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句话,在看过《大秦帝国》数月后,依旧能够清晰回想起的震天撼地的口号。它是秦能统一六国的民族誓言,如同在无数电影中曾经出现的从容就义前的“为了人民”;或者那句英勇献身前的动人的“Freedom”。在那特殊的情况下,这个普通的句子幻化成了一种精神,大秦帝国的“亮剑”精神,也成为诸秦国人心中不可摇动的信仰,像天空的启明星一般给他们坚持下去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心。
电视剧中,每当秦国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这句誓言就会在朝野之间漫起,一种不屈和必胜的信念会感染整个国家。鲁迅先生有言: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能进步。同样,秦国魂起,才能致胜。“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就是秦国魂的呼喊,这样的民族,还有什么理由不能够崛起呢?
在战国纷争的时代里,统一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多少次,秦国君臣都意识到,天下各国,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灭掉;但同时和两个国家开战就有几分力不从心;一旦三个国家联合起来,以秦国之强也必败。虽然,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平心而论,统一确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史上的血流成河、成王败寇不皆是因为这简简单单的“分”、“合”二字吗?而秦国从商鞅开始,经过了六代国君的努力,才实现了统一的夙愿。而这句“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作为一句全民宣言,在时时的激励着每一个秦国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组织的强盛,都需要一种精神,也许可以解释为“共同价值观”。这种精神是要从上到下的,深入人心的。历史上,每一个强大的国家、强大的军队,都有这样一个感动人的口号,这些话充满着理想主义的色彩,触动的是人心中最敏感、最强大的感受,从而可以带来难以估量的力量。岳家军“靖康耻,尤未雪”的复仇精神,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的豪迈感受,大汉帝国“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张扬个性,都会给组织注入无形的力量和长久的动力。
秦的成功,不是个别英明君主的成功,而是在这样一种精神感染下,全民族的成绩,举国的胜利。
在战国时代,这种慷慨赴死的精神也许只能诞生于秦,诞生于这个面对西域的狄戎部队,靠自己双手打出一片天地的国度。齐国、楚国的环境太好了,丰衣足食,风花雪月中,民族的斗志会被消磨;燕国有着产生这种精神的环境,但老帝国的自高自傲,不思进取,最终没能实现这个梦想;魏国一度曾经是多么的接近这种境界,可惜当国君变得奢糜、慵懒和无知的时候,这个国家没能把握住历史的契机,也由盛而衰,走上了历史的“下坡路”;而始终没能实现“改革”的韩国,一直因其孱弱而屈辱的失败,而无法带给自己荣耀;最有希望的赵国死于长平之战,这也是一个与北方胡人长年作战,在血液中迷漫着不屈的国家,赵国和秦国同是战国时期抵御外族入侵的核心力量,上天不眷故赵,为之奈何?
所以,干任何事情,即使可能性小之又小,只要你有固如磐石的信念和谦虚善学的态度,自然而然,你会在日积月累中锻炼你的能力,提高你的素质,积累你的经验,从而转化为成功登顶的垫脚石和继续拨云见雾的云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