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元文化的一点思考
当需要讨论多元文化的时候,说明我们意识到了我们可能正在被一元文化所束缚。就像我们要倡导“和谐”的时候,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些不和谐。
首先,一元文化是如何深刻地、牢固地、长期地占据着我们的思维的?我不想给一个正确答案,因为那样就陷入了一元。我只能从我的经验中去探索,也许我从需要安全感的那一刻起,一元思维给我带来了很多好处,譬如认同、归属、确定感。我抱着这些好处得以“茁壮成长”,但同时,我摈弃了“不认同”、“不安全”、“不同的声音”,因为那些会让我混乱、慌乱、错乱,然后痛苦。假如我持续生活在一个单一文化的环境里直至终老,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我的双脚决定了我有百倍于走出我狭小空间的能力、我的好奇心决定了我向外探索的决心、我的心智决定了我要去思考的冲动,于是就有了一元和多元的冲突发生,无可避免地发生了。
一元的“一”是什么?多元的“多”又是什么?不把这两个概念搞清楚就没办法谈“多元文化”,但其实又真真切切是搞不清楚的。“一”可以是指个体,可以是指一个群体,也可以指个体的某个特质,也可以指某个观念,还可以是某种大的文化,最本质的是“执着于”这个东西的思维,可能就是“一元”,我想把这种理解和佛家的“执念”相较,它们有相似性。理解了“一元”,才可能去发掘“多元”,为了我的方便理解,我只能暂且这么去理解一元。
一元带给我们哪些桎梏、考验或痛苦?一元会产生分别心,产生高低,产生围篱,因而滋生出权力、控制、贬低、歧视、排斥……曾经起到保护作用的围篱久了就成了牢笼,外面的进不来,里面的出不去,甚至里面和外面形成了对峙、火拼。于是有人想要改变这种状态,怎么改变?是里面的人先放下抵抗,把扎在自己身上的已经累叠成盔甲的钢刺拔下来?还是外面的人先放下武器,表示友好和接纳?没有人能签下这样一份“和平协议”。
但是,如果我们执着于刚才展现的对战的画面,则又会陷入一元和僵化。此时抬头看看,天上飘过一片云,里面的外面的人都看到了,那是多么美好的一片云;然后又飘过一阵沁人心脾的美妙的音乐,里面的外面的人都听到了……这时候,里面有人、外面有人开始放下手里的事,去谈论这片云或者这曲乐,聊着聊着,发现除了曾经对抗的这个东西,还有很多可以去关注的;于是曾经被贴了标签的那个“里面的人”、“外面的人”开始丰富起来,曾经那个贴标签的人发现自己也开始丰富起来,那个标签越来越小越来越小,以至于里面的人外面的人不知不觉共同沸腾起来,热度融化了中间的藩篱,越来越低,直至大家都忽略了它的存在。
我理解的多元就是刚才的那幅画面,不执着于某某、释放五感去迎接各种觉的可能。当你觉得不舒服不接纳的时候,可能是某个藩篱还在,如果你不想让这个藩篱这么快破除,那么接纳它的存在也不失为多元的一种态度;当你感觉受伤的时候,不是下意识拿出武器,向别人开火,而是去看是哪个藩篱阻碍了你,去觉察那个受伤的地方,自己是否有能力自愈?如果不能,该求助于谁?
多元是一个流动的、不确定的、无形无色无声无相无味的东西,一旦确定,它就成了一元。
写到这里,我发现我所说的东西竟然总是会碰到我仅有的一点佛学的知识,譬如心经早就说“无色声香味触法”,金刚经早就说“所说身相,即非身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道德经也说“道可道非常道。”我不是要炫耀所知,而是真切地感受到大道至简、九九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