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

现代企业管理之怪现状

2017-05-17  本文已影响62人  d787265b0702

说起中国的企业环境,无论从企业在外部环境下的发展、还是内部的人员组成和协作沟通方式,都已经物是人非。

从20世纪初的粗放告诉发展到现在的供给侧改革,世界环境和中国经济本身的地位,都已经不允许企业继续延续过去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生产管理模式。

而从人员的构成上看来,80后成为管理层,90后逐渐成为职场主力。当然,在一部分依赖经验和技艺的行业,70后仍然构成主要的组成部分,而这一部分人业已成型的协作与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优化改革洪流中最难以撼动的鹅卵石。

依赖人口红利轻松赚钱的时代已经结束,从生产方式到人员协作,我们的时代需要一个更加与时代接轨的方式,去提高我们的沟通效率,来产生更大的效益。

然而在现代企业的生产与管理中,仍然怪相频出。而人的职场素质教育,是这场改革中最大的难点。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一个世界通用的企业管理方法——精细化管理。

现在,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互联网领域,日事清所处的企业管理行业都正处于风口,说明“科学管理”的思想已经开始得到中国企业的重视。

而“精细化管理”,起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日本,放在现今的中国,可能仍然行之有效。


什么是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

规范化——不够规范:入职流程、工作流程、人事管理流程;

精细化——不够精细:目标与分工不明、记录不清、企业知识体系未得到有效积累;

个性化——不够个性:套用现成模式。

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等等。

精细管理是整个企业运行的核心工程。企业要做强,需要有效运用文化精华、技术精华、智慧精华等来指导、促进企业的发展。只有深谙和运用管理精髓的企业家或企业管理者才能在企业成功发展中充分运用。

它的精髓就在于:企业需要把握好产品质量精品的特性、处理好质量精品与零缺陷之间的关系,建立确保质量精品形成的体系,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创建品牌奠定基础。

它的精密也在于:企业内部凡有分工协作和前后工序关系的部门与环节,其配合与协作需要精密;与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的适宜性需要精密,与企业相关联的机构、客户、消费者的关系需要精密。

团队协作:企业内部凡有分工协作和前后工序关系的部门与环节,其配合与协作需要精密;

知识管理:与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的适应性需要精密;

客户维护:与企业相关联的机构、客户、消费者的关系需要精密。

精细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个企业在确立了建设“精细管理工程”这一带有方向性的思路后,重要的就是结合企业的现状,按照“精细”的思路,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分阶段进行,每阶段性完成一个体系,便实施运转、完善一个体系,并牵动修改相关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整合全部体系,实现精细管理工程在企业发展中的功能、效果、作用。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实施“精细管理工程”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意识。“精细”的境界就是将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最好地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讲,精细管理工程具有把企业引向成功的功能和可能。

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及解读

1.精细化管理是管理者用来调整产品、服务和运营过程的技术方法。它以专业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把服务者的焦点聚集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已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的竞争力。

精细化管理就是要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此处有超链接)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把抽象的战略、决策,转化为具体的、明确的发展举措。

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细操作和管理为基本特征,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克服惰性、控制企业地漏,强化链接。协作管理,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管理方法。

也就是说,精细化管理是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

2.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管理的对象逐一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责任,使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使每一个问题都有专人负责,而不是打乱仗。

这个概念强调三个层面的内容。

其一是全员管理,精细表现在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并依靠全体员工的参与来组织、实施企业的活动,其中涉及到岗位职能的定量、复合、工作流程的标准化以及工作效果的最佳化;

其二是全过程管理,“精细”表现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松懈、疏忽,做到环环紧扣、道道把关,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细节管理。

其三是市场管理和运作。

3.企业竞争战略的精细不仅表现在精细的积累性竞争优势上(团队知识体系的建立),而且还表现在企业战略方向选择、战略执行的精细化、精确化上。

例如,

在市场营销战略上,市场细化、深化、个性化;

在操作与运行战略上,精确化、低废化、效率化;

在技术开发战略上,范围化、弹性化、柔性化、微化、宏化、大规模化;

在组织战略上,人性化、关怀化、扁平化、精干化、网络化、方面化;

在人力资源战略上,知识化、团队化、流动化,如此等等。

这么多“化”,看起来像是冗长烦闷的重负工作报告?

其实日事清已经把这些理论融合在软件里,只要用心使用软件,就会逐渐掌握这些理论的精髓。


日事清团队在长时间对企业管理与团队协作流程的研究过程中,总结了现代中国企业存在的通病——非精细化管理导致的效率低下,总结为以下几点:

从员工的角度讲:

1.企业战略与规划未能体现在员工的日常活动中;

2.员工配合协作方式粗放和原始;

3.岗位职能不明确、不定量、无复盘;

4.工作流程非标准化;

5.员工只学会了工作,视野与能力未得到提升;

6.人员流动机制不成章法;

从工作流程讲:

7.工作环节衔接或疏或密,疏则低效松散,迷则无弹性不合理;

8.分工协作不科学,不落地,职责与先后顺序混乱;

9.工作交接无质量把控;

10.生产与操作过程中废物率高,无效劳动带来的损失巨大;

11.产品开发人员权限混乱无度;

从公司层面讲:

12.无法沉淀公司核心竞争力与品牌基础;

13.企业生存、发展环境只有老板知道,员工缺乏整体意识;

14.企业相关机构、客户、消费者关系管理松散混乱;

15.套用现成老旧低效的管理策略;

落地到真实的企业场景中,就会发现以下企业怪相:

怪相一:很多人学不会:公司的工作是以团体为单位展开的;员工配合协作方式粗放和原始;

怪相二:工作日报手写——管理方法像在上个世纪;套用现成老旧低效的管理策略;

怪相三:“原来这也是我分内的工作?没有人告诉我应该先做什么”;岗位职能不明确、不定量、无复盘;分工协作不科学,不落地,职责与先后顺序混乱;

怪相四:新员工做每件事,都要一遍又一遍地问老员工怎么做;工作流程非标准化;

怪相五: 要不太急要不太慢,忙的忙死闲的闲死;工作环节衔接或疏或密,疏则低效松散,迷则无弹性不合理;

怪相六:公司战略目标和商业前景?只有老板知道;企业战略与规划未能体现在员工的日常活动中;员工只学会了工作,视野与能力未得到提升;企业生存、发展环境只有老板知道,员工缺乏整体意识;

怪相七: 每一次交接都是失误的累积,到最后只能推翻重来;工作交接无质量把控;生产与操作过程中废物率高,无效劳动带来的损失巨大;

怪相八:权限管理?那是什么?我们公司自由平等!员权限混乱无度;

怪相九: 客户?机构?政府部门?联系方式永远找不到!企业相关机构、客户、消费者关系管理松散混乱;

怪相十:公司开了十年,有用的经验却都丢失了;无法沉淀公司核心竞争力与品牌基础;

日事清将持续推出典型案例,以精细化管理理论为背景,以日事清为工具,列举企业管理与团队协作现状与弊病,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案例,帮助用户与日事清共同成长。

加入日事清,时光会成为你的财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