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体系精深营#7月份#第13次作业#第16组#调整你的乔哈里
拆自《别独自用餐》第149到150页。
#知识体系精深营#7月份#第13次作业#第16组#调整你的乔哈里窗 #知识体系精深营#7月份#第13次作业#第16组#调整你的乔哈里窗【I便签】
一年前,因为某一件事,我的现任老板给跟我说“她没有想到我原来这么单纯”,我至今记忆犹新。我自己也觉得,我比较坦诚率真,不太会根据不同的沟通对象,有选择性地交流,更不太会隐藏。当我置身于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时,这会给我的人际交往会带来一些麻烦。
“乔哈里窗”是两个美国心理学家发明的模型,他关注的是人们对公开自己程度大小。
他们认为:人们是否公开自己,公开程度的大小会受到以下一些因素的影响:
一是个人的性格,内向或者外向;
二是人们所处的环境,比如说是否感到安全,彼此熟悉的熟悉和信任的程度。
三是人们的职业。不同的职业要求公开自己程度的大小也是不一样一样的,比如说销售需要陈列和客户打交道。而财务的话更多的则是和数字打交道。技术者整天要去做一堆研究。
四是人们是否受过专业的沟通训练。这么专业的训练的人,更可能按照不同的谈话对象来调整自己的谈话策略。
另外,我觉得,下面也是可能的原因:
五、人们不同背景和过往经历以及当前的生活状态。比如来自大城市小城镇或者农村,他们的认知和价值观可能不一样。又比如婚育状况的不同导致他们的关注点可能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六、人们志趣不同,也会影响彼此的公开程度。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或者说“志同道合”,导致双方自我袒露的程度会截然不同。
七、有没有喝酒也会影响人们公开自己的程度。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喝酒以后,人的整个精神状态会更加放松,也更能畅所欲言。我记得有一回,我的外教老师邀请我和他的几个朋友一起聚餐,席间平时不喝酒的,我那天喝了一点红酒。后来那就告诉我那天说话明显比平时英语更溜,而且我确实说了很多。
八、沟通双方彼此的社会地位,组织内的层级。
懂得了这一理论,我们就应该努力践行之。我们在沟通中就应需要不同的情况来调整自己的乔哈里窗。否则的话,坦率过头,开得过大,可能会吓到对方,从而对方就像贝壳遭受攻击一样,感到害怕,紧闭沟通的大门。开得过小,则会让人觉得难以沟通。
要调整自己的乔哈里窗,不是意味着说就是需要虚伪的迎合对方,也不是意味着说要欺骗对方。除非碰到坏人我们不想因为暴露自己而为人所害,被人利用,在平时的沟通中,我们都应该坦诚相待,但是坦诚相待应该有一个度,视不同情况而定,所谓过犹不及嘛。否则这事僵化而不知,灵活变通了。
【A1便签】
1.我的好朋友近几年遇到了职业发展瓶颈,而她老公最近两年发展的特别好,收入也大幅提升。最近一次我好朋友因为和她新来的同事起了争执,她老公索性就让她辞职了。她决定先在家里好好调教正在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之后再做打算。
昨晚我有空,我们俩就通了电话。开始我一直努力倾听她,听她讲了辞职的经过和家里的情况以及他的想法。然后我也讲了我的一些情况。接下来我就开始给他介绍拆书帮的理念,讲我最近在拆书帮练习的感悟。我讲的太high了,以至于讲到她最后手机都没电了。然后她又拿家里座机再打过来,她说我说的太投入了,就没好意思打断我。
然后她说,我也知道她没有像我那么努力,不停地学这个学那个。最近她还要回东北老家一趟,等她有空了,就去看看我说的拆书帮公号去了解看看。
很明显,我朋友对拆书并不感兴趣,我没有考虑到她的志趣,我的乔哈里窗开得太大了。
可见,朋友之间交谈时,不仅需要考虑彼此的亲密程度,也需要考虑到彼此的性格、爱好、志向和关注点,才能更好地维系彼此的友谊。否则,朋友可能会逐渐疏离。
2.因为有位老板即将退休,昨天晚上财务总监请了四桌同事聚餐。坐在我们这一桌的没有老板,所以大家都比较放松。
席间有同事Z姐姐。她生于新疆长于新疆,汉族人,但他随身为上海知青子女的老公移居上海已有十几年。她为人豪爽,我跟她很熟。这两天,她刚从新疆老家办事回来。她给大家讲了那边的种种奇闻异事和美食美景,然后说,什么时候要组织一下大家去那边。
对美食美景没有任何抵御能力的我,马上迫不及待地追问,“什么时候最适合去那边旅游啊?咱尽早去啊!”
“等我辞职时,我来组团哈!”Z姐姐霸气地答到。
我仗着和Z姐姐熟,马上开起了玩笑:“你打算什么时候辞职呀?”
刹那间,我感觉空气有0.1秒的凝固。我突然意识到,同桌还有一些同事并不是特别熟,有些还比较内向,经不起玩笑的。我没有完全考虑有些同事和我的熟悉程度和性格,乔哈里窗开得太猛,把他们吓着了。我有些懊悔。
可见,同事之间也需要考虑谈话时所处的环境,参与人数,彼此的性格,熟悉程度还有谈论的话题是否涉及到一些禁忌。
3.前年底我参加CMA part 2的考前面授辅导班时,碰到一个女同学,估计70年代生人,她的乔哈里窗随时随地处于完全打开状态,老师和同学都深受其扰。
她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就是喜欢在课堂上自言自语,原来她是一直在轻轻地复述老师的讲课。如果恰巧坐她旁边,会感觉像半夜三更一只蚊子一直在你耳旁嗡嗡叫,好不崩溃。不过,这是人家的习惯,你不适应就坐开呗。所以,最后,没人愿意坐她旁边了。
不过这也就罢了,在课上,她还会随时会打断老师的讲课,经常问些在我们看来毫无意义的问题,或者发表她的看法,浪费大家的时间。并且,在班级微信群里,她会不断地转发一堆她自认为有用有趣的微信文章,她热衷于分享她的个人生活,她和老公的不和,她的儿子,她的人生感悟……应有尽有。大家不堪其扰,授课老师有时提醒她说课后再单独问他,有同学都直接站出来说她了,班主任也悄悄地提醒她。她认识到了问题,向大家表示了歉意,还买了一些吃的表示诚意。大家被饱受折磨的心终于要被抚平。没想到,没过两天,她又全面重启她的乔哈里窗,继续折磨大家。偶尔她请假的时候,大家都如释重负。
相反,当初我和另外一帮同学去参加CMA part 1的面授课程时,班里的同学情商都不算差,而且工作背景也差不多,大家彼此之间的交流都比较顺畅,感觉就特别棒。
所以,在我看来,情商太低,不看场合,不考虑时间是否充裕,别人是否接受,完全公开自己,这对别人来说不啻于一场灾难。而审时度势,把握公开的尺度,效果会更好。
可见,当我们面对一个小群体或组织时,也要关注其主要目标,尤其是该目标非常紧迫时,我们应集中关注它们,而不要太过发散。否则不加选择地公开自己所有的信心,会混淆视听,也会影响自己的形象。
【A2便签】
我们财务分析部门包括我,一共四个女同事。相对来说,我感觉哦我比较开朗,但有一个同事感觉她比较闷,几乎开不起玩笑,而且还是单身。我有时候聊天时,会开些玩笑,她则会当真。我应该考虑一下她的感受,说不定他会觉得我没有把握好公开的程度,口不择言,是个话唠姐姐呢。从明早起,我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对她不该说的吞回去,把自己的公开程度和她尽量匹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