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选择与次优选择
罗翔老师在公共媒体上讲“次优选择好于最优选择”。
最优的选择是以理想状态为最高要求,而次优选择则是一种根据当下情况折衷的选择。
然而世界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只要存在不确定性,人们就没办法达到理想状态。
因为身体的原因,我不能吃食堂的饭菜,于是晚上多做一些,第二天中午吃。
每次热饭的时候都有人问我,你每次都热饼,是不是喜欢吃饼?
我不得不解释:我也喜欢吃米饭,这是最优选择,但是微波炉热不透,一口热一口凉的,吃了胃不舒服,要是能架个锅热个饭就好了。
我说不想吃馒头花卷,只有饼还行,可以天天吃,是次优选择。
体制优势决定了有些事虽然具备条件,但又因为种种原因而得不到执行。
如果每天带饭,那就要盯着数量,看不够了就赶紧做,有时候就容易忘,我也不喜欢多事,有了就吃,没了就买饼,时间一长也就不吃了。
在北方,饼这东西,哪里都有得卖,有的家里也常做,只是我家不常做。后来,丈母娘和媳妇都认为我爱吃饼,所以有时候饭不够或熬粥的时候,就直接买饼。
我不再解释。
后来在单位也不再解释了。
除了生活,在工作中,为了推进进度,常常要根据实际情况,例如人手限制,时间要求,现场环境等客观因素,还有合作伙伴的想法,上级的真实意图,自己对工作的理解等主观因素,放弃最优选择,做出次优选择。
比如先完成,再完善。先做到六七成,然后再逐步完善,就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既给上级充分的指导发挥时间,也留下了自己修改时间。
上级布置任务后,下级先要考虑工作目标,工作对象,完成时间,再就是完成度。
完成度是一个客观存在,也是主观的产物。不在上级核心重要工作范围内的工作,过得去就行。
你一个业务部门,上级部门让你们出个元旦节目,你信心十足,恐怕没人知道你在校期间组织过校级大型文娱晚会,每天操持同事排练。
本来就是个乐哈哈的过程,硬是按照高标准来要求,折腾同事,表现自己,那你就走偏了。
对于上级关注的工作内容有几个判断方法。一是他的布置的态度。他说这个任务非常重要,只有你能完成,那你要上心了。
二是关注度,布置完工作后,隔三岔五的问进度和重点事项,有情况你要及时汇报。
汇报要有条理,分清主次。有一二三种情况,准备一二三种应对方案。
三是个人的定位。你自己在工作团队中的位置。狼群中,每一只狼都有自己的定位,放哨,掩护,打援,佯攻,主攻,但最终是体现在吃肉,即分配上。
你放心,上级不会让一个哨兵去打主攻的,首先把放哨的任务完成好,才有可能接到更高成长度的工作。
但同时要注意,紧急的工作方案,影响别人工作的方案,是不能采用先完成后完善这个方法的,因为有时间限制,要拿出高标准的要求。
既不能让执行人员理解错误,执行不下去,也不也让上级知道你的方案问题很多,老是改来改去的,在一个工作上来回磨洋工,拖延时间。
对于不重要的事要忘掉最优选择,直接次优选择。
对于重要的事,最优选择是方向,次优选择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