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城市中的普通人
在这个城市建筑日新月异,车水马龙的年代,人们的脚步总是匆忙,再加上肺炎的流行,大家都带着口罩,就更难关注到人了。在公司里带着口罩,见了几次客人,发现来访者也都带着口罩。为了安全起见,索性大家都带着口罩交谈。有时候事情谈完了,居然没看清对方的面目。日常生活中,同样的情形也经常见到,有的人即便天天见到,却从来无法见到他们的真面容。
垃圾桶旁的阿姨
自从上海开始垃圾分类以后,小区里并列而立的七八个垃圾桶旁,就多了个帮忙分垃圾的阿姨。其中有个阿姨身材中等偏瘦,穿着浅蓝色的旧工作服,带着深蓝色围裙,带着口罩。小区里的人,每天早晨或者傍晚,提着散发着各种气味的垃圾,来到垃圾桶前,这个阿姨总是毫不犹豫地前来帮忙,把垃圾做进一步的分类。家庭的垃圾,实在是最脏的所在,各种食物的残渣,海鲜的尸体等,不论视觉或是嗅觉,都不会感到愉悦,气味难闻之至,令人汗颜。然而不论是谁来,阿姨总是忠实地站在垃圾桶边上,帮忙做着垃圾分类,从未流露出任何嫌弃的表情。经常去丢垃圾,有时就感觉让一个人长期站在垃圾桶边上,忍受各种难闻的气味,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每次到垃圾桶边上,都猜想不知她家里还有什么人,怎么会忍心她长期做这样的工作,又或者是她一定很缺钱,否则怎么会忍受这样一份工作。记得曾经读过松江有个孩子的一篇作文《香樟树下母子情》。 那个孩子在文中描写了他的作为垃圾清运人员的母亲的艰辛,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当时的感觉是那个孩子,书应该读的不错,将来应该很有出息,因为能够那样想的孩子,应该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好苗子。只是不知如今这孩子身在何方?只是预见他如果走向社会,应该是会看到他人疾苦的人,无论为官还是为民,应该不会令大家失望。在今天很多人积极希望做官的今天,有时想,父母之为官,有时对于孩子是好事还是坏事,实在是一个未知数。而一个三观端正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却是终身受益的。有一次发现阿姨似乎想说什么,当我站定,试着和她交谈时,发现我居然听不懂她的话,原来她发音不清,似乎有表达上的障碍。然后,我自己,丢个垃圾,就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一样,心里想着,是不是做什么工作都是光荣的?阿姨的工作,如果让我做,我未必做得比她更好!
交叉路口的水果贩子
新冠疫情逐步控制后,人们就开始了谋生的节奏。各行各业,又开始了自己的劳作。饭馆,酒店,陆续开张,地铁站的苍蝇铺, 从螺丝粉到重庆小面,都已经开张营业,百果园也开始了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在众多的谋生行业中,有个皮肤黝黑的中年人,踩着一辆三轮车,车上按照季节,更换着水果。出现的时间,经常是下午五点后,到晚上十点左右,经过交叉路口,就会挺好他的吆喝,“买点水果,”, “水果便宜卖了!” 除了鲜活的水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样子,深蓝色的服装,带些油腻,略显陈旧,手里拿着个电子称,随时打算称重,皮肤黑中带红,颧骨高高的,最迟干裂,似乎很渴的样子,也许是喊得太多的缘故。每如果晚的时候看到,总是怜悯心顿生,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很多人谋生或者并不容易,要牺牲很多东西,但愿他们的辛苦,换来生活的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