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非不幸福
如果说杨千嬅唱着仅是:“原来我非不快乐,得我一人未发觉”而已,那么如今的成年人叹的应该是“原来我并不幸福,大部分人都感受”吧。
快乐,如果仅是指一时的感觉,那么幸福的感受应该是一直萦绕在人的这一生。但,如今的我们会经常觉得幸福吗?
看看如今身边一直在渲扬的,不管是自媒体文章,还是影视剧,从二十开始“不惑”,到三十“而已”,再活到四十的“余欢水”,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容易”二字?工作、生活、感情、婚姻、父母、责任,等等等等,成年人的生活里,一切都这么操蛋。成年人容易吗?成年人幸福吗?
《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经典台词说道:人生是否永远如此艰难?还是只是童年如此?主人公里昂说:总是如此。这句话被好多人引用,却都只引用在写成年人的不易中。却没人去细思这句台词说的是,人生的艰难是从人出生后便从来如此。
如果这句话是对的,那我们在童年时为何总没有感觉到痛苦,反而总会觉得那是我们人生当中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呢?
童年的时光,我们只要有好吃的,好玩的,能自由地奔跑在无尽的乡间小路上,能畅游在村边的小河里,穿梭在山中的树林间,便会感觉到快乐与幸福。那时候,一分钱买到的几颗糖,踢一场球后那一小杯可乐,和小伙伴一起骑着自行车飞驰在城郊的边缘,都是一种快乐与幸福。即使身边的小伙伴家中有豪宅,有豪车,感觉那也是与我们的幸福无关的。
那么,我们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不幸福了呢?又正如许多人引用在“知乎”的提问:人是什么时候开始长大的?答案无非是:父母需要钱治疗,孩子需要交兴趣班的费用,恋人需要买房的首付,伴侣需要过日子的花费等等这些时候。说白了,就是感觉自己没钱的时候。
缺钱,似乎是成年人不幸福、不快乐的原因了。
为了责任,我们或许不得不背井离乡,或许不得不终日奔波,不得不考虑父母的生老病养,不得不考虑妻儿老小的陪伴;不得不考虑房贷车贷的还款,不得不考虑家人的诗和远方,不得不考虑让孩子上名校,不得不考虑自己日后老了之后的后顾之忧。于是,不得不拼命奔跑,不得不拼命加班,不得不卑躬屈膝,不得不逆来顺受,所以,我们过得很痛苦。
再看看身边的人,他们有钱,有房,有车,有相亲相爱的恋人,有亲密无间的伴侣,有听话孝顺的孩子,有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的老人,有稳定而高薪的工作,有友好相处的同事,有诗,还有远方。而我,似乎都没有。所以,我只能焦虑。正因为焦虑,所以我并不幸福,并不快乐。
曾看过很多自媒体的文章说,当你觉得不幸福的时候,就去这三个地方看看:医院、火葬场、养老院。是啊,看了之后也曾让我觉得自己幸福无比,也让我感觉快乐了起来。但如今想想,我感觉的“快乐”与“幸福”,无非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对比,所以我才感觉到快乐与幸福。
是否可以这样总结,大部分成年人的不快乐,不幸福,不是因为没钱,而是因为对比。
童年时的我们,对物质根本就没有概念,所以,也不会有对比。所以那时的我们,总感觉快乐与幸福。而长大后,别人有车,有房,有高质量的生活,而我都没有,所以我才会感觉不幸福,不快乐。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生活水平都一样的村庄或城市,每个人的生活质量都是一样的,别人家有糖吃,有时间和金钱去旅游,有自己的楼房和车子,这些你也有。你还会觉得不快乐,不幸福吗?
反之,别人家没有的物质与高质量,你都有,你还会觉得不幸福,不快乐吗?
如果说我现在是幸福的,我可能会反驳;如果说我现在是不幸的,我更多的是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