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当年的知青》后续
2022-03-31 本文已影响0人
有感而发简言之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73338/6583bbf8039a1b18.jpg)
3月27号,我写了一篇文章《村里当年的知青》,该文在百家号上也同步发了,没想到看的人还真多,一天的阅读量达到了好几千人,也有不少人留了言,看来当年知青的那段经历,引起了他们中很多人的共鸣。
我发现阅读它的人,大部分都是当年的知青,他们现在年龄大了,退休了,身体大多已经大不如从前,过着颐养千年,炉火旁打盹的生活,有个最年龄大的老先生都八十多岁了,回忆起那段岁月,他们很是感慨。
现摘抄几个读者的留言,祝他们这些当年的知青,身心快乐,健康长寿。
丰红螺ut说:
只有生活过那个岁月的人才懂那个时候的事,历炼使人成熟,才珍惜眼前的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本人六六届初中毕业六八年底下乡知青六年半,干到生产队副队长,从稚嫩到强壮。74年秋入中师,82年高师毕业,中学高级教师,两千年退休。曾几次回村但故人均已逝去唯见碑文。峥嵘岁月勿忘本。
生雨晴54说:
知青是中国历史上最充实、最幸福的一代人。尽管他们有过心里落差,但他们在磨砺中锻铸人生,担当了犊殊而又平凡的使命,走过了特定年代的人生历程,不只是个人的无形财富。那种说知青就伤痕的定势思维应该变一变了。
清水正夫说:
六八届初中,六九年十月到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土默特左旗兵州亥公社小里堡大队。七四年回津上学。2011年中海油化工研究院退休。这一代人快没了!一段历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带着记忆走吧!
如瀚讲说选非说:
我的第二个故乡是宁夏,一九六五至一九七九!不说啦。命运使然!奔八的人喽,一切都是挑水的回头!
在洋澜湖徜徉的春樱花说:
不错很贴实的文章,知青上山下乡时也是玩童,在农村生活的日子里,酸甜苦辣样样尝过,也得到了锻炼,成就了一生难忘的记忆。
感谢这些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