1878-1959)《木偶》。这幅绘画来源于作者观看一场马戏表演的亲身经历,舞台的小丑百般讨好美丽的女主人公,女人笑意嫣然却又拒人于千里,小丑在这场爱情游戏中只能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他谨小慎微又手忙脚乱的种种举动引发出观众的阵阵笑声,活跃了剧场氛围。或许是旁观者的悲悯,也或许是创作者的天性,韦伯斯特次日就开始创作这幅作品,画面上男人女人的状态一目了然,背景模糊而又深邃,仿佛一切都是梦境却又如此清晰可辨。女子白皙的皮肤和姣好的面容对应着小丑急切而诚恳的身体语言,会让很多观众尤其是男性感同身受,既而产生一种心理投射的微妙效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