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4(润豪新语)
今天是2019年8月14号,星期三,因为身体不适,这几天在医院挂水,因为门诊现在不可以挂,所以以走读生的形式,只好住了几天医院。
在这住院掛水的几天当中,发现了病房当中的几位病友,也相当于是几个家庭,其中的悲欢离合,也确实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一些个问题。
在我的病房病友当中,有一位80岁的老先生。在我前面几天住进了医院。据说,他的泌尿系统的问题准备动一个小手术。将要动手术的这几天,心脏科麻醉科内分泌科的主任医生都来过,都在了解情况,看着他的化验报告,都感觉有点吃不准这个手术是能做还是不能做?
在这几天言谈当中,他和老伴都已退休,有着一双令人羡慕的儿女,工作单位很好,孙辈也大学毕业,薪水也有1万多一个月了。
可是就在这几天,斟酌商量,争取尽快做手术的几天当中,我只看到了他的老太婆过来和医生交流。我就在问老爷子,你的儿子和女儿在外地吗?他说不在,都在南京,他们忙,没时间来看我。
但是我觉得,有这么忙的儿女,老父亲生了如此的重病,面临着这么复杂的病情,做儿女的,是不是该要来好好的参与和担当起来呢?因为他们的老母亲也75岁,每天过来居然还拄着一个拐,再一问是因为打羽毛球,把半月板打坏了,换了半月板之后,走路就非常的不方便,坐公交过来,再上楼再下楼等等,我看着是有一点说不上的感觉。
这是前情,这几天老太婆过来,在和医生交流的过程当中,我就听出来了,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因为家庭成分不好,老爷子和老太太都进了工厂,是普通的工人,老太太当着老爷子的面,就埋怨,如果不是我成分不好,我怎么可能嫁给这种人。
但我看的老爷子无奈的表情。也只好解嘲的打着哈哈,哎呀,那是时代的产物。期间,还来了一位年轻一些妇人,原来是老爷子妹妹,我就很好奇的问她妹妹怎么没见儿女和其他家人来呢,他妹妹直接了当的说:他们两个儿女的家庭条件肯定是没话说,但是,老爷子,生了这样的病,居然都在推脱忙,这是我哥哥嫂子教育的失败。
她这话一说,我倒格外的联想起老太婆和医生交流的话语来了,我通过一个细节,就了解了老太婆的教育观念当中,是验证了一些问题的,老太太说,她女儿的女儿,一直在我这里带大,今年大学本科毕业了,分在我们鼓楼区的前三甲的小学当老师,每个月已经能拿到1万多了。我当时很好奇,能拿这么多,老太婆很自豪的说,嗯,是拿这么多,我就额外问了一句,我是哪所学校的老师啊?他就告诉我一个前三甲的学校,可巧我的太太,也是前三甲的老师,30多年教龄了,她说的什么我应该知道,所以我就没做声,因为我不想扫了老人家的兴致。
另外,老太太又说了,她这个外孙女,嫁给了一个老红军的孙子,老红军家,住在一层楼的房子,有10个房间,每月工资有3万多,听口气,对攀上这门高亲,也是很高兴。
在闲谈当中,老爷子也和护工用一种很令人羡慕的口吻说,我这个外孙女啊,花钱不得了,一把伞花了1000多块钱,你猜猜,这1000多的伞里面有什么?护工顺着老爷子的话,嗯,我猜不出来,难道还有空调?老爷子说伞里面装着一把电风扇。
老太太和麻醉科主任医生交流的过程当中,急着要做成手术,甚至要塞红包给麻醉医生,麻醉医生再三推脱,他告诉老太太并不是说,你说他身体好就好了,我们还要研究还要评估他检查的各种指标和数据,每一台手术前我们还需要慎重考虑的。
我在想这位老太太,感觉应该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她在生活当中,用她的这一套的遇人遇事的做法,取得了很多的捷径,是不是在做这个手术的过程当中,也想跳过客观的检查数据,来让老爷子尽快的推上手术台呢。
后来,在他们出去检查的时候,他的妹妹,道出了一些实情。她说在他们眼里面说的好儿女,那是要真的打引号了。我就说了一句话,我说百善之首孝为先,无论他的儿女条件有多好,家境有多宽裕,或者居高位,或者是巨富,但是,对他亲生父亲,如此的以忙而从未见面,真的是因为忙吗?
也许是,也是不是,我也真的只能说给他父母亲夸赞的,引以为傲的好儿女上面,打上一个沉重的引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