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日记简叔和他的朋友们简书热文制造局

开年机会在哪?

2020-03-24  本文已影响0人  冢虎欢喜哥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句话是我小时候的梦想和心声。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有出去打拼的想法。

为什么?

我们家是村里的特困户,在村里被村民看不起,在家族里被亲友看不起,那些嘲讽和轻视的眼神,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

我从小性格就很倔强,从不肯服输,越是被别人瞧不起,我越是想证明自己。

记得当时看到了《论语》里的一句话:父母在,不远游。

我看父母身体健康,我就想一门心思想飞出大山。

我家在秦岭脚下,到处都是崇山峻岭,在我的印象里,我们那里是没有工业的,唯一有的就是农业。

当时我就意识到,在这里没什么发展前景。

当时我想走出去就三条路:打工、读书和当兵。

当时我认为最有出息的是读书,我拼命努力学习,后来也算是如愿以偿,考上了重点初中、高中,后来还考上了一本211大学,我终于飞出那个小山村了。

在我的世界里,就没有远游不远游的说法,我就想走出去,并且告诉自己,我一定要走出去。

为什么?

这是我唯一的出路,要不我就出去打工,我不想一辈子这样过。

后来我才知道,《论语》里的那句话没看全,原句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游必有方”是什么意思?

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就要有一个正当明确的目标才外出奋斗。

我从8岁起,就开始在外借宿读书。从初中开始,除了暑假回家,我就一直在外读书,有时候甚至暑假都不在家。

为什么?

为了赚读书的钱,我多个暑假去打暑假工。

常年在外的借宿生活,加上我家庭条件不好,经常要看别人的脸色,受委屈更是家常便饭的事。

这让我早早成熟起来,也让我早早独立起来,要让我早早开始接触社会,这让我对世间的人情冷暖有更独到的理解和更深刻的体验。

在我青少年的时候,我奋斗的动力多是来自外界的鞭策和内心的不甘心、不服气、不认输。

在青春年少的岁月,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人在战斗,虽说我也想家人,但很多时候,这些情感只能埋在心底,因为我随时都要面临生存危机和竞争压力。

很多人会纠结要不要去外地发展,很多人会担心父母的身体和生活,我也很担心很难过,谁不想获得父母的支持?

但我父母亲友不能给我任何支持,我只能靠自己,我也想尽孝道,但如果我待在那个小山村,我不知道用什么来让“孝道”落地?

用一张嘴?

还是一直陪伴在父母身边?

......

后来我发现,我陪伴在父母身边也没用,只要回家没钱,不管我怎么陪伴,父母亲友虽什么都不说,但那种眼神和态度,还有各种质问和担忧...

相信经历过的一定感触深刻吧?

有些感觉是无法用任何语言文字描述的,唯有自己亲身体验才能理解。

后来我看了一位高手的分析,他认为‘孝‘分小孝、中孝、大孝。

A、小孝是供养。

就是父母缺什么,就提供什么,让父母吃好、穿暖、住的舒服。

B、中孝是陪伴。

就是天天陪伴在父母身边,我在外漂泊打拼,一年也就一两次回家,很难做到陪伴。

C、大孝是超越。

2006年,我追随过一位老师,他40岁跌到了人生谷底,老婆都和他离婚了。

在他40岁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改变他人生命运的机会,为了事业,他连续几年没回家。在他奋斗的第二年,他的老父亲去世了,他父亲去世前都还担心他。

但他十年磨一剑,在他奋斗的第五年,他带着他的创业团队,开着十几辆小车衣锦还乡,他的成就超越了他所有的父辈,他84岁的老母亲看到这一切喜极而泣...

要做到大孝不容易,要忍受很多委屈、误解甚至非议。

谁不想超越?

但超越并不容易,想超越就得不走寻常路,就得走别人不敢走的路或别人放弃的路。

这些都是绝路,但我坚信只有绝路才是真正的路--因为有绝处逢生。

后来我出了社会,去了中国两大商帮的发源地,一个是潮汕,一个是温州。

在这期间,我接触了不少潮汕人和温州人,这些人几乎都有外出打拼的天性。

他们是四海为家。

后来,我看了《温州一家人》,里面的温州人的拼搏和锐意进取,真的令我佩服和动容。

他们离开家乡外出打拼的勇气给了我巨大的信心和鼓舞。

由于我坚持写日记,在不知不觉中,我居然把自己有的一些困惑写明白了。尤其是父母的三大需求:安全感、荣誉感、归宿感。

A、父母的安全感来自哪?(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钱。

父母年龄大了,如果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就会缺乏安全感,会莫名的担忧。

作为子女,有条件尽量多给父母一些钱,给钱就是给安全感,父母有钱会更加心平气和。

第二、子女成家立业。

父母都盼子女能早日成家立业,这样父母就放心了。

B、什么是父母的荣誉感?

过年邻居都聊什么?

绝大部分都是子女的话题,如果子女努力奋斗,有条件开辆好车回去,带父母到村头转转,再带父母去旅游,父母回来在邻居面前是不是很骄傲和自豪?这就是“子荣母贵”。

当子女有出息了,父母以子女为傲,父母在街坊邻居面前腰板挺得直,抬得起头,父母会不会因此更加开心、快乐、幸福?

C、父母的归宿感来自哪里?(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一个相濡以沫的老伴。

如果父母都健在,他们彼此有个伴,父母和谐相处,相互依存,这就有了归宿感。

第二、子女适当的陪伴。

不一定需要天天陪伴,如果没赚到钱,在家又不勤快,陪伴的开始就是矛盾的开始。努力拼搏,时而相聚陪伴,这种陪伴就会显得弥足珍贵。

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只有赚钱才能孝顺父母?

好男儿志在四方?

以市场为家?

四海为家?

......

新的一年开始了,我更加准确的认识了孝道,更加清晰的了解了父母的需求,更加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我将不再被孝道束缚,超越了传统和普通意义上的“孝”,或许我的行为暂时不被亲友和外人理解和接受。

但这一切都不是最重要的,我只需要默默的去努力奋斗,不需要让任何解释和说明,未来用行动创造结果,用结果捍卫尊严,用事实代替解释。

我坚信:只要我心中有父母亲友,他们一定能感受到,孝不是嘴说出来的,而是用行动践行的。

2020年开始了,不要在被孝束缚和绑架,勇敢的走出去拼搏,来年用结果和事实让孝道落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