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文章

双十一“消费”,那是个心理问题

2019-11-15  本文已影响0人  尘世小书虫

国内刚刚结束的双十一,阿里巴巴的销售又创下了新的记录。北美也马上要迎来月末的“黑色星期五”,估计好多人看到诱人的“打折”信息也会抑制不住的“买……买……买”。等到黑五过后,见到bestbuy与沃尔玛长长的退货人流,就会感受到这场“购物盛宴”中的冲动消费多么没有必要。

但是,年复一年,很多人还是重复着一样的行为模式。

”双十一(黑五)东西这么便宜,折扣75%,现在不买,以后就要原价买了啊,我不买不是亏大了吗?不行,我得买!”

人生已经如此艰难了,工作不如意,生活不顺心,双十一(黑五)还不让我放纵一次吗?不行,我得买!

谈恋爱做舔狗,没准在“女神”心目中仅仅是“备胎”。不如逛淘宝(亚马逊),买买买都是自己的,实在太爽了。不行,我得买!

也许本文的读者没有上述的购物心理。但我相信,你一定经历过身边的人有类似的行为,或者在影视节目和广告中接触过这类心理活动。如果深入思考,有多少人想过,我们身边的人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类“冲动型(强迫型)消费“呢?

这可以从人类的动物学心理行为和社会心理行为两方面进行分析。

人类的祖先脱胎于动物界,并且人类社会大面积消除饥荒和贫困也仅仅是工业革命后近100-200年间的事。在之前的时间,无论是原始人类生活在自然界当中,还是人类文明成熟后生活在社会中,大多数时间都面对着如何填饱肚子的问题。这就决定了,人类身体对食物的索取是没有节制的。只要吃得下,内心的冲动就一定要继续吃下去。即便目前用不到,等食物变成脂肪储存在身体里,一旦饥荒之年,就会有更大的机会生存下来。这种生存策略,已经变成一种本能,蕴藏在我们的基因之中。

这种蕴藏在我们基因之中的“冲动”,会在潜意识中影响我们的购物心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多数人会觉得失去一件已经拥有的东西的痛苦,要远远比意外获得的高兴程度要大得多。如果你的车被偷了,哪怕是你随即中了大奖,赢得了一辆新车,你也会时不时怀念旧车的“好处”。双十一(黑五)大幅度打折的营销策略正是为了迎合人们的这种普遍心理。相当高的折扣,“匪夷所思”的便宜价钱,促使人们产生不买就是吃大亏的心理。当然,在这种心理指导之下,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是很重要了。没占到便宜就是吃亏的思维已经完全占据了脑海。

其次,随着中国近30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购物心理越来越与发达国家相似。商品不仅仅要具备使用价值,人们已经拥有多余的财力来通过购物这种社会学行为来通过购买商品来表达自我及社会身份,改善自身的情绪和自信等。

快速发展的商品社会中经常造成人们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的巨大落差,往往会导致一些人表现出低自尊、沮丧、抑郁、焦虑和羞耻感等消极情绪,此时人们都会试图通过一些补偿机制来重新达到自我认知一致。有些人的补偿方式是极限运动或暴饮暴食,而有些人的补偿方式则是冲动性消费。通过无节制的购物行为,这些人的自我认知重新得到了充实,心情也随之改善,从而达到了暂时的自我一致。

但很遗憾,现实情况告诉我们,冲动性消费可能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补偿策略,因为大部分人在此之后都会感受到懊悔等消极情绪,自我一致性又会再次遭到破坏,由此产生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说,但并不是拥有或使用商品会导致上瘾,而是这个放飞自我买买买的行为过程让人欲罢不能。当你发现你总是周期性重复这种冲动性消费行为,事后悔不当初,可又管不住自己的手的时候,你可能已经陷入了强迫性消费的心理漩涡当中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