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本没有垃圾,丢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垃圾分类
几天前整理屋子,起因只不过是担心施行垃圾分类时,不知该如何处理旧物。
记忆中,儿时的乡下并不普及塑料制品,打扫工具以笤帚、畚箕、箩筐最为常见。尘埃从箩筐的细缝溜出,洒在地上,分不清是土还是尘。
村里没有垃圾站,家家户户自行解决。垃圾被堆在房屋旁边的斜坡里,春去秋来,垃圾腐化,化为春泥。
小学时住在旧城区,一个泥砖堆砌的垃圾站就屹立在三岔路的路口。
到了夏天,污水从垃圾里流出,空气里散发着恶臭。大叔大妈捂着鼻子把桶里的垃圾远远地抛向垃圾站。力气小的,则撒落了一地的垃圾。
那时几乎不用垃圾袋,炎热的南方每天都需要清洗垃圾桶。
住进小区后,小区垃圾桶带有盖子,隔绝了脏污。
有次,在三坊七巷乱逛,发现附近的垃圾站外面是古香古色的门,若不是旁边的环卫工人在倒垃圾,根本认不出。若是去了商场,看到呆萌可爱的公仔,别急着靠近,也许可能是一个垃圾桶。
垃圾袋也有了新的花样,迭代出背心式,有着一对小耳朵。
时到今日,已经离不开垃圾袋,虽然为了垃圾去制造另一个垃圾。
人工制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垃圾也无法再简单地埋在土里。
年初和一群长辈去泰国旅行,导游千叮呤万嘱咐不可随意丢垃圾,一定会被罚款。
出了大皇宫的大门,小贩向游客推销水果,地面并不干净,散落着竹签、烟灰头、纸巾。看到别人的垃圾,一个伯伯抽完烟直接丢了烟头,过了几分钟就被泰警带到角落的执法处,罚了2000泰铢。同行的长辈生气地说,
你看,地面这么脏,这是钓鱼执法。
我便问,上次和他们一起去香港,我也只是简单地叮嘱不要丢垃圾,可能会被罚款。但是那次,就连喜欢吐痰的长辈,都一路保持整洁。
长辈则说,因为那里干净,他们相信不应该乱丢垃圾。
几年前,因电影《云水谣》和《爸爸去哪儿》,许多旅客到云水谣。在大门买票时,当地人说,到了暑假,一天可以接待近一万旅客。
人来人往的游客吃着百香果、西瓜、糯米青果……脚下的小径只有铺路的石头。土楼里随处可见记录着历史的破旧农具,却看不到脏乱的物品。
难道唯有整洁,才不忍被人破坏?
人们为什么会把垃圾丢在地上?
也许是他们素质低,
也许是地球的万有引力大,
也许……
也许只是垃圾桶不够吸引人
为了让路过的民众不要随意丢自己的烟头,伦敦的街道发起neatstreet活动。
他们在街头安放装置,并且提出一个问题,让路过的民众用手中的烟头进行投票。谁会在Oval第五场比赛中取胜?左边英国,右边澳大利亚。一个强制性的行为变成了主动性的行为。
无独有偶,印度孟买的设计师Nishant Jethi设计了一款万花筒垃圾桶。
上层的垃圾成了特殊重复的图案。路人因好奇自己手中的垃圾会成为什么样惊喜美丽的图形,纷纷把垃圾丢进垃圾桶。
世上本没有垃圾,丢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垃圾分类。
若制造了垃圾,也许可以想个有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