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自由

管理学,“破局”的智慧

2018-06-03  本文已影响2人  2f61044acee1

       高考结束的时候,当时网络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选报考专业的时候拿着一本厚厚的报考指南开始研究。当时看到管理学这个专业的时候,“嗤之以鼻”,学完有什么用,管谁呢?现在想想当时真的是年少无知。工作后才发现,管理学的作用无处不在,因为它是一门破“局”的学问,而在中国,最不缺少的就是“局”。

一、什么是“局”

        听到“局”这个字,脑海中不自然浮现很多阴谋论的念头,但深究起来又说不清到底什么是“局”。听到宁老师的解释豁然开朗,所谓的“局”就是你身边各种资源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状态与关系。所以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我们在社会中生活,就难免身处一个一个“局”中。这些“局”中有帮助你实现目标的“正资源”,也有阻碍你实现目标的“负资源”,所谓“破局”就是要转化“负资源”,扩大“正资源”的范围,让自己的目标得到实现。

二、如何“破局”

       如何去“破局”?宁老师给了三种思路,第一种就是寻找“无关资源”,并通过正负资源和无关资源的整合,完成对负资源的转化。在现有资源无法实现目标的时候,去寻找其他资源的帮助,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二种思路,就是对“资源”进行重新定义,找到新的出路。也可以这样说,破局的第二种思路就是换个思路去想问题。文中举到“711”便利店的例子。“711”便利店并没有把自己定义成一个传统超市,而是通过引入ATM机将自己的每一个便利店改造成一家自助银行。从而在零售利润之外,又赚取了金融行业高额的利润。

        第三种思路,就是重新定义自我,敢于把自己碎掉。很多负资源是搬不走的,只有通过把自己“碎掉”,从这些负向资源的“缝隙”中通过之后再重新组合。这个思路我想到的一个例子就是“韩都衣舍”。“韩都衣舍”实行小组制,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微型的子公司,赋予小组足够多的权利,这样这些小组就能够对市场的需求更加快速的反应。通过这样组织机构的改革,把一个大公司“碎”成一个个小公司,但最终实现了“破局”。

      上述的三种思路更多是从“破局”的思维模式出发,“破局”还需要方法论的指导,就比如泰勒和福特的“科学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成功的靠效率破局。方法论的东西,需要我们通过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

      “思维模式”、“方法论”在破局过程中很重要,但还有一种东西在破局过程中也十分关键,这就是“势”。宁老师对“势”的定义就是机会,顺势而为,事半功倍,逆势而为,事倍功半。马云不是第一个做电子商务的,马化腾也不是第一个做通讯工具的,但最终他们成功了,而其他人大部分被“拍”到了沙滩上。马云和马化腾在创业的过程中,都遇到过企业“夭折”的危险,但后来成功的“借势”,在外部力量的帮助下,逐步实现自身企业的壮大。正向宁老师说的,能做大事的人和成功的企业都不会只靠自己的蛮力,而都善于借助外部的力量。“借势”之后,我们要知晓如何把握趋势:审视、准备、辨识和行动,也就是要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情。

三、破不掉的“局”

       宁老师最后告诉我们也有很多“局”是破不掉的,比如社会关系的局。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人的社会关系就是这样一圈圈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的,这种现象就叫“涟漪效应”。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自己为中心,这样就难免存在社会关系的亲疏厚薄,在企业中也容易出现一种“任人唯亲”的现象。但这个“局”破不掉,哪怕对上述现象再深恶痛绝的人,一旦坐到领导层的位置,自然不自然的会提拔那些自己熟悉的人、信任的人。虽然这种关系的局破不掉,但知道背后的道理就可以更加平和的看待很多事情。此外,在将来坐到领导岗位上时,建立并完善规章制度,用制度去约束“人情”,尽力打造业绩文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