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必求歼:白起》

2023-07-25  本文已影响0人  三棱镜

“杀尽降兵热血流,一心犹自逞戈矛。功成若解求身退,岂得将军死杜邮。”这首唐代诗人汪遵的《杜邮馆》是对战神白起自刎杜邮的叹息。

少年从军,从左庶长到被封武安君,征战沙场 37 年,攻城 70 余座,屠敌近百万,一生未尝败绩的白起为何在杜邮自刎呢?今天分享的这本书给出了所有答案。

书名:《战必求歼:白起》

作者:金泽灿

出版:华中科技大学

在先秦史上,把“起翦颇牧”称作四大战神,其中白起居首,他是继孙武、吴起之后的杰出军事家和统帅。

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采用合适的战术对敌人发起进攻。比如:

1.伊阕之战,采取逐个击破的战术,以数万之兵,歼灭韩魏数十万联军。

2.华阳之战长途奔袭,歼敌十余万,也创造了远途奔袭的奇迹。

3.长平之战诱敌深入,使赵军脱离既设阵地,而后采用分割包围的战术,歼敌数十万、俘虏数十万,创造了先秦战争史上最大的围歼战战例。

他的作战特点:善于抓住时机,对敌人猛打,往往佯败诱敌深入,然后全歼敌人,可谓“料敌合变,出奇无穷”。

真正让后世认识白起的,是那场史称坑杀赵国数十万降卒的长平之战。此战重创赵国,赵国从此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秦国开始雄霸天下,傲视六国。

虽然未见证秦一统六国,但他的赫赫战功是秦帝国建立的根基,他凶狠的作战风格、高超的指挥艺术,让六国无一再敢与秦为敌,视秦为“虎狼”。

司马迁评价他:“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但是这位“战神”在政治上是不成熟的。在朝堂上,他不善与他人相处,又在军权与王权发生矛盾时,不合时宜地展示出武将的直率。

当秦王的决策让秦军错失战机后,他预见到战争的走向,绝不再次出战。最后,秦军失利,形势紧急,秦王亲自请他复出,他仍未嗅到危险的气息。

依然托病不出,甚至说起了风凉话:“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最终他的独行其是将他带向了深渊。

公元前257年,白起离开咸阳西行至杜邮时,收到秦王赐剑自刎的命令,于是不曾有败绩的战神白起陨落,让人唏嘘不已!

适当妥协,便是坚强;刚者易折,柔则长存。与君共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