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阅读家庭读书会Ⅱ14.2/21 《再会,老北京》陈云霖👩🏻
儿时对于老北京的印象都来自于电影、电视剧,那是一个经典的镜头:蓝天白云下,在四合院上空一群鸽子飞过,响起呜呜嗡嗡的悦耳的声音。
三十岁后,开始了“北京人”的生活,每天穿梭在北京鼓楼附近大大小小的胡同里,感受着老北京的烟火气息和人情味。胡同里毫无外人所称道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常常回荡着哈哈大笑与热烈的谈话,偶尔也有孩童的哭啼和大人的训斥;三五兄弟聚在一起小酌,或者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搓上几圈,有的提着鸟笼出来走走,老哥几个相见坐下来杀上一盘象棋;悠长狭窄的胡同里,总是有人按着车铃喊着“劳驾,借过借过”从你身边哧溜穿过;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们没事浇浇大杂院门口的花,擦擦窗户,扫扫门廊。这一切刚刚好,无论是大杂院还是精致的四合院,红门灰瓦,夕阳西下,一抹淡淡的阳光柔和地洒在京城那些幽深的小胡同里,半掩的宅门,锃亮的门钹,老槐树下扯闲篇儿的老人,追逐顽戏的孩子,这就是老北京,一个来自外地的北京人眼中的老北京。
《再会,老北京》这是一本外国人描写北京的书,上海译文出版社,作者迈克尔·麦尔,1995年作为美国“和平队”志愿者来到中国,在四川省一座小城市培训英语教师,1997年他搬到北京居住了十年,机缘巧合下,他遇见并见证了北京的变迁,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承载着历史兴衰变化、文化跌宕起伏的胡同在时代大潮冲击之下,随着拆迁正在逐渐远离老百姓,那鲜活而俗气的市井生活正在消失。
作者笔下的北京,是变化发展的,是进步前进的,但是也是充满矛盾的。书中吴吴最爱的四季小吃,鳏夫老张的抗争,小刘爸爸的鸽子,老寡妇的生平,朱老师记忆中的大树,以及迈克尔那些平淡地蜗居胡同的日子,夏热冬寒的屋子,全书没有过多的批判,也没有过分抨击这种现象,他仅仅是以一个在胡同生活的外国人真实感受并体验着这一座正在转型的城市,一段正在消逝的老街生活,客观冷静地记录着发生在二十世纪末老北京那些星罗棋布的胡同巷道和老街的生活状态和渐渐消失的过程。
不管怎样,谁也无法留住这个城市迎接现代化的脚步。而在这个全民狂欢的热潮中,没有人会在意,有少部分人为了那些坍塌的老屋、搬离的小吃店、消失的街坊间的亲切问候而伤感。迈克尔用自己真切的感受给这座积极走向国际的中国之都写了一封忧伤的情书,这是一个外国人眼中的老北京。
再建与重生不断交替的北京,无论怎样得变迁发展,在每个老北京人、新北京人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老北京”,北京人不需要读它也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变化——他们每天都身处其中。就像这本书最后一段:胡同里仅剩的一棵树上的树叶随风“沙沙”地摇曳着。我们的木门“吱呀”一声开了。我喊了声,“哪位?”四面的墙带来同样的回声。来人回答道,“是我。我在这儿。”——我们都曾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