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容易伤阳气,湿也容易伤阳气,两者有什么区别?

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1. 湿为阴邪
湿性类水,水性是偏冷的,这是湿为阴邪的原因之一。湿为阴邪,容易阻滞气机,简单讲就是容易妨碍人体气的流动。人体里面的水液跟气是什么关系,气行即水行,但千万不要理解为一股气推着一股水走,没有那么直观。人体中水分或是水液跟气的关系,《黄帝内经》表达是说有一点像是雾露状,就是半气态半液态。

这样我们就可以想象,所谓湿,按照现代人的观念,有一点像体内的水分子多了呈离散状态。当这个雾露状的东西,水分子的比重大了,假如真的有气这回事,气的运行一定是流畅度减慢的,即气滞,气滞的表现——一个字:胀。哪里气憋住了,等于憋住的位置气相对多了,气多了,就像自行车的轮胎,没有气,我们就泵气直至饱满,就会发胀,所以局部有胀感,是气滞的表现。

也可以这么说,凡是湿停留的地方,除了湿本来的症状之外,也很容易出现局部的胀闷感,这就是易阻滞气机。这也反过来提醒我们,治疗湿病的时候,要加行气药。但加行气药,不用加得那么笨,不需要几味袪湿药加几味行气药,因为有的行气药本来就能袪湿,有的袪湿药本来就能行气。像陈皮、白豆蔻、砂仁这些药物是袪湿跟行气都兼备的。

寒邪容易伤阳,湿邪也容易伤阳,两者有什么区别?
可以这样理解:寒邪伤阳,伤得比较厉害,同时不太分部位,什么地方都可以伤。湿邪伤阳,一般是选择性的,最容易伤的脏腑是脾。脾喜燥恶湿,换一种表达就是脾对湿特别敏感,特别害怕,所以湿容易伤脾阳。阳气代表功能,脾阳一受损,脾的功能就下降,就容易出现腹胀、不想吃饭、大便烂(黏)。

2. 湿性重浊
重:意思是沉重。只要人体出现了全身或是局部的沉重感,中医都算湿。因为湿性类水,水的比重比较大。比如刚才讲的关节痛,假如是游走性的,我们叫作风痹;假如有的人关节痛不是游走性的,而是有沉重感,于雨天加重,我们一般叫作湿痹,因为有沉重的感觉。

有时候病人的主述是很模棱两可,比如他说医生我很疲倦,很多人可能会误会,直接把疲倦当作了气虚。这不一定对,因为疲倦感其实有两种,一种是无力感,一种是沉重感。假如疲倦是无力感,一般是偏气虚;假如疲倦是偏沉重感,一般就偏湿。可能有人说,我分不清楚,好像有一点无力感,又有一点沉重感,那算什么?其实很简单,可以判断为气虚夹湿。

里急后重:就是排便的时候排到最后,有一点拉不干净的感觉,拉完又想拉,肛门有重坠感。肛门有重坠感还是符合“重”字,所以也算是湿。
浊:指分泌物、排泄物浑浊。

3. 湿性黏滞
黏:黏腻,是指症状的黏腻性。妇女的带下量多,这个带下通常是具有黏腻性,也有浑浊性,符合浊和黏。男子的慢性前列腺炎,小便到了最后,会带一点黏液,这种黏液的黏也是湿。大便擦不干净,很废纸的黏算湿。更严重的,就是里急后重,拉完又想拉,拉不干净的。早上起来眼屎很多,眼屎是黏性的,这是湿。面部有油垢感,油垢的感觉是黏的,是湿。头发是油性,属湿。我们可以自己对照一下,凡是分泌物、排泄物是浑浊的,通通都可以用湿来命名,或是用湿来概括。

滞:是指病程的长绵性。只要病带了湿滞,这个病的周期就比较长。病的周期比较长,跟黏滞也有关联,就是黏乎乎的,不只是指症状黏乎乎,连整个病程也是黏乎乎的,这是湿的特征。

4.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易袭阴位:简单理解就是水往低处流。上面列举的很多症状,要么是小便,要么是大便,要么就是外生殖器,要么就是一些隐蔽的部位,所以湿为阴邪,易袭阴位。

湿性趋下:指的是致病有往下走的特征,这可以跟风邪相鉴别。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因为易袭阳位;而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因为易袭阴位。

注意,以上讲的湿是外感六淫的外湿,人体还有一种湿叫作内湿——脾虚。脾的一个功能是运行水湿,当脾虚,脾功能下降的时候,一样可以产生内在的水湿痰饮。只要是内湿,就是脾虚生湿,它的表现就是脾虚的表现+重浊黏滞趋下,且这个湿是从内而生的,而不是从外而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