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饭
半年好似简短的一句话,语闭,便是句号。晨曦编织的雾气,轻纱似的,悠扬在头顶之上,又像一首断断续续的歌,可以看见又似乎看不见。心情,也撞进了早晨里,是淡淡的忧愁,还是绵绵的希望。
深吸一口气,凉气润肺,人格外清醒。办公楼还是寂静的,门卫还在偷偷的打瞌睡,爬上四楼,开门,开窗,一股冷空气侵袭而来,却听见隔壁的幼儿园,小孩子无忧的嬉笑声。
莫名的羡慕,转眼却觉得可笑。胸口的衣服还残留着细雨打湿的痕迹,一点一点侵袭着离心口最近的温度;地面湿滑,小心翼翼的行走,脚印也只剩下斑驳的轨迹。
亦如我的生活。
不为五斗米折腰。学生的时候,有着惊人的傲气,错了敢认,没有做错的便可以拧着一股用不屈服的精神,梗着脖子,把倔强和天真在眼睛里写得淋漓尽致。所以,那个时候学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时候,能轻易的运用,总能造出各种类型的句子,例如:
小明很有骨气,宁愿饿死,也不愿为了五斗米折腰。
她爸爸从不为五斗米折腰。
……
而往往这个时候,作业本上都会有一个醒目的打钩,以此证明,句子造对了。
然后,这个倔强就被当成知识储存到了脑海里,潜意识里告诉自己,精神比物质更伟大。
渐渐地,学生长大了。开始接触社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苟且日子也算是结束了,但骨气还是有的。还不能看上低廉而又辛苦的工作,能力上总觉得自己是个好的,那应当也是值得好的。
日夜奔波,发现钱包日渐消瘦,这才惶恐起来: 世界太大了,与能力相比,还有一个因素可以击垮身体里的倔强,那是经验。
经验不足,稚气未脱,唯一的欣慰是,开始学会了低头。
当吃饭成为天大的事的时候,矫情就成为了微不足道的事了。
路过包子店,却连一个肉包都舍不得吃的时候,就会把不为五斗米折腰那样有骨气的句子给狠狠的唾弃一遍,毕竟长大以后的认知里,骨气反而没有一顿饭来得实在。
饿死了还谈什么骨气呢?
不过是暂时放下了理想,稍微从事其他的行业罢了,以后还会实现的。
啊Q精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突然冒了出来,久了便取代了骨子里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了。”
活的时间越久,我就越没有所谓的骨气。
饿过的人才能懂,一个肉包的重要性。或者说,“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如“一顿饭”来得实在。
我现在啊,总结起来,不外乎是:人生在世,求一顿饭尔。
没有能力,却贩卖了理想,大概,这才是最悲哀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