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想法简友广场

自律

2022-07-10  本文已影响0人  曲茉

自律是一种约束,将自己控制在有规律的节奏生活中,这是我对自律的理解。

自律和拖延症常常相对,我们常把自律当成优秀的人必备的品质,而拖延症是懒癌患者的具体表现,自律的人达到的成就往往令人惊羡,特别是冠之持之以恒的名头时,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但现实生活中,拖延症的人往往占了大多部分,而自律的其中一项就是克服拖延症。

以前,我觉得自律是等同于高标准的时间管理,制定详密的计划,在某一个时间段做一件事,某一个时间点完成下一件事,控制了时间与范围,流程化、标准化成了时间管理大师。

看着他们的剧本,觉得他们很累,如果自己这么安排,是否又会过于枯燥与乏味?

于是后来又衍生出了“合理”安排时间计划,这好像不冲突了,制定的计划里既定目标过高,难以完成,那就说明计划有“缺陷”,时间并不“合理”。

这么一来,说法就合理了。

同样的二十四小时,有人在每个小时里都活得非常潇洒,而有的人却恍恍惚惚,无趣打磨时间。

但是你认为恍恍惚惚的人会意识到时光被消磨而懊悔不已么,其实不然。

看看楼道里白发苍苍的阿姨们常聚在一起“谈笑风生”,看看刷着抖音的孩童们“天真的笑脸”,看看牌桌上的人们打的那一手好牌气,这并非是不务正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罢了。

真正痛苦的正是那些拖延症很严重,又想变得自律而又克制不住自己的人。自律的想法俞是强烈,他们就会越挣扎,企图通过其他方式激励自己。

好不容易吧,看到了一些斗志昂扬的视频,打满了鸡血,并坚信着“明天一定是崭新的一天”,充满干劲,准备大干一场的念头一过,可能最后还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半途而废,亦或是发现自己内心不是真正的喜欢,更换理由把自己搪塞过去了。

自律是需要勇气和坚持的,也或者说,有了勇气和坚持之后让人变得更加自律,两者相互成就。

但,认认真真做一件事情就对了么?

是不是总会想着这件事是能让人心情舒畅、心态平和、技能提升、竞争力加满的么,等等之列的有益性结果,不然会认为做它何用?

所以,我们打算做一件事时,可能并不是因为“喜欢”,而是想要通过它,正面或侧面的给我们带来一些价值,那么,对这件事最终的结果是开始这件事情的动力所在。

而那些结果渺茫的,只能通过微妙的期望得出一个不确定性较大的事情,往往动力并不会很足。

还有一种就是大众化所认同的,比如,所有人都认为“读书”一定是一件益事,虽然不会一下子改变你,但是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继而产生理性或非理性的行为。

很多人不喜欢读书,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认为读书是件好事。

所以奇怪的自律想法诞生了:“我要花每天半个小时去读书”。

不管什么书,仿佛读了就真的是自己的了。突然有那么一天没读够半个小时,就认为不够自律了,又陷入一种反复的情绪消耗当中。

也许这并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结果呢。

自律或许应当是当你面对生活的某些事情无能为力时,提前未雨绸缪的准备;或许是当失去自我陷入迷茫时,临时安放心中平静的一种行为;也或许是向往某一种生活方式时,向着带有丝丝希望和光辉的前进途径。

打破所有的规则或枷锁,摆脱挣扎与行为学理论,意识到自律是自己给自己的要求,要求的标准自行决定,不需要参考他人,也不需要受他人影响,而做认为值得的并可以坚持的事情。也可以不需要周期性,不需要投资回报性,不需要确定性,说服自我比强迫自我好。

如果什么还是什么都不确定,做了总比现在好的话,那么应该去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