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优良的教师团队?
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自己虽然做出过一点成绩,但总感觉还不够成熟,“我之蜜糖,彼之砒霜”,我们做的离可以大规模复制的程度差的很远,事实上近代教育至今为止也没有可以大规模复制的案例。同时,自己需要多学习多思考,以求对教育的思考更深刻一些。团队建设看起来是个简单的问题,但真正其中的过程是复杂。
一、为什么必须是团队而不是个人?
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大师的潜质,只要沉下心来认真钻研,都会在某一领域成为大师,可以做成很多事情来标志自己的成功,比如,发表几篇论文、写几本书或者做几场报告。但是,对地区教育生态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一般不会是个人做的或者说仅仅靠个人做成的,一群人的成功才能说明问题,团队的成功才能走得更远。所以,抛开教师个人的奋斗而专注于优良教师团队的打造。
二、历史上经典的团队的成败得失。
1、《西游记》中唐僧取经团队成就分析
一群看起来都是缺点、特别不靠谱的人完成了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屡败屡战,几乎都是失败的经历,但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竟然取回了真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同时,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后世每一个类型的每一个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只要努力,就有可能成功。
2、水泊梁山团队得失分析
也曾经建成了十分强大的团队,也颇多能人异士,36天罡72地煞108将,几次打败朝廷的官军。然而,除了在占山为王方面名噪一时之外。很快便走向的失败。究其原因,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这是“团伙”不是“团队”。整个梁山没有明确的统一的长期目标,成员多数为“逼上梁山”,内心都有所保留,注重的是兄弟义气,按高低尊卑亲疏远近排座次,注重满足口腹之欲,享受当下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生,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这样的团队失败是必然的。
三、正确地理解3种关系
1、团队与集体
团队是一个集体,但比单位这个集体小。整个单位作为一个团队的情况很少,那个时候会有另一个词来代替团队这个名称,叫“核心团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单位集体作为一个综合体会面对千差万别的各种情况,在专业方面及响应速度方面会有欠缺。而团队作为相对专业和单一的组织比单位羁绊少,从而比集体更好地组织工作。
2、团队与周边人群
(1)不要期望单位所有的人价值观都一样,所以也不要期望任何人都支持团队工作,团队外人员只要不明确反对就好。
(2)对于支持工作的的人未必就纳入团队管理,因为认识上有差距,心理上还有一个成熟期,如果像是梁山入伙一样全部要求加入团队,会降低原有团队的凝聚力,也会给新成员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长远看反而会阻碍他的进步。
(3)要和谐环境。团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干事创业是在一定环境下的工作,我们需要的团队一定干的是有点超前的事情,有人不理解有人反对很正常。如何让理解的人支持、让不理解的沉默、让反对的人不公开反对,需要一定的沟通能力和对环境的控制能力。比如,我们在2013年在农村中学搞一对一数字化教学,需要动员家长支持学生自带设备,需要动员学校配套支持,需要动员其他教师理解,需要协调上级和媒体的宽容,等等。如果一味地硬打硬冲,很可能出师未捷身先死,什么也干不成。
3、团队成员本人与家庭
家庭成员对自己的理解非常重要,越是创新型的工作,业余付出的就越多,家庭成员的理解与尊重很重要。有一点我们必须坚持的是,爱我这个人就不能反对我做的事情,尊重我就要支持我,这个和本人的性格和能力有关。
四、理想的团队的理论模型
1、追求一致,并非目标一致
即使是团队成员之间也存在认知差异,比如不能要求全部都是怀着颠覆中国教育这样的大目标,也可以是改变当今只注重应试的教育这样的小目标。比如,唐僧取经团队中,唐僧追求普度众生,但也有人为了其他目的,有人要脱离苦海,有的人要成佛,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要到西天要见佛祖要取得真经的追求。也许如果没有最初的个人小目标就不会完成取经的大事业。
2、利益一致,并非方法一致
团队成员对于利益的预期要一致,不能当取得某些成功时有人欢喜有人愁。比如,我们要提高某一级学生的综合素养,达成目标要能皆大欢喜,但这并不妨碍每个人在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一个人可以提升审美素养,另外一个人可以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其他的人可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甚至是应试素养。再比如,取经团队如果失败,重则葬身妖精腹中,轻则猴子还是猴子、猪还是猪,所以失败了对谁都没有好处,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3、行动一致且必须行动一致
团队作为一个小集体必须有集体的价值追求,体现在项目推进上就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强调团队力量。有人冲锋有人躲避是断不可取的。
4、相互鼓励,相互影响
团队的优势还在于共情。在推进事业的过程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用自己的言语和行为给别人带来正能量,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步。
五、现实中教师团队的构建策略
1、带过的3个团队
(1)荆家中学初创团队
最初从我们4个人开始,一个分管领导3个班主任,管理着整个一个年级的学生,追求一致----提升这一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面对未来的能力;利益一致,都是同一批学生。我们一块完成了纯农村中学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教学班级的创建。面对外界的压力和质疑时,我们没有逃避,而是共同努力。
(2)荆家中学重组团队
在初创团队成员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又面临中考备考的前提下,我们又一次重组了团队,共同约定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一年的时间几百节网上课程28000多个社团帖子,以全县最小的毕业班团队最少的毕业班学生和几乎是乡镇最好的成绩见证了团队的战斗力。
(3)后孙小学团队
在我工作调整后我从中学到了一个小学工作,就是我现在所在的荆家镇后孙小学。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一个全新的挑战。教师的平均年龄48岁,意味着几乎没有年轻教师,有点职业倦怠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学校里荣誉很多,但都是几年之前的事情了。我还是从抓教师的精神状态入手,采取骨干带动全员提高的方法让老师们动起来。到了12月份,无论参加优质课课例上交还是微课上交,没有特殊情况的都积极参与,基本动起来了。
2、组建一个有缺陷的团队
谁都希望组建一个完美的团队,也希望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完美无缺,但很遗憾,这样的人没有,这样的团队更不可能有。有的人创新能力强一些,可能深入钻研课程的能力有欠缺;有的人可以把课程做的得心应手,可能和外界的沟通能力有欠缺。上帝给了你一个优势能力的同时也留下了缺憾,发挥好你的优势能力你就是人才了,每个人都有缺陷,不能求大求全。所以,对团队成员的某些缺陷要包容,不能埋怨。同样,由不完美的人组成的团队也不是万能的,工作上会有很难克服的缺陷,要正确认识。比如,如果不能容忍取经团队的各种错误、失误就不会有东土传经的功德,如果不能容忍悟空的毛躁也不会有一路上的降妖除魔,如果不能容忍八戒的懒惰和好色,也不会有关键时刻天蓬元帅大显神通。
一个个不完美的人组合在一起才可能干成大事,如果仅仅是由想象中完美的人组成的团队会有战斗力吗?比如,全部由唐僧,或者全部由孙悟空组成团队会取得真经吗?
人可以不完美,团队可以不完美,但每个人都不能有负能量,可以通过沟通解决。
3、有核心人物,不一定是领导,但须能把控全局
人多了就一定要有个主事的,否则难以形成凝聚力和有一致的团队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核心人物就是整个团队的灵魂和基因,有灵魂和基因在,即使遭遇坎坷曲折,也会迅速恢复生机的。当年我在荆家中学的时候,我是。初创团队损失了,我和王菲都在,很快就恢复了。现在我走了,王菲是,团队基因传承,数字化还是优势。
4、有活动载体
对于学习型团队来说,有可以操作的项目很重要,教师的研究、成员的进步都要在项目的推进中实现,完全务虚的团队没有意义。比如,我们团队最初是从学生的数字化学习项目和全国NOC比赛开始并持续推进的。
5、人尽其能,分工基本明确,利益明确
每个人特长不一样能够承担的任务也不一样,但要工作上明确分工,利益上明确归属,避免产生猜疑。每个人能力不同,能够预见的利益也不相同。比如,我在团队中属于指手画脚的那一类人,具体工作不如各位成员,但我有我的责任。王菲老师教语文又善于表达,记录和写作的任务当然非她莫属了。每个人都维护平台,然后各尽所能的发展。
六、团队的更高级形式
1、社群。
简单认为就是一个群,但是不仅仅是一个群。在一定的社交关系内,基于一个点、需求和爱好将大家聚合在一起,有较一致的群体意识和一定的一致行动的能力,成员有一致的行为规范、持续的互动关系,我们认为这样的群它就是社群。就像今天我们这样的组织形式,我们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就是社群化学习。
2、隐形的团队
相对于形式明确的团队,这种看似是无组织的松散的形式其实就是一个隐形的团队,同时,由于人员地域范围广,知识层次比较高,拥有的资源多,也就拥有更强大的能量,只要善加利用,成员的进步也更快一些。这也是新的时代新的发展方向,需要继续探索。
(根据本人2018年6月9日晚为马云基金会华东教师群分享材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