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人连谈恋爱都觉得不快乐?

2024-08-17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镇黄昏

如果说婚姻是恋爱的坟墓,那么婚前的恋爱期间,那段朦胧又暧昧的时光,应该是每一个人生命中产生多巴胺最多,最快乐的一段光阴。


很多年以前,与朋友们聊起关于年轻一代的恋爱问题。

我说,我感觉关于谈恋爱,我们那个年代的,与现在的最大的区别是:

我们那个年代是认真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然后就想去对TA好。所以想着办法讨好对方,博人一笑。

女的给男的打毛衣、洗衣服;男的自然是上下班的接送,农村的甚至去女方家做农活,也会买各种零食、或者衣物服饰……

持续付出的过程充满快乐,如同各种消费,心里得到极大满足。

现在的谈恋爱是看那个人究竟可以对自己有多好,对自己有怎样的付出,再考虑要不要和TA交往下去。

好像所有的话题都是车子房子,年薪月薪,各自节日的红包礼物……

所以这个过程很可能总觉得对方对自己不够好,付出不够多,不到位,总是心怀不满。

那天与一个小友聚餐喝酒,聊起一些事情,小友说,他现在特别讨厌“情绪价值”这个词。

我亦有同感。

网络上,现在充斥着很多这方面的言辞论调。两个常见的词,就是“情绪价值”,“经济价值”。

所谓的“既提供不了经济价值,又提供不了情绪价值”,然后就应该如何如何……等等、等等。

碎片化,精细化的网络时代,连谈恋爱的男女情感交往这样的事情,也已经极度细分精细化了。把一个原本是没法用标准来衡量的情感问题,如同剥洋葱一样,层层剥开,步步精分。

好像每一步都可以设置一个标准。人与人的交往,就看对方有没有价值。

这倒令我想起《我的阿勒泰》里的一句关于价值的一句话:

“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挺好嘛,自由自在的嘛!”

究竟是这个时代的人都缺乏安全感,还是这个时代的人在绝对物质主义至上的前提下,都变得精致利己?

想起一个女性朋友很多年前曾经说过的一段话,这么多年过去,原话已经模糊,大意是说:

——在男女恋情的个人感情方面,她还是希望感性一些。她不喜欢把个人感情太过于条条框框,摆各种条件,然后像配对做交易一样。

我个人也一直持这种观点与态度。个人情感,还是希望自己纯粹情感方面的喜欢多一点的;而不是各种物质条件满意合适的。

我也觉得人生还是不确定性一点的好。未来充满各种未知与可能。

这样的人生才更有趣味一些。

哪怕是做一个倒霉的,一辈子需要持续付出与牺牲的人,也不后悔。

那种已经知道了结局的电视剧;那个所有生活细节都需要按照既定模式走程序的日子;那种一眼可以望到底的人生,也实在是味同嚼蜡,生无可恋。

2024/08/18 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