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姬李师师的奋斗史,从青楼到皇宫,从文人到皇上

2019-01-15  本文已影响0人  最忆是诗词

李师师1090年出生,是北宋末年普通染匠王寅的女儿,4岁时,李师师父母双亡,被娼家李姥姥收养。李师师自小聪明伶俐,在老鸨的调教下,歌舞十分出众,文采也十分出色。

  李师师长大后容貌十分秀丽,又因常年练习歌舞,品读诗书,气质十分卓然飘逸,逐渐成为青楼头牌。李师师因为才貌双全,艳名远扬,所以只接待才华横溢的家世显赫的富商或王公贵族。一方面和有才华的人交往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保持一种风度翩翩的气质;另一方面,她的口碑和名声能在上流社会中流传。这样不仅能保证客户质量,还能赚到更多钱。

  大词人秦观就曾与李师师相好,二人一见如故,心意相同,秦观还曾为李师师好几首词,比如《一丛花·年时今夜见师师》

年时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飔。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佳期。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这首词既描写了李师师的娇羞的花容月貌,曼妙的歌舞,又表现了两人的缱绻之情、相思之意。秦观和李师师的这一段感情却并没有持续多久,一个是风流文人,一个是青楼女子,那风流的文人给不起承诺,纵使李师师再美好,对他也无可奈何。于是二人分道扬镳。秦观是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词也经常在坊间流传,李师师的名气也更胜。

  秦观之后,和李师师关系最密切的文人要数周邦彦了,周邦彦初见李师师便惊为天人,还写下《玉兰儿》记录他对李师师的印象:

  “铅华淡伫新妆束,好风韵,天然异俗。彼此知名,虽然初见,情分先熟。

  炉烟淡淡云屏曲,睡半醒,生香透玉。赖得相逢,若还虚度、生世不足。 ”

  周邦彦也是一位大才子,精通音律,文采出众,两人惺惺相惜,经常一起吟诗奏乐,互相引以为知己。和李师师交往的都是声名显赫的文人才子,李师师的美名也在京中名人雅士间传遍,当然也传到了皇宫。

  这时一位改变李师师人生轨迹的人出现了——宋徽宗赵佶。在人们印象中,只知道宋徽宗醉心书画且靖康之耻中曾被虏去,但其实他也沉迷美色。史书记载有“三千粉黛,八百烟娇”,但宫里美人再多,天天看也觉得腻得慌,于是想寻找些刺激。经内侍官张迪引荐﹐宋徽宗假称赵乙去青楼见李师师,因为李师师经常周旋于达官贵人之间,她通过仪态及穿着猜测来人地位显赫,她猜测赵乙是位王爷,于是丝毫不敢怠慢,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把赵乙服侍得舒舒服服,给赵乙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非常美妙的体验。

  赵乙于是常常光顾李师师那里,后来李师师知道赵乙就是当今皇上赵佶,更加不敢怠慢,也停止招待其他客人,只为宋徽宗服务,也和老相好周邦彦几乎断绝往来。据说,李师师常常让宋徽宗留恋往返,每次离开都觉得意犹未尽,所以为了来往方便,宋徽宗在张迪的建议下修了条“潜道”直通李家。《大宋宣和遗事》里还说李师师曾被册封为李明妃、瀛国夫人,李师师走上了人生的高潮和巅峰。只是靖康之耻后,李师师也下落不明,几乎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

  李师师从青楼女子到成为皇帝的红颜知己,虽然与宋徽宗的荒淫无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李师师自身的努力也不可忽视。李师师容貌出众,已经有了很好的先天条件,然后通过努力练习歌舞、提高自己文学素养成为头牌,让自己名声大噪,然后有了挑选客户的权利。通过与优质客户的交往,使自己的圈子不断优质化,艳名逐渐传到皇帝耳中,然后把握住机会,于是踏上皇帝龙床。李师师这个女人不简单,有才华、有野心也有魄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