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馆哲学之光

白话《传习录》(10)上  九、十

2020-02-29  本文已影响0人  bluelz21

传习录上 |徐爱| 九


(徐爱咬文嚼字提问题)徐爱问:先生说“博文”是为“约理”下的苦功,我还是不明白。

王阳明说:“文”字和“礼”本质上是一回事。而且“礼”和“理”是一回事。但有一点区别是什么呢?“礼”就是没有掺杂人类欲望的天理(良知、良心)。把天理应用起来,并表现出来,形成知识,就是“文”。就是说“礼”(天理)在具体的事上彰显的时候就是“文”。就好比水没有形状,但是把水放进具体的容器里水就有了形状,就是那容器的形状。

“博文”就是多多参与社会实践,从每件事上反思自己(反观自己、查找自己的缺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约礼”就是反思自己之后改正缺点,格去私欲,使本心达到纯粹天理的境界。

比如照料亲人时,就在照料亲人这件事上反思自己有什么自私自利的地方,格去这个自私自利的心思就是存养天理;

比如侍奉君主时,就在侍奉君主这件事上反思……

比如身处贫困和富贵时,就在当时的处境下反思……

比如遭难时,就在遭难的处境下反思……

所以不管一个人是运动还是呆着不动,是在说话还是沉默不语,任何情况下这个人只要意识清楚,都应该反思自己,认识自己(可以理解为,自己对自己进行心理分析,分析自己的潜意识里有哪些自私的品质,然后纠正自己的潜意识。所以王阳明的学说是致力于改变一个人根本,或者说纠正本质的学说),这就是“博文”的功夫,也就是在存养心中的天理。

反思自己要精细,细致,从任何小细节不能放过,不能马虎;存养天理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这就是之前说过的“精一”


爱问:“先生以‘博文’为‘约礼’功夫,

深思之,未能得,略请开示。

先生日:“·礼字即是‘理’字。

‘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

文’之隐微不可见者谓

之‘理’,只是一物,‘约礼’只是要此心

纯是一个天理。要此心纯是天理,须就理之

发见处用功。如发见于事亲时,就在事亲上

学存此天理;发见于事君时,就在事君上学

存此天理;发见于处富贵贫贱时,就在处富

贵贫贱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处患难夷狄

时,就在处患难夷狄上学存此天理;至于作

止语默,无处不然,随他发见处,即就那上

面学个存天理。这便是‘博学之于文,便

是“约礼’的功夫。‘博文’即是‘惟

精’,‘约礼’即是‘惟一’。”

 

传习录上 |徐爱| 十


徐爱问:如果按照先生“精一”的训诫来推论,那么“道心是人身体的主宰,人心听从道心

”这句话就说得有问题呀。

王阳明说:对。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心,这个心没有掺杂人的自私自利的欲望时就是“道心”,掺杂了欲望就是“人心”。“人心”中自私自利的欲望去除掉(格物)就成了“道心”,“道心”掺杂了人自私自利的欲望就成了“人心”。始终只有那么一个心。

程子说:人心就是私欲,道心就是天理。这种说法容易理解成“人心”和“道心”是两个心,其实是一个心,人只有一个心智。朱子说:道心是主导,人心听命于道心。这就把“人心”和“道心”分成两个心了。

天理和人自私自利的欲望相对立,不能同时存在,怎么会有一个主导另一个的说法呢?

王阳明反驳的其实是这样一个观点:即人有两面,既有善良的一面(怜悯、仁慈、孝顺等等),又有邪恶的一面(自私自利、懒惰、贪婪等等)。那么人善良的一面可以压制邪恶的一面吗?人善良的一面是主导?可以战胜邪恶?

王阳明说不能。人善良的一面不是主导,善良的一面也战胜不了邪恶的一面。战胜邪恶(私欲)的人的认识能力(立志的重要性),反思的能力,人主动改变自己的意志力是人的主动选择(这个过程就是格物)。人通过反思发现自身邪恶的一面(精一的功夫),然后主动改善自己,善良的一面自然而然就彰显出来了。

也就是说人用不着刻意做好事,诚心诚意去除心中私欲,心中剩下的自然是善念;诚心诚意不做坏事就是做了好事。一个人如果刻意做好事,那么这个人的“刻意”之中就包含了他求名求利之类的私欲,就已经包含了邪恶。

 

爱问:“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

命’,以先生‘精一’之训推之,此语似有

先生曰:“然。心一也,未杂于人谓之“道

心,杂以人伪谓之‘人心。‘人心之

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

即“人心,初非有二心也。程子谓‘人心

即人欲,道心即天理’。语若分析,而意实

得之。今曰道心为生,而人心听命,是二心

也。“天理人欲’不并立,安有‘天

理”为主,人欲又从而听命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