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乡友文学风向标我在灯火阑珊处明月共光辉

哲学思考需要“耐心”

2018-07-31  本文已影响148人  在花前
图\网络

文/唐鹃

耐心,或者说毅力,是一切“凭人的努力,而获得成功喜悦”的必要条件。“哲思”作为“对思想的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事件”,至少包含三方面:一是培养起进行哲思的“能力”;二是认真从事哲学“思考”的行为;三是以哲学式的睿智对具体事情作出抉择、判断。以上三点,无一不需要“耐心和毅力”。谨以“培养起进行哲思的‘能力’”为例,简述一二。

哲学思考,不是哲学家的“专利”和“特权”。但从事比较严谨地哲学思考,无疑需要一定的“能力”。如果,不首先具备一定的哲学知识、理论储备,没有掌握相对成熟的逻辑思维,那么哲学思考就很容易陷入“自我迷思”,乃至“自我迷失”的境地。

原因极简,因为哲学不是“私人想法的随意集合”。一旦,我们把某种比较系统的“想法”称之为哲学时,也就意味着,这种“作为哲学的想法”至少是:概念清晰的、自身逻辑融贯的、经得起公众论证、探讨的。而这一切,都不是随随便便、胡思乱想就能实现的。

只有通过长年累月地耐心阅读、对知识经验的日积月储,才可能培养起比较严谨的“哲学思考能力”。因此,毕达哥拉斯也常说:“一个学哲学不到五年人,最好不要开口说话。”

马克思提到过,人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不同、价值观不一致,对事物的认识,就很难达成共识。学习哲学、进行哲学思辨也是如此,当我们去学习、分析、理解哲学问题的时候(即和历史上的哲学家对话时),首先应当耐心地、谦虚地做好自身的知识准备(至少要通过耐心阅读,理解哲学家提出问题的背景和语境),才能合理地对哲学问题进行严肃思考,进而与历史上的哲学家、哲学问题达成“某种共识”、或实现“同频共振”。

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一些网络平台上的读者、评论者,用3秒钟便看完一篇长文,根本“不求甚解”,却又堂而皇之的留言、批评!其实,这就是缺乏耐心的表现,这种表现,也无助于自身成长。

那么,如何培养哲学思考能力呢?我想,一是大量读好书读好书,不能只读畅销书、读通俗小说等。好的书,一般都逻辑严密、用词谨慎,不以浮夸、矫饰、标题党取悦读者,甚至乍看起来“枯燥、无味、无用”。因此,读这种“无味无用之书”需要“无限的耐心”和“寂寞的等待”。特别是,西方哲学翻译过来的大部头著作和一些艰深的文言古文,没有耐心是读不下去的。

二是用心体会生活。体悟生活,有时必须“百转千回”“细细品位”才能“悟透得中”。所以,培养哲学思考的能力,绝不能单纯靠“顿悟”“开窍”“偶得”,必须花大量功夫、精力投入生活的熊熊烈火,甚至在爱恨情仇、危难苦厄中砥砺心灵、磨练情操,而这一切都是“非耐心不可为的”。写到此处,不经想起了那句,被中小学生引用过千万遍的金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学哲学,不惟有才,亦须立志,要有坚忍、耐心。

一旦具备了耐心培养起的哲学思考能力,那么,往往就能更好地客观审视生活,心平气静地对待各种理论上的言辞观点和命运中的时乖命蹇,最终在人的理智能判断的情境下,作出属于自己的抉择。这种抉择无关优劣,只因为是“自己的”,所以珍贵。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欢迎交流、探讨、关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