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集结地散文随笔散文

《自然的箫声》

2018-11-27  本文已影响489人  海杯子

     

《自然的箫声》

(龙凤山庄主人拍摄)

   

   

  说起“农场”,我又亲切又陌生。因为我在小说里看到对农场的描述,而现在流行的“虚拟的农场”我也听说过,没玩过。我的学生家长之一是一位农场主,这让我特别新鲜。于是我带孩子到龙凤山庄体验农场生活,我给孩子为这次特别行动向学校请假,因为去童话里的农场实在是太激动太稀有的机会了。孩子一个劲问我:“妈妈,我们去的就是夏洛的农场吗?”我说去了就知道了。

  我们去的农场位于顺义山中。对多数自小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我们来说,农场的感觉更像一个传说,像美国著名作家怀特的名著《夏洛的网》所写一样:“谷仓很大,也很旧。里面全是干草和粪肥的气味。还有种跑累了的马身上的汗味儿与好脾气的母牛喷出的奇妙的香甜味道。空气中常驻的,是一种和平的气息——好像这个世界上再不会有坏事情发生了。这里偶尔还会有谷粒的香味,马具上的草料味,车子上的润滑油味,橡胶靴子味,或是新扎的草绳味儿。如果猫儿叼着人们扔给他的鱼头到这里来享受时,谷仓里就会多了股鱼腥味儿。不过,这里面最浓的味道却是干草味儿,因为谷仓上面的大阁楼里总是堆满了干草。这些干草被不断的扔给下面的母牛、马、绵羊们吃。”我在这里体验到的农场,感觉就是这样原汁原味,因为它不曾被人工物化,山石草木果蔬都保持了原生态,保持了农家的朴素风味,因为自然所以自然,体验经营使它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自己的内涵,可以体验的内容太多太多了。

  

《自然的箫声》

        因为自然,这里有最纯净的星空,如果一个人只为体验星空而来,那么它就在山庄等你的来,静静的星河流过头顶,相对脉脉。

  因为自然,这里闻得到最甜美的空气,混着各种植物的体香,使人身体和精神中的浊气一扫而空,依恋于大自然的母性气息而心神安宁。 

《自然的箫声》

  因为自然,这里山鸟婉转啼唱,山花摇曳盛开,可以在原野里随意倘佯,听听自己的内心独白,想像自己是鸟,从这棵树上飞到另一棵树上,想像自己是花,听自己慢慢开放的声音。

  因为自然,这里有良田美树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你尽可以像真正的农夫农妇往来其间,陶然自乐,采一捧豆,摘一个瓜,抱一怀青绿蔬菜自炊自理,一杯茶,一壶酒,一碗白饭之后,睡到自然醒来。

  因为自然,一年四季这里都是孩子们的好去处,春天的踏青野足,夏天的篝火晚会,秋天的果实采摘,冬天的寒冰密雪,四时风景不同,孩子们的乐趣不同。     

《自然的箫声》

     

  山庄的体验太多了,我回城感叹:“一想起山庄就起了鲈鱼之思。”

  山庄的诗意细节不是刻意营造的,是被懂得欣赏自然之道的人们细细品味出来的。某一日和一群孩子们在一起过万圣节,农庄的旧房子恍如童话世界,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热热闹闹地煮熟南瓜,掏出南瓜瓤子后,制做南瓜灯,吃南瓜饼,那样的灯光和香味,那样全身心地放松在农家生活里,身心的各个器官都被调动起来,享尽生活的愉悦,这和在城市厨房里吃现成的超市食品,完成一次简单的新陈代谢是多么不同。

  某一日花开繁密,在花树下奔跑,电脑前坐久的身体忽然间风情万种,恢复了生命的活力;某一日采摘落地的鲜果装入瓶中,一段时间后发酵成果酱和果酒,味道里调入了阳光、雨露、生命生长过程以及亲近自然的美妙感受,味道因此非同一般;某一日,农田里的萝卜成熟了,爸爸妈妈和孩子们一起演起了兔子拔萝卜的童话剧,没有人在这里想起上班、加班和出差,没有人在这里想起升学、考试和作业。

  体验到鸡窝里拣鲜鸡蛋的感觉,上面还有热乎乎的母鸡妈妈的体温;体验到荷塘赏荷挖藕的感觉,浑身变成了泥人也无所谓;或者体验跟着鸭子和鹅一起戏水,一起嘎嘎大笑的感觉;再或者,到菜田里春种秋收,认领一块小菜田,体验当一回“地主”的感觉,浇水捉虫后,此时的自己和菜叶一样饱满鲜嫩的本真。

  想要体验的尽可以体验,还有山庄的山,那个绿巨人把山庄抱在怀里,从山路一路向上,再向上,到达山顶,把野地风光打包带回家细细品尝。

  炎热天来这里消夏,这里没有车来车往,尽可以体验唐人的诗境,“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山庄是这样的,“生命最美的组合来自自然,自然与人是和谐平衡地互动着,没有人的妒嫉纷争,没有人为权益的你争我夺,没有人为得到好处的处心积虑,只有那一片奇妙、纯洁、天真、充满爱心的人身上所散发的挚诚与美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都能传达内心最真挚的情意,不必隐藏、不必包装……清洁自己、透亮自己、也爱惜自己。”

  不能因为身在城市而忘记了自然存在。“对与环境相切合的人来说,心存良善的大自然主义或许更是个令人信服的宗教。”如果一个城市人丢失了对自然的记忆,远离自然环境,一生在装有冷气或暖气的房子中生活,吃过多的非自然食物,生活在恐惧中,恐吓自己和自己的孩子,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笼子里……”那何其的无味、冰冷、何其的无奈、麻木。

  自然因为自然而美好着,体验因为体验而感性着,静静聆听自然的萧声。这是我和孩子的难忘旅行。

     

《自然的箫声》

                  写于2010年夏天中国女性杂志约稿,杂志体很规矩。我现在删减那些套话后发在这里,改天重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