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精华领读营韩大爷的工作台每天写1000字

用​好作品刷新自己的认知与思想---第十周总结

2017-10-16  本文已影响7人  我是骆驼草
图片来自网络

一、本周清晨小理论汇总:

1.“你懂我”:

是什么——信息上的了解,情感上的联结与信任。“懂得”包含了一种行为与语言上的支持。

为什么——源于“自我印证”的需要。

障碍——双方的差异,批评式与指导式的沟通方式,可及性与回应性的不足,人的确无法完全被懂得。

怎么做——_专注、共情、确认、提高可及性与回应性(积极的倾听——一种非常值得重视的沟通方法)

推荐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

2.专注力

是什么——“专注就是一种注意力偏差”。专注的人能有偏差地筛选并持续关注部分信息,同时,排除其他信息干扰。

哪些因素会影响专注力——缺乏内在动机、人格特质(神经质、外向)童年(严格带来训练VS严苛带来担忧)、逆境童年(即时满足)、信息时代的产品、任务的形式(笼统VS精确)

怎么做——创造环境、细化任务、 尽量每次做一件事情、学着把未来的事,交给“未来的自己”

推荐电影——《马拉松》

3.自我关怀——像对待好友那般对待自己

是什么——宽慰自己,而不是自我批判;苦难与不完美并没有将我与他人隔绝开;静观当下

为什么要——增强情绪修复力(降低焦虑水平,并非压抑,强调面对且认识到其必要性);提升动机,促进自我成长(自我关怀包含了深层的、长期的对健康和快乐的渴望。如果你关怀自己,你就会做任何能让你学习和成长的事情)

为什么会缺乏这种能力——未曾得到过持久的稳定的爱(父母的奖惩无常无规律性)

怎么做——对待自己时,想想是如何对待他人的;注意对自己使用的语言;用肢体动作安抚自己;准备并记住一些有共鸣的,有效的,安慰自己的话语。

一个真正温柔的人,不仅仅能够共情他人的苦,更是能接纳自己的苦。

推荐电影——《搏击俱乐部》

4.记忆自我与体验自我

体验自我,是那个亲身经历着我们人生的自己,是每时每刻的直接体验。

而记忆自我扮演的则是一个负责在事后整合我们的过去的旁观者角色,它是那个思考着我们人生的自己。记忆自我记录生活,挑选片段撰写成故事。这个叙事者不会记得所有细节,但那些沉淀下来的部分就成为了我们对过去、对世界和对自我的认知,也影响着未来的我们。

因此,价值与意义感对记忆自我来说格外重要。它的幸福源自于回首过去时,发现曾经的经历是有意义的。

计算幸福的方式区别:

记忆自我在对一段经历作出评价时主要参考的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而中间部分则往往被忽略,这又叫峰终定律。也就是说,记忆的幸福是峰值和结局的平均值。

时长忽视是记忆自我计算幸福的另一个特点。它指的是,如果一段经历过程中的感受没有太大起伏,记忆没有得到更新,那么这段经历是长是短对记忆自我来说其实无关紧要。举个简单例子:与朋友开心地畅聊一小时和开心地畅聊一天,在事后回忆起来时是没有差别的,记忆的幸福程度不受时长的影响(所以莫怕缘分短,只管去享受)

与记忆自我相反,时长对体验自我的计算来说格外重要。体验自我的幸福感的增加或减少,都随着时间累积变化——十分钟的享受大于五分钟的享受,十分钟的煎熬也苦过五分钟的煎熬。这是由于,体验自我的感受是实时的、真切的,每一刻的快乐或痛楚都无法回避,你只能接受,只能去感受。正如前面说的,体验自我是那个切身经历着我们人生的自我。因此,体验自我对幸福的计算更像是做加减法。

最好的活法——记忆自我与体验自我的平衡

推荐电影——《黑客帝国》

5.孤独感

是什么——孤独是由于人们没有获得足够的、令自己满意的社会联结,而导致的不舒服的情绪体验。(注意“不舒服”,以区别“独处”)

为什么——高特异性的身份与经历;丧失(有时,我们并不深爱着那些离开的人,但我们依然会感觉“空落落”的。因为我们失去的不止是一个人,也包括了我们与他人的联结。这份联结中,可能包含了我们原本共同的生活习惯、回忆等等。而有时,随着丧失,我们会经历了身份的转变,于是我们失去了同“过去自己”的联结。这也是为什么,不仅负面的丧失会让我们孤独,一些喜庆的事件也会引发孤独感,比如结婚、升迁、去外地上学等等。)缺乏深度的、被理解的、有支持性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现象——孤独会引发更多的孤独(喜欢需索、过于敏感,以及缺乏社交技能,都阻碍了孤独者与他人建立联结,让孤独者们感到更加孤独)

怎么做——1.轻松(EASE)联结四步骤:a. 主动出击;b. 行动计划(为自己留出时间空间);c. 筛选关系;d. 期望最好的情况 2.善于利用社交网络(前提务必真实,否则越推越远)

推荐电影——《超脱》

二、本周文章主题:中国短篇小说精选

第一天:《清水洗尘》——迟子建

一个13岁的小男孩天灶,在年关洗澡时给家人烧水,他的奶奶、妹妹、母亲、父亲先后洗浴,其中穿插了蛇寡妇找天灶的父亲帮忙补澡盆事,以前天灶总是用家人洗过的水洗,可这回他执意自己要用一盆清水洗浴,最后如愿以偿的故事。

第二天:《吹牛》——红柯

一个叫马杰龙的牧民用自己喂养的二百头牛换得一张现金支票,一时难以接受,叫自己的朋友来吹牛。两个人在草原上喝得大醉,产生了一系列幻想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红柯却用他独特的视角。将社会改革带给牧民的心理变动张扬为这篇打动人心的《吹牛》。

《哺乳期的女人》——毕飞宇

旺旺,是一个七岁的男孩。因为父母常年在外跑生意,旺旺一生下来便和爷爷生活在一起,只有在过春节时才能和爸爸妈妈相聚四五天。没有吃过母奶的旺旺,每次看到惠嫂给孩子喂奶时都非常羡慕与神往。后来,终于控制不住自己强烈的欲望,突然地咬了惠嫂的乳房,由此引起了镇上人的嘲谑与非议,并遭到了爷爷的殴打。

第三天:《茨菰》——苏童

一个乡下姑娘进城后的遭遇和注定的悲剧。

通过少年“我”的视角,记录了乡下姑娘彩袖在知青撺掇下,逃婚进城后的种种遭遇。彩袖借宿在“我”家,给一家上下带来了不大不小的麻烦。母亲、姐姐、姑姑等人出于同情,接纳了彩袖,对她颇为照顾。小市民恪守的待客之道,那些厌恶而克制的微妙心理变化,以及乡下姑娘的拘谨与狡黠,对主人家的讨好,都被苏童刻画地入木三分。当彩袖的哥哥追到城里,彩袖所带来的麻烦突然被放大了。她成了一颗定时炸弹,无处托身,只好回到乡下完婚。彩袖喝农药自尽的消息传来,又让一家人陷入愧疚与自我安慰的矛盾心理中。

《镇长之死》——陈世旭

文化大革命背景下小人物镇长的悲惨命运

第四天:《发廊情话》——王安忆

在一个苏北人开的发廊里,经常有一些闲客,有一天这其中的一个一时技痒,代发廊的小姐帮客人洗头,由此开始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讲述,她在言语之间经常夸耀自己的聪明和气质,说自己也开过发廊,卖过百货、开过餐馆,经历颇为丰富。并且在开发廊的过程中,还经历了一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浪漫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既有风流儒雅的戏剧学院的男教师“光头”,也有富于人生阅历的老江湖,最后她爱上了那个曾经蹲过大牢的诈骗犯“老法师”。

她走后,两个发廊的小姐在把她的浪漫情话加以重组还原为现实时,却觉得故事时间与其实际年龄对不上号,“她们热烈讨论起来,讨论她的年龄,到底有多大。看上去只像二十多岁,可是,将她经过的事排一排,又不够排的,怎么都要三十朝上。”正在质疑之时,在故事讲述中一言不发静观默察的老板,声气言辞极粗暴地吐出一个字“鸡”,对女主人公妓女的身份给予揭破,一屋的聒噪戛然而止。

第五天:《大老郑的女人》——魏微

写了一个小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风习演变,细致地刻画了这一过程中的人情世故、人心冷暖。你可以说小说的主角是大老郑和他的女人,也可以说是“我们”,更可以说是这个小城。作者在写作上对风俗与人心的微妙变易、社会风尚和道德秩序的把握都极为敏感,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活动、连续、渐变的风俗画片。

一篇《大老郑的女人》,不仅于衣食男女、人情交往之间调和出生活的原汁原味,而且还在日常生活形态与观念的微妙变更之中,管窥了时代风云的涌动。

三、本周收获

(一)小理论的学习,从心理学的范畴了解人的属性,更好的认识自己,更宽容的对待自己,对待别人,进而更好的生活。

1、“你懂我”。自古就有“人生难得一知己”的说法。但我们通常在得到得不到这件事上,没有很好的反省自己,总是觉得没有人懂自己,总是认为亲密的人,“你就应该懂我”,在你为什么不懂我的执念中哀怨。懂与不懂实际上一个双方面的事情,是一种需要用语言和行动来实现的。

首先,要有“人的确是无法被完全懂得的”的认知,没有应该不应该。

其次,要学会“积极倾听”这项技能,他提醒我,在与家人、爱人、朋友相处的时候,要用心、用语言、用态度去倾听。

最后,要学会准确的表达,就是“有效沟通”,总是让对方去猜,要抛弃“我不说你也应该知道”的认知,才会找到那个懂你的人。

2、专注力:其实是一个跟时间比赛的游戏。为了赢这个游戏,学会掌握时间是很有必要的。

需要有的理念:认识到我们之所以会对微博上瘾,对八卦热衷,是因为人的好奇心会被未知与新鲜事物所吸引,这是人的天性,我们不必苛责,但要意识到他会对我们的工作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然后,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养成习惯,加之坚持

须有一些保障措施:生活作息、身体精力、环境,即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

关于这个知乎上有一篇文章很值得推荐:“如何提升自己的专注力 ”作者:Boyan By

3、“自我关怀”:接受、面对才能真正的实现“自我关怀”。首先,接受自己的平凡、不完美。面对现实的自己,然后,“自我关怀”,最后,通向幸福。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面对自己,才是正确的姿态,接纳自己,才是人生改变的起点。”

一个懂得悦纳自己的人,才能活出幸福快乐的状态。

4、“记忆自我与体验自我”: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以前没有听说过,因为不知道这个理论,所以对幸福的理解很肤浅。

总认为幸福就是一种感觉,你觉得幸福那就幸福,但是怎么会让你感觉幸福呢?不知道。现在看来是强迫自己感觉幸福,就好像,其实没有高潮,装出高潮的样子。

其实幸福不单纯是一种感觉。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它们享受着两种不同的幸福,这两个自我决定了我们如何衡量自己的幸福感。

记忆自我:回顾,用意义来定义,是通常每个人对幸福的感知。

体验自我:教我们活在当下,感受当下的幸福。

你更看重那个自我呢?你觉得你的两个自我平衡的好么?

我认为,过了50岁,应该以活在当下为主,应该更看重那个体验自我。

年轻人呢?应该多一点记忆自我。当然每一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实际,会生活的追求,平衡自己的两个自我,只要你觉得幸福就好。

5、孤独感:有一句话“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正在和一群人狂欢的时候。那时候,日子过得慌乱。电话不响,今天没有人约,就开始着急。没有学会独处,将自己的快乐的感觉寄托在群体活动中。

我最不喜欢的事情就是,一个人打吊瓶、一个人看电影;看上去可怜兮兮,内心里是恐惧。

过了16年一个人游荡的婚内生活,孤独就像影子一样跟前跟后。后来,发现在没有太阳的日子,影子似乎也看不见了,看不见影子后,学会了一个人生活。

刘瑜说过一句话:“适应孤独,就像适应一种残疾。”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而不可求,真的,也许既不可遇又不可求,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

只要朝着自己伸出手去,学会独处,又怎会孤独。

(二)本周学习的是短篇小说,收获一些基础知识,一些概念,认识了一些优秀的作者。再一次深刻的认识到:人,真的是需要终身学习的。

1、意识到写作这件事,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的事,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十万八千里。

需要不断地向那些取得成就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的思想,学习那些好的作品。

前两天看到一句话:“不读有故事情节的书(小说、散文),心灵会变得贫瘠”。在这个信息如洪水的快速时代,各种商务类、成长类适合快速阅读的书籍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需要一些让心灵充盈的文学书籍,多用好作品刷新自己的认知与思想,确立真正属于自己的新常识。这是我参加这个领读营最大的收获。

2、通过对短篇小说的学习,我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读小说呢?”

每一篇读完,心情都会有点沉重,都会感叹怎么是这样的社会,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因为小说总能让你看到真相,生活的真相,人性的真相。

总能让我們低下头,去思考人生,以及人性。

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想。

3、《清水吸尘》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副温馨感人的生活画面。不觉把我的记忆拉回到小时候,坐在外婆家院子里纳凉,因水土不服身上涨了疹子,外婆用各种植物叶子煮水,坐在外婆家堂屋里泡在木盆里洗澡的场面,温馨,热闹。

《哺乳期的女人》看的时候,有点心疼的感觉,不由得想到自己的孩子,因为与爱人长期两地分居的原因,导致孩子一直由姥姥姥爷带大,内心对孩子的愧疚不知如何弥补,孩子成长的记忆少之又少,一想到有可能对孩子的心理不知是否造成了伤害,就自责的要死。只能多与孩子沟通来弥补这些缺失。

《吹牛》这篇很有共鸣,我是出生在西北青海的一个高原小镇,一个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地方,天空辽阔、草原无垠,人的胸怀宽大,性情豪迈,人的天性可以无限释放,简单、快乐。这些词一点都不过分,在那里喝酒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纵然是对身体有害,但人生连这样的经历都没有,那才是枉活。

《茨菰》《镇长之死》两篇都是悲剧,但又是现实,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悲剧发生。所谓,看别人的文章,品自己的生活。

突然,就想到了“浮生六记”中的沈复与芸娘,纵然是与世无争,也还是要面临生活的拮据,父母的责难,分析的时候,那是封建时代的现实。

彩袖的命运,是旧制度持续发挥捆绑作用的原因。“镇长之死”每个人的命运是历史之悲。如今呢? 最后,都只好归结为命运。

《发廊情话》可以看出,语言艺术细腻舒缓,通过细节描写看出人物的性格、情绪。作者就好像日常谈话似的,把过往生活存留在记忆里的琐屑、平淡、零散的人事细节,絮絮叨叨地讲出来。

每天一万多字的故事,学的吃力,理解的浅显。

活到老,学到了不只是一句简单的话,还需要不断的行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