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公)

2023-10-19  本文已影响0人  持之以恒读书ba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古人云:“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我深以为然。每天读点书,自己的内心都是充实的,精神也是振奋的。相反,则是目光呆滞,精神麻木。

于漪老师说:把中外名家笔下的作品看作是春日里的芳草地,夏日里的柳荫路,秋夜的月色,冬晨的雪光……

一、清晨的美好一定是从阅读开始

从暑假开始,我逐渐养成一个良好的早起习惯,每天五点或五点半起床,只为在“忙里偷闲”的时光里,读上几页书。

话说这个早起的习惯要感谢第二书房的刘称莲老师和共读书友们,暑假那段时间,我每天跟着共读,每天的共读是从6:10开始。为了自己的读书形象好一些,我总是得五点半起床开始洗漱,然后一起共读。

慢慢地,我就养成了早起的好习惯,只有在周末的时候,我会偶尔“放纵”一下自己,不定闹钟,睡到自然醒,让自己来一个充分的休息和放松。

今天的早晨,一如既往,随着闹钟的响起,我睁开自己这一双迷迷糊糊的双眼,挣扎起了床。洗脸刷牙,然后打开我的小台灯,随手翻开于漪老师的《阅读教学卷》,翻开目录,翻到自己喜欢的章节,读了起来。

一边读,一边记了一页笔记。于漪老师说:“兴趣是靠自己在长期的甚至是艰苦的探索中求得的。用浓厚的兴趣鼓励注意力,注意力就更集中,起的作用就更大;注意力更集中,起的作用更大,兴趣也就会更浓厚,更持久。二者相互起作用。做任何事,要想做得出色,都得有兴趣,都得让注意力集中、专一、持久。”

读着读着,我似乎读懂点什么。是啊,培养某一方面的兴趣谈何容易,大到受益终身的良好习惯,小到行为习惯,读书习惯,等等,都需要长期的甚至艰苦的探索才能养成。

联系我自己,联系我的两个宝贝,我们都养成了一些良好的习惯,如读书。可是,回头一望,这些习惯的养成真的是不容易呢。当然,我们在得益于这些习惯的同时,其实,我们与另外一些好习惯是无缘的。例如,坚持每天运动,孩子坚持每天写日记等。

今天读了于老师的文字,我发现,某些习惯没有养成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够专一,不够持久。

    二、躺在床上的午读,让休息多了一份思考

饭后,我来到宿舍,浅浅一躺,享受片刻的惬意时光。一天中,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不是很多,因为我们总是被现实中杂务填满,让每一天都过得是如此的充实,又如此的丰富。

郝晓东院长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的内容是这样的:“成长的前提是认识自己。什么是认识自己?第一点,洞察自己能够在什么方面达到优秀。同样重要的是,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面无法优秀。第二点是,发现自己对什么充满热情。这种热情,不是外在奖赏下的热情,而是内在驱动下的热情。第三点是,明白自己的哪些努力能创造价值,或回报。这三点的交集,就是自己应该深耕的领域或方向。”

读了一遍,似懂非懂。又读一遍,略有所懂。再读一遍,彻底懂得。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二点,发现自己对什么充满热情。这种热情,不是外在奖赏下的热情,而是内在驱动下的热情。

我喜欢阅读和写作,就如郝老师说的,这种喜欢,不是外在奖赏下的热情,而是内在驱动下的热情。的确如此。

在工作中,或许没有任何关于阅读和写作的奖励制度,更没有任何的奖赏,然而,如果是真的喜欢,如果是真的热爱,不需要任何一个理由,更不需要谁的肯定,只需要尊重自己的本心即可。

王雪梅老师喜欢诗词,她带动着大家每天打卡背诵古诗,这样的一份坚持源于深深的热爱,和奖赏没有任何关系。群里的老师们每天坚持打卡,尤其是张华老师,君芳主任等几位老师,让我心生佩服。

身边也常有这样热爱学习的老师,并不是奖赏所促动的,而是内驱力使然。

我也有自己的热爱,惟愿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三、聆听陈大伟教授的讲座,重塑自我的认知

两周一次的新网师课程——陈大伟教授的《理想课堂与观课议课》,我需要克服一切困难,以保证每一次都去听课,保证每一次作业都能完成。不管完成作业的质量怎么样,我给自己的底线是:重在参与,重在完成。

陈大伟教授讲到:

要想成长,需要做到:①要看自己的教学实录。②做教学实录——审视和讨论——重新思考与设计。   

陈教授说,要像专业人员一样去看课,像专业人员一样去要求自己。把自己当成专业人员尊重,用专业人员的自律思考。观课议课,先观自己的课,再观别人的课。

陈教授建议大家都能做一点别人不爱做的事情,建议大家一定要去看自己的教学实录,一定要写下自己的教学实录,一定要重新思考和设计。

教学实录中,“啊”了一声,记下“啊”,“哦”了一声记下“哦”,就这样,实实在在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像专业人员一样去要求自己,去看自己的课堂。

记录完自己的课堂实录之后,一定要反思,深度反思,写下自己的思考。用自己获得的实践经验来指导自己未来的教学行为,来指导自己未来的课堂,而不仅仅是为了反思而反思。

听着陈大伟教授的讲座,我的内心里既是震撼的,也是内疚和自责的。我每天都在记录自己的思考,每天都有一点儿属于自己的反思,可是,我的反思只是反思,却没有指导过自己第二天的教学行为,更不要谈未来的教学行为。

至于录制教学实录,那也是我心血来潮的一时兴起,偶尔录制一两节。然而,即便是录了,记得那一次,当我回放时,实在是有点看不下去自己的课堂实录,我将其一键删掉,再不愿提及。

一场讲座,让我内心里翻滚着,又翻滚着。作为一位老师,最好的师德应该是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负责。而我呢,实在是有点蚂蚁提豆腐的感觉。好吧,或许,一次反思,不再是一次反思,一次记录不再是一次记录,一次自责不仅仅是一次自责,或许,灵感的获得,内驱力的激发,都是从某个瞬间开始的。

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天都是美好的,每天都是忙碌的,每天的生活总是充满着思考的印记,只要我们愿意,只要我们乐意,只要我们欣然接纳,无数的灵感总是一次次荡漾在我们的心间,需要我们将其捕捉,将其留驻,将其定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