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得比你少,为何混的比你好?
过年过节偶尔免不了同学聚会,无论80后还是90后,都已经不再年轻,同学一聚会,不再畅想理想,激杨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谈论的东西都很实在,很实际:无非是谁在干什么事,拥有多少资产,嫁给什么样的人。
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讲的是与你自己的过往对比,而不是用来压过人家一头的秘密武器。因为你根本不清楚别人手上拿的是什么牌!
一个小学同学跟我说:我以前总看不上我们老板,我觉得自己好歹是名校毕业,他初中都没有读完,能懂什么!后来,我知道他在20岁的时候自己做出口贸易挣了400万。我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所以,心里就没有那么鄙视了。再后来,我知道他父母都是国企干部,而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心里就彻底服气了!
所以,我就对他说:如果你不读书,你连现在的工作都干不了。你如果和他一样初中都没有读完,按照你的家庭能给你的资源,你的家庭所能给你的教育,以及你的性格所能做的选择。你会发现你此时此刻应该在富士康的生产线上,说不定年前还被裁掉了,而无法像你现在这样——这就是知识改变命运最实际的地方!
现实世界是多个维度的,并不是谁的分数高就赢者通吃。我们从小被教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那是因为在我们父母的世界中,除此之外别无出路!他们能够给你的,能够看到的,能够教你的就只有这个出口,所以会无穷无尽的放大单点的价值。另外,他们无法理解过于复杂的多维事物,热衷于线性标准的指引,所以会把读书简化为分数,这样比较直观,立竿见影,容易采取行动。任何人都需要在自己的生存结构中寻找出口。人对自己所处生存结构的自我抽象具有天然的自我遮蔽性——换而言之,匮乏的不仅仅是生存环境中的资源,还包括看清生存环境的能力以及克服应急反应的理性和采取行动的勇气!即便有提携的人出现,你的教育、心态、认知和性格也会竭尽全力的躲避掉。然后,回到既定的轨道中不断重复。
这个社会不仅仅产业是分层的,能从事的事也是分层的。甚至个人能力也是分层的。
如果一个餐厅底层打杂的人很难逆袭为大厨;那么,他改行去当群众演员,也无法熬成主角。个人能力的层级分布是跨越行业的,同一层级的工作,可能在不同行业中表现为不同职位,但是,一旦达到这个层级,不管切换到哪个行业都能够胜任。这是很多人的思维误区——大家往往不会着力于分层跃进,而是表现为两个极端:要么就淤积在同一个赛道中做力不从心的军备竞争;要么就毫不深入,不断在不同赛道之间做低层次的频繁切换。无论是横向的淤积在底部,还是纵向的淤积在底部,都是能量转化率非常低的一种浪费。
或许有一些读书没你多的人混的就是比你好。或许一些长的不如你好看的人就是嫁的比你好。但是,判断复杂事物不能只抓住一个指标,而把起它的指标都预设成和自己一样。无论是为了突破生存结构的内在约束,还是为了搞清楚人家为什么混得好,都必须从自我遮蔽的惯性思维中跳出来。看到背后多个维度的关键点。那些你没看见的能力和资源才是造成差异的关键——该补齐要补齐,该接受只能接受。一厢情愿的祈求奇迹发生,真的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