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地坛

2018-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希GX

    “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等待了四百多年。”冥冥之中,那古园成了史铁生的一束光,照亮了不只他一人的心。

    他曾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看似一句玩笑话,而在这背后,隐藏了常人无法亲身体会的伤痛与无奈。史铁生1951年出生于北京,18岁去陕西延安插队时,遭遇暴雨和冰雹,高烧出现腰腿疼痛症状,最终导致双腿瘫痪。正值芳华之龄,一场天灾, 让史铁生坠入黑暗。而那时的他逐渐颓废,堕落下去,精神处于崩溃边缘,于是,古园出现了。如同一场救赎,“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他常摇着轮椅,独自坐在一棵树下,看朝晖夕阳,思索生命。地坛将他一步声拉出深渊,为他“指点迷津”。

      当我阅读《我与地坛》的时候,他笔下的地坛、母亲,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可以说母亲给他了生命、力量与后盾。起初,史铁生去地坛时, 母亲总不放心, 担心他寻短见,总站在暗处守着,望着。逐渐地,她不再如此的担忧,因为她发现地坛是史铁生的生命转折点。令我记忆深刻的是关于母亲的一个片断:当时史铁生又摇着轮椅独自出门时,如心灵感应般地回头。果不其然,母亲正在门边望着他,目送他离开。那道目光中击了他,让他发现自己之前一味的堕落让母亲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以至于在母亲死后,他的文章获奖,而母来再也看不到了,写作业也曾是母亲的梦想与热爱,这使他愧疚终生。地坛是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人,也更像位智者,准备好了一切,让他自己去发现生命,探索生命,最终热爱生命,使那片早已干涸的心田重新萌发了生命的绿叶。

      起初我对他的一切抱着同情与怜悯,其实并不需要。他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情心。在地坛中,他已然发现了生命的真谛。我曾经也寻找了一处天地。地坛与史铁生血肉相融,而我与公园如同挚友,这便是为何我一看到《我与地坛》便引发了共鸣。我天生忧愁,有时因人因事,而有时却莫名其妙,我也从不觉得我是个小孩,而是老成的令人生厌的大人。我又何尝不想拥有一颗活泼泼的赤子之心?而当我把自己的失意与史铁生相列时,我总是羞愧。他去地坛寻找生命,得到生命哲学,而我去公园寻找安慰,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再去公园,许是不敢吧,又或许是因为太冷清,太寂寞。恰好那时我又陷入了不断的优愁中,总是不快乐。而史铁生说:人有三种根本的困境,第一,人生只能注定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是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的,这意味着孤独;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 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其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第三,人生来不想死,可是人生来就在走向死,这就意味着恐惧。上帝用这三样东西来折磨我们。不过有可能我们现解错了,上帝原是给我们三种获得快乐的机会。豁然开朗之后,我越发地沉浸在寻找孤独的道路上。

  史铁生对我来说其实并不是什么英雄,或着说在我的世界里其实没有英雄 。他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盏灯, 一个引路的老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