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写作
2022-07-06 本文已影响0人
思无邪盛唐气象
才看过简书主页推荐周老师的一篇短文,他文中说到,“写作最好的状态就是不要总是写我。”对此我极为认同。
由此看来,老师行文形如尻尾,看似很短,但总会荷枪实弹,击发出去,总会打到许多人的痛处。读他的文章,毫无隔靴搔痒之感,从来都是打痛关节,直击痛处。
“通则不痛,通则不痛。”其实,无论是人体,还是写作都有健康与亚健康之说。
“三高”,或是肥胖,或是枯槁,内分泌紊乱。“肾虚”,则面色无华,发如枯草,面无花光,失眠盗汗,体虚乏力更是常事。
写文章也是如此,我以为,总写自己,应该大部分都是初学者,还有一部分属于只愿守在自己思想认知的围城里,明日明日,我还是我,仿佛一旦扔掉自我这根助力的拐杖,就再也找不到自我了。
自我在哪里?在日常流水,在养娃育儿,在以讹传讹,在似是而非,在还以为是,一切的自我和偏见,其实都凝聚在他手中,他的思想执着的那条终日不离的拐杖里。
窃以为,总写自我,是源于作者的眼界和思想一直都没能打开,山重水复之间,也许他们读过的书并不少。少的只是自己对其中人文思想的自我思考。他们都像古人或前人身后留下的影子,放在光线正投影,大多不会超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这个形象特征。有时还会出现光怪陆离似是而非的漫反射,让原作走样儿变形,读书至此成了一年块每天都立在眼前的哈哈镜,仿佛乡下远亲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让自己也不知不觉中成了其中存在于虚实之间极度夸张的一个人物。
试想,若是这些“想写文章的司马懿”总是守城不出,别说是周老师,即便是屈原转世,诸葛亮出山,太史公出马,也得把他们一个个气到躺平了事。
试想,若总试图希望复印机能超越自己,印出思想,印出新意,那才是真正的天地洪荒,咄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