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水电影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愿你在盛大的真人秀场里保留一份清醒

2016-08-26  本文已影响922人  34874ba23425

1

几年前看过一部颇具讽刺意义的英剧《黑镜》,记得其中一个剧集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高科技的时代,四壁陡立巨大的电视荧幕,每个人住在质感饱满的空间里。

人们每天循规蹈矩做着相同的事,靠踩单车挣到点数,即虚拟货币来打理自己的形象和进行系统升级。

他们唯一的消遣就是看电视。

这时如果将镜头拉远,你会发现这些人其实不过是生活在一个个晶格空间里,他们就像是科学家养在培养皿里的实验者,每个人每天蹬车赚取自己日需的点数,来满足享乐的需求。

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对这样的生活已经厌倦不堪,他厌烦了每天都必须踩单车,厌烦看到的节目都充满了低级趣味,他开始不在意被扣点数,不在意是否多赚到虚拟货币,每天活得麻木如丧尸。

直到有一天他听到了隔壁一个女孩唱歌,那歌声让他第一次在那个冰冷的全智能时代感受到了温暖慰藉。

他不惜把自己全部的积蓄1500万点送给那个女孩,让她去参加“达人秀”完成自己的梦想。

讽刺的事情在于,当女孩抱着一颗想当歌星的梦想站到舞台上歌唱,表现出色,却最终被灌迷魂汤,答应了评委的要求成为一个更有卖点的AV女星。

男主人公崩溃了。他揣着一片碎玻璃去达人秀节目现场,声泪俱下地控诉他对这个时代的种种不满,他是真的受够了!

然而更讽刺的事情发生了,当他发表完一番控诉以后,达人秀的评委说:太棒了!这真是一场精彩的表演。

就这样所有严肃愤怒的控诉被巧妙消解为一种娱乐的表达方式。

然后观众席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

这样的结果,男主显然完全没有预想到。更意外的是,达人秀评委电视台高层答应给他一个工作,让他到电视台以这种表演方式表演脱口秀。

他最终接受了。

记得当初看完这集后情绪久久无法平复。心里一边叹服编剧的脑回路,一边无限唏嘘这样的作品竟然如此写实地讽刺了现实的多重现象。

当高科技主宰起了人类的生活,每个人都生活在媒体的轰炸下丧失宁静,成为喧嚣时代里的一个个玩偶。当人们的生活简化到困在自己的单元房里消耗点数,过得像个傀儡。

而所谓的达人秀场,打造的不过是供人们娱乐的木偶。一个个低级趣味的模板调剂着大部分人单调的生活。

男主角是整个影片里唯一看透事实真相的人,他为自己把喜欢的女孩引到不归路感到追悔莫及。他上节目本意是要揭穿这个弥天大谎。

本来还寄希望男主角是假意接受,实则是想在每次的节目中慢慢拉回群众的理智。

但很抱歉,我想多了。

男主真心实意接受了那份工作,并在之后的节目中兢兢业业扮演着小丑。

“什么英雄主义都去他妈的!我已经升级了!不用再踩单车了!”

他被那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彻彻底底洗脑了。

2

想到这个故事是因为不久前亲戚向我求助,说自己刚上高中的小孩,最近热衷上了直播,已经将生活中大部分精力耗费在手机上,严重耽误学习。

我后来问亲戚的小孩,在直播上都做些什么?

她回答我说:就直播吃早餐啊。其实也没耽误,每天都要吃早餐的不是吗?我只是把我自己的生活分享出去而已。

我问她,那你每天都花多长时间?

她算了算,跟我说,一般她会头天晚上准备好第二天早上要直播吃的早餐,早餐的内容费神一些,不能每天都吃一样,不能太普通,否则没有新鲜感。

她一般会细嚼慢咽,一边吃一边向观众展示食物,以及说一些自己吃东西的心得。

录完后,简单处理上传。

比较耗时的是之后跟观众互动。大家会纷纷给她点赞,送礼物,评论等,她都会一一回复。

她说不互动粉丝就没有黏性。

这样算下来,基本上一天中宝贵的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了直播这件事上。而且随着关注她的粉丝越来越多,她变得越来越没有时间做别的,直播显然成了主业,而学习才是业余。

我问她以后想做什么?

她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跟我说,她想要继续把直播吃这件事做好,累积到大量的粉丝,有了粉丝她以后可以做很多想做的事。

她的答案让我无言以对。显然她了解如今媒体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真人秀,细化到每个毛孔,越来越多的网红出现,人们都沉浸在一场盛大的表演狂欢里,恨不得镜头通通对准自己。

她最后跟我说了一句:其实你们只是没有玩直播,但每天刷手机的时间也并不比我少啊,我不过是内容的提供者而已。

这句话让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我原本想跟她分享:一,如果你确认此时的你如此热爱直播,那么建议是在内容基础上多添进一点意义;

二,试着把精力合理分摊到当下的更重要的事情上,因为人生且长,十几岁你热爱直播,也许二十岁以后你会有别的追求,希望那时的你不会因为孤注一掷而技能空空如也;

三,不要毫无保留在镜头面前展露自己,因为你不知道那是不是你以后可能后悔的事。

但我最终还是将这些话一一咽了回去。

3

《四大名助》里有几期,关于舍友玩直播,整容当网红,男友为直播女主花费大量金钱等等的求助。

听到过很多类似这样的回答。“我的圈子里大家都在整容。”“我就是想整成高鼻梁,尖下巴,反正粉丝喜欢啊。”“我喜欢唱歌。之所以没有去各大选秀节目参加比赛是因为,我没有一个悲惨的人生故事啊。”

我不知道这样的求助落实到最后有多少实际的帮助意义,但在屏幕前,至少让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原来这些并非个例,而是现在越来越多人趋之若鹜的事。

无论是玩直播的人,还是想要整容的人,年龄越来越小,影响范围却越来越广。

我想到,我也经常给我们家的菁宝拍摄视频,每次拍完她都迫不及待凑过来,她会挑她想看的,一边看一边咯咯笑。她才一岁半。

我越来越意识到在我无意识的示范下,她已经越来越有意识地知道ipad和手机好玩,里面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声音和影像,她主观想看了。

我开始频繁藏起这些电子设备,或者告诉她没电了。她已经开始不信任我,去寻求其他大人满足。

以前我常常感到时不我待,在自己精力最蓬勃,思绪最飞扬的时候没有这些先进的电子产品,没有及时传播的窗口,要不自己也许早红了。

但是现在,却又常常会有些庆幸,那时时光慢,看过的电视记忆犹新,书里的情节过目不忘,现在能脱口而出信手拈来的词句都是那时积累的,而现在接收了越来越庞大的信息源,却不知道自己记住了什么。

我很难想象,当未来我的孩子长大以后,甚至时间不远,过不了十年,我们会遭遇到怎么样的世界和面临怎样的价值观碰撞?

4

一个明星的离婚事件,可以在网络上一起一场轩然大波,有多派阵营,有喧嚣的制造者,有吃瓜评论的观众,刷完头条,刷微博,刷朋友圈,和朋友同事见面聊天,话题离不开对这些热门事件的讨论。

凤姐莫名火起来的时候,观众气愤大家审丑。可是等她去了美国,却摇身成了专栏主笔,她还开了公众号,一夜间粉丝数就达到了数万。

其实我们未必不清楚多年前她的红是否是一场炒作,也未必不清楚如今她换了面目卷土重来是否是一场有策略的营销行为。但大家就是不自觉伴随着质疑沦陷。

都说好奇害死猫,猫变得越来越慵懒了,而人类的好奇却助长了各种风气和恶习,大家的宽容度越来越高,越来越能娱乐和自娱。

每个人在微博和朋友圈这样的一个大秀场里观看别人的表演和自我表演。

我们已经很难专心去做一件事情,而且现实让我们越来越觉得,似乎没什么东西是值得执着去做的。

选择越来越多,文化表达越来越肤浅,我们倾向于东西应该越简单越好,知识应该越容易理解才越接近真理。

以前长辈们教导我们的那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变成了一种笑话。如何迅速走红,迅速将自己包装成明星才是立足于这个世界最有能力的正经事。

5

我想起了更早前的《楚门的世界》。

楚门从一出生就被设定生长在一个庞大的摄影棚,那里像是一座孤岛,岛上的设施都是影片道具,路上行走的人都跑龙套的演员,甚至他的亲人、妻子、朋友都是演员。

导演和编剧引领着故事主线,楚门身边的演员引导着他“生活”。在数以万计的摄影棚之外的观众眼里,楚门是一个他们从小看到大的真实的大明星。

而故事中楚门意识到他的生活是赤裸裸的骗局时,他拼了命想要逃离。

只是亿万观众为他欢呼鼓掌,消费着他英雄主义般的逃亡时,现实生活中却有人在慨叹他闪耀的三十年,胜过无数人平庸的一生。

越来越多的人自主扮演着楚门,千方百计想要走进那个到处是摄影镜头的世界,向这个世界三百六十度展示自己。

讽刺的意义在于,当楚门难过地质问:这世界还有什么是真实的吗?

大家回答他:你是真实的,所以大家才这么爱你。

这就是这个世界的荒诞之处。一边尽情表演,一边又无比渴望真实。其实希望能够毫不费力挣钱,然后享受自由的真我。可是这两者往往是相悖的啊。

我们很多人一边怀念过去的车马慢,却又一边无比热衷时下的各种讯息快。就像乘坐一架驰骋在社会荒漠的快车,茫茫不知所终,却也不知道是否应该停下来。

6

前段时间,我把手机故意放置在视野之外,强迫性让自己不那么频繁拿起它,朋友圈不更新了,微博也不再发。这样做一方面是克制自己的欲望,另一方面也试试如果没有资讯充斥感官,自己会如何?

刚开始的时候,焦躁不安。耳朵常常出现幻听,怀疑有人打过电话,担心微信有人急找,朋友圈不知道有什么重要的事发生,关注的公号里不知道又在流行什么样的软文。我怕自己遗漏了那些关键信息,怕自己脱离于事件之外,像一个毫不敏感的白痴。

可是,那些令我焦躁不安的信息我不主动听说,它们却还是无孔不入地进入了我的耳膜。我知道了最近叙利亚的战事,知道了明星绯闻,更听说了一起谋财推理的大事件,只是这些种种过后,我问了自己一句:可是这些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以前我是断然没有时间多问自己这一句的,我被大量资讯挤占了时间,我一直不断在接收,一个手势滑下来就有上百条未读信息,根本不会去问一句“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得到了什么”?

我们最切身的需求并没有得到任何满足,只是为了娱乐而娱乐,为消遣而消遣。

我们对于如何生成一套对生活的解释和认知这个世界的理论无能为力,更无所适从。

就像我依然会按部就班在工作完后去超市或者菜市场买一把青菜,依然会和另一半在价值观上展开彼此的磨合,依然会在给孩子喂完奶后陷进沙发里一声叹息。

可是当世界在黑暗的语境中难得地安静下来,人群短暂迎来墓地般的安静时,这时一部分焦虑和无力感会像病菌一样蚕食内心。我们未必没有反思,也未必不想抗争。

可是,当下一次娱乐狂欢袭来,我们又会走上老路。这种恶性循环已经成为一种稳定的机制,是我们很多很多人的病灶所在。

谈起这一切不是要宣扬重返旧时的慢年代,不是掩盖新媒体对我们生活积极的改变,更不是对新的传播媒介的抵制,而是希望那些曾经有着笃定内核的人,不会在奋死一搏的最终,像《黑镜》里的那个男主角那样最后臣服于现实。

我们很容易从众,很容易扮演什么也没做,却无形中助长了假丑恶的推手,那些成名的网红无形中被曲解成了另一番意义,但求成功成仁,不管使用什么手段,反正吃瓜群众终究会宽容,而舆论风暴只会为自己带来越丰厚的回报。

我们一定不想看到未来这个世界变成一个巨大的真人秀场,我们的孩子在这样的主流价值观里成长,甚至在为成为新一波网红而试图改变容貌,为自己制造一个悲惨的身世来实现攀上人生巅峰的美梦。

那些羡慕楚门的人,你不会知道命中又有多少这样的时刻,可以这样屈辱,那些你每天所遭遇的一切都是假的,每个人都是演员,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秀场,不管你是主动还是被动成为演员,你都再也飞不出欲望的魔掌。

冯唐有句话说,我们每个人在宇宙间应该要有一个笃定的核,这样才不容易被风吹散。

以前我所理解的核是一种信念,而现在,我越发觉得它应该是一种你更好掌控你人生的底蕴和积淀,也称为底气。

一个人的美貌和年轻可以是一种具有时效的资本,但它们无法长久生成为你屹立于这人间一场的底气。底气是你区别于别人的标签,是时光抹不掉,相反越发醇厚的东西。

你可以说书一辈子,由此展开相关链条的延伸,但你无法发呆卖萌当大胃王一辈子,容颜会老,胃会坏,而你的人生不可逆转。

我们都知道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它变为酒,而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我想一定是你利用了这个时代,把岁月变成作品,并在此间成为矫矫不群的那个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